楚雄李赞阳
永仁县中和直苴彝族刺绣以针脚细腻,构图精美,色泽鲜艳,深受欢迎。直苴边远、偏僻、山高坡陡、箐深林密,森林、水、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个天然的大宝库。1400多年前就有人在此居住。现今有彝族624户,2870人在此居住。
直苴村是云南省永仁县的一个彝族乡,每年的正月十五,彝族同胞都要举行盛大的服装比赛——赛装节,这是一种奇特的展示当地服饰风采的娱乐和集会方式。到了这一天,这里的女人们,不管是八十以上的老人,还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她们都要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衣裙赶来这里进行服装比赛,五颜六色的穿着打扮的人群相聚,不仅是劳动美的展示,更是服饰美的展示:比谁的手最巧,看谁的心更灵。到这一天,直苴村的姑娘们,个个都打扮得特别漂亮,头戴艳若桃花的鸡冠帽,身着彩线刺绣的五彩衣裤 ,脚登绣花鞋,肩挂彩穗缤纷的包,比往日更加惹人热眼。而小伙子们,他们或身披羊皮褂,或着青素衣,梳着潇洒的长分头,吸引着姑娘们的目光。
赛装节在热烈欢快的唢呐声中拉开帷幕,姑娘们身着盛装分队入场,在三弦胡、葫芦笙等乐器的伴奏下,女人们手拉着手围着乐师跳起了欢快的彝族舞蹈,其实她们是在炫耀自己的服装、炫耀 自己的舞姿、炫耀自己的容貌。而围在场外的小伙子们,则目光炯炯,挑选着自己的意中人。挑选着心中认定心灵手巧的好姑娘。相传,赛装节是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位英俊、勇敢的彝家兄弟,哥哥叫朝里若,弟弟叫朝拉若。兄弟俩从他们世代居住的月里巴拉(金沙江南)来到直苴村打猎,他们发现这里森林密布、野猪成群、山泉咛咚、土壤肥沃。
兄弟俩感叹地说,这样肥沃的土壤,这样清的水源,要是种上水稻,一定能获得好丰收。当他们弯下腰痛饮山泉水时,从他们佩带的箭筒里滚出三粒金灿灿的谷粒。兄弟俩高兴极了,赶忙把谷子撒在旁边的泥塘里,并祝愿说:但愿这三粒谷子长成三大丛,让谷穗长得像马尾巴一样,愿这里成为我们彝家安居乐业的好地方。随后兄弟俩从月里巴拉搬来羊皮褂、毡毯、口粮、弓箭、来到泥塘边,砍来树枝在泥塘边搭起棚子日夜守护着三棵谷苗。待到金秋谷穗成熟的季节,这三棵谷穗长得真像兄弟俩祝愿的那样沉甸甸的,兄弟俩背着粮食回到了家里。消息很快传遍了各个村寨,这里的人们跟着这两兄弟迁徙到直苴,他们在这里修建房舍,开垦土地,种上庄稼。秋天到了,人们迎来丰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感谢这兄弟俩对人们的贡献。这里的老人们都争着给他们说亲。
姑娘们也对兄弟俩产生了爱慕之情。当老人问他们兄弟俩喜欢哪家姑娘时,哥哥说:哪家姑娘心灵手巧,我们就和哪家姑娘做一家。弟弟说:我最爱这里的山山水水,哪个姑娘能把这里的山山水水绣到衣裳上,我就娶哪家姑娘做媳妇。消息传开,全村的姑娘们在农闲的日子里开始忙碌起来,织麻、纺线、剪裁、缝衣、绣花。他们都想在来年的正月十五这天能得到兄弟俩的青睐。到了这一天,男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姑娘们穿着 自己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服装,争奇斗艳。朝拉若兄弟俩更是打扮得特别英俊,就这样他们走遍了整个赛场,各 自挑选了自己的意中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就这样,赛装节就一年一年一直传到了今天,成了彝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赛装节也增加了新的内容,到了这一天四面八方的彝、傣、苗、汉等成百上千的民族同胞,从十里、百里之外云集直苴山寨,载歌载舞、欢渡新春、互祝吉祥、成为当地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事实上直苴村刺绣服饰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衣物,更是人们以此记载历史、传递情感的独特方式。如果说众多的民族服饰都有浓墨重彩传情表意的习俗的话,那么直苴村的五刺绣服饰则是其中风采别具的一朵奇葩。她们一般选择纯棉布做衣料,也有部分彩色丝绸。服装的结构是上衣下裤,上衣是中国传统的直线式平面裁剪,开襟是斜襟左征,(襟面从领口处拉至右腋下称左杆衣。)在领及腋下处由中国传统盘扣扣合。中式立领,领前角造型方圆都有,窄袖,衣长过臀齐大腿中上段。门襟、肩胸和后背及袖肘以下用桃花法手绣了一朵朵山茶花或牡丹花,绣线用丝线或彩色十字绣花线,采用传统的满针绣方法。花的姿态有正面,也有侧面,千姿百态,变化生动、大小、疏密都设计得有主有次,花朵之间用枝叶连接。色彩主要用桃红,大红和少许黄。环绕主花形的是一圈圈一层层的二方连续花边,多的排列五道,少的也有三道;花边有手绣的,也有买的现成品,一道道一列列,层层叠叠排列开来,表达出一种朴实而热烈的追求装饰美的情趣。
下装裤子一般是直筒,裤管偏肥,直线裁剪,腰头用松紧穿脱,主要装饰重点在大腿以下,上半段是一圈圈的花边,从小腿到裤脚边都布满花边或绣纹,年青少女是在底布上直接绣花,结过婚的妇女则从裤中裆以下,换接成黑色底布,其上用白色的线,用十字绣的方法,绣出一圈手拉手的小人或环环相扣的几何菱形图案。据了解,这些图形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生动的民俗内涵。彝族人闲时喜好蹲围成一圈喝老白干,一瓶酒或一碗酒,一人一口转着喝,他们叫“团结酒”也叫“兄弟酒”。夜晚人们围着火堂吃饭、喝酒、聊天,人们在火塘边交流思想情感,传讲神话故事和本民族的历史,形成了特有的“火塘文化”。对于高山民族来说,火不但是物质生存的必需,还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火给世世代代勤劳生息的人们带来生活的希望,人们用火照明做饭、取暖、劳作(烧毛坡)。用火来祭神灵,庆祝丰收,平时最快乐的节日是“火把节”,死后则用火烧尽肉体,便灵魂得以升天(火葬)。过年过节或有喜庆活动时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跳起欢乐的“歌妆舞”。裤腿上手拉手的小人就是这些现实生活的写照 。
围裙是挂于胸前的一块布料,也Ⅱq围腰,是许多少数民族普遍使用的一种服饰构件,其功能是防水防污,便于洗濯。因为它处于前胸重要部位,妇女们都好在上面发挥自己艺术创造热情,其宽广平直的幅面又宜于绣制花纹图案,久而久之,其装饰作用有时会有超过实用性的势头。照直苴村的风俗习惯,无论生产劳动,或是出门做客,都常在衣上罩一条围裙。围腰形状主要有两种,一是方形,二是梯形和方形的结合。长度一般至膝,图案的布局形式多种多样,上半部分主要是适合纹样或连续纹样,下半部分左右两个角设计成角隅纹样,有些中间还设计一组菱形的适合纹样。最有特色的是底边缀满了大红色的穗。边上有一圈花边。围裙上端挂于脖颈的链也很讲究,多用精美的银链或花边相系。在腰间有连带系至后腰。腰带的末端绣满了十字绣几何图案,顶头还挂满了一朵朵、一串串艳丽似花的线球,当她们走起路来,跳起“歌妆舞”时,臀部后面的飘带和绒球花也随之起舞,增加了许多欢乐的动感。
彝族中的许多支系都戴鸡冠帽,他们之所以戴鸡冠帽,是因为传说鸡与蜈蚣交朋友,蜈蚣借鸡的角去做客,一去不还,结成仇怨,鸡见蜈蚣就追啄,成其天敌。后彝族村寨受蜈蚣精骚扰,苦不堪言,偶得人告知,鸡能克蜈蚣,就大量养鸡,鸡啄死蜈蚣精,人得安居,所以先辈们将鸡的形象制成鸡冠帽,戴在头上,视为祥物。直苴村村民也喜欢戴鸡冠帽,这种帽子的结构简单巧妙。在加了厚衬、相同的两片布上先勾勒出一个鸡冠的外形,冠顶是三道起伏转折的弧线,象鸡冠也象火焰。下端帽口有三道舒缓的弧线,把两边和上方缝合,中间就塑造出了能容纳头部的空间,帽子的两边和上方是二维平面的,中间和帽口是三维立体的。帽墙上绣满了盛开的牡丹花,从右边的冠顶上起缀有--N茂盛的大红缨,并用 1200多颗银泡镶绣其边一周,戴在头上就象一只昂首长啼的雄鸡。
关于鸡冠帽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一对彝族青年恋人在森林中约会,遇上森林魔王。正当魔王欲加害于青年时,是雄鸡奋不顾身地放声长啼驱走了魔王,青年恋人转危为安。此后,佩带形似雄鸡的鸡冠帽便成了彝家少女吉祥幸福的象征。帽上绣制的银泡则表示星星和月亮,意喻为光明和幸福。值得探讨的是,这种帽子的装饰功能已超过使用功能,因为这帽子在头上不易戴稳,也不方便劳作和生活,这恰恰说明服饰产生的动机不只是出于一种功能的需要,人们带上这种有纪念意义的鸩冠帽,实质上是表明一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一种对祖先的认同和追忆。
鞋是服装配套中不可或缺的,它虽被踩在脚下,但却是服饰配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不因为它居于人体下端,就看做末节而轻视它。如一双鞋不能和服装整体和谐配套,那么服装的整体风格就是有缺陷的。直苴村服饰也是如此。直苴娘的鞋底,一般是用多层的旧布叠缀一起,用 自制的麻线纳缝而成,它让人走起路来轻便起脚,使脚底感觉舒服。鞋面也称鞋脸,造型有圆口、方口和尖口之分。鞋面布的颜色分黑、红、绿、蓝都有。鞋帮和鞋面上绣满了各色的花朵植物。走路时,脚面上的花朵在绿色的田埂上跳跃,脚停下不动时,就象地上开出了朵朵野花。直苴妇女穿绣花布鞋,一是和服装搭配和谐。二是取材方便不用花钱,还与生活的地理环境相适合。崎岖的山路地面少平路,丘陵山区草株并不茂盛,穿上布鞋上山干活方便轻快。同时因为云南山区气候适宜,冬天不寒冷。布质的绣鞋已足以御寒,相比藏族人穿靴,是为了适应高原寒冷地带的保暖功能,内蒙草原,穿靴行路方便,是为了保护腿不会被草割伤,直苴村的绣花鞋是轻便实用的,也是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完美。
挎包是许多地区民族生活文化中的必备品也是重要的饰物,直苴挎包有自己的特色,外形大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中间是两片长方形的布,上方和包的两侧镶有异色布条,两侧的布条上端冲出包 口延伸出来为包的背带,下端冲出一段成为包的吊穗。布条上大多绣有二方连续的花边,横口边上有相同的花边。长方形的中间设计了一组构图完整以植物、花卉、蝴蝶、鸟虫为主的图画,就象一幅完整的花鸟画。在主画面和边框之间,镶有多层立体的布牙,做为装饰线,布牙吊于包底成为穗,下端 中间用彩色绒线做成一朵朵的线球。上下排列有三层之多,颜色每层不同。包面是二维的花朵,红线球是三维的花朵。一个简单的挎包有如此特别而繁复的工艺。直苴村的姑娘们总是善于在细微处表现生活中的美丽。背被用于载负孩子,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包含人们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与希望,辟邪吉祥等健康美丽的愿望。
背被因为面幅宽大,适于绣制图案,母亲们都要在背被的中央与四周绣花作装饰。背被不仅绣工好,图案的文化内涵也极其丰富,有如花鸟画的殿堂。一般绣有花、石榴、鸟、蝶、桃、鱼戏莲、兔子技萝、佛手、喜鹊登梅、菊花等。背被上线还绣松、竹、梅,有的题字云:梅花开富贵,喜鹊报平安。一针一缕的彩线,绣到面料上面时,必然同时也交织了母亲们对儿女的深沉情感。母亲们用人间共有的伟大母性的慈爱,连同各种彩色的丝线,对于孩子将来的幸福希望,一同织到花朵中去。直苴的刺绣,能够如此精美。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创造的无限热情,是这种不懈的热情使她们的服饰艺术总是充满一种生魁力。
直苴村是个热爱生活的村落,这里民风淳朴、古风盎然。他们有种习俗,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将新春的松树枝插在正门的两边和猪圈、牛、羊棚等一切有生命寄居的地方,以此来祈求神灵保佑他们来年谷物丰收,人丁家禽兴旺繁盛。这种崇拜来 自他们“万物有灵”的自然信仰,他们相信树木是有灵魂的,并且主宰着人间事物的生存繁衍。那新春的松树枝就如“生命之树”,被赋予了“生者长寿,死者永生”的生命意识。直苴村的服装也凝聚着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把花朵作为服装装饰中常用的题材,是因为花的这种生命特征。花开是有季节的,而它的美丽又是短暂的,把花绣在服装上,姑娘们穿着开满鲜花的服装穿行在田间地头,就如同万株花树盛开春天将不分季节,四季常驻。她们心中的花代表阳光、春天、青春、生命、美丽、希望??虽然她们的生存环境是贫瘠的,但通过女人们灵巧的双手使生活变的轻松而生气勃勃。她们用一生的智慧创造出一套套理想、完美的服装,以此来体现她们的人生价值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大自然的向往。
遍览我国少数民族服装,可以看出其艺术价值,在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款式、色彩、图案的千变万化令久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到一股夹杂着泥土香的新鲜空气。他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得到自然界的慷慨恩惠与有益启示,从而唤起丰富的幻想与惊人的灵感。他们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设计出适合 自己环境的各种服装。正是有了这些服装的存在,才使祖国服装艺苑中呈现出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景象。
服饰是文化的表征。服装及其佩饰,历来为世人关注。任何人、任何民族在一定时期内,有选择地采用某种服饰,均带有一 定的目的性,如直苴姑娘绣在裤腿上“手拉手的小人”就体现了人集结起来的力量。表现出民族的团结、和谐,一种凝结精神,这也是民族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一种心理的需求。每一种服装形式的诞生和存在,都是时代的政治、经济、民俗、民风的反映。是一种文化在服装上的体现和传承,穿衣是人们内在思想情感、审美的外化表现形式。
文化无高低落后之区别,任何一种服饰文化的诞生都有它的必然性。直苴人和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他们用特有的形象思维来体现本民族的审美取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存方式的原始,他们的原生文化才得以保存下来。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现代化、一体化中更显示出他们文化中独有的纯真和天然??这种品质是生命中最根本的力量,也是人最原本的对美的热望、冲动和对心灵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