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麻油
别名:芝麻油、香油
采收加工: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药用部位:种子
产地:全国
科:胡麻科
原植物:芝麻(脂麻)
石磨磨制
石磨磨制过程低温、低压,过程温度仅60—65℃,所以不会破坏香油中的芳香味物质及功能性营养成份。
水代法取油
采用优质饮用水轻松实现油胚分离,取油过程无需添加任何化学溶剂,所以不存在任何化学溶剂残留。同时,水代法生产工艺使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因为比重大而从香油中沉淀了出来,因此,用这种方法制取的香油是完全健康的。
小磨香油主要采用的是“水代法”生产。
1.筛选:用筛子筛去芝麻里的杂物,扬净尘土,清水漂洗,可用盆或缸加足清水,倒入芝麻,搅拌15分钟,漂洗净秕粒及其他杂质,捞出芝麻,放在密眼筛子上沥去水分,待30分钟后,即可烘炒。
2.烘炒:将洗净的芝麻放在铁锅内加水烘炒。开始时火可猛些,但要搅拌均匀。当芝麻水分大量蒸发后改用慢火,翻搅要勤而匀,炒至芝麻用手捏碎后其心仁呈枣红色,立即泼入占芝麻重量的2~2.5% 的冷水,一面迅速搅拌,一面取出芝麻。为进一步冷却,要将刚出锅的芝麻放在簸箕内迅即扇撒于竹箩里,达到降温吹净的目的。
3.研磨:将烘好的芝麻,放在石磨中研磨细,即得浆状芝麻坯,坯子磨得越细越好,因此,要反复多磨几遍。
4.兑浆礅油:将芝麻坯放进铁锅中,加入开水不断搅拌,加水量要靠经验掌握适量,分2~3次加入,第一次加全部水量的87%左右,翻搅均匀后再加第二次,直至用木棍挑出稀释的浆料呈现细蜂窝状,周围有较多油分时即停止加水,再放慢速度搅拌一段时间,直到表层大量浮出油分时为止。需要注意的是,芝麻坯子刚加入水分时比较粘稠,要快速用力地搅拌,除用木棍或木扒搅拌外,还可用铁铲翻搅,以免坯子粘附锅底,影响均匀程度,减少出油量。当大部分香油浮于表面时,即可用勺子把油撇出来,但不应一次把油撇净。一般夏季气温高,可留少许,冬天需要保温,锅内油层需保留一指厚。然后用油葫芦进行震荡,将剩余的油分聚拢上移浮于表面,最后将撇出的香油放进缸或罐内,静置沉淀10~15天,撇出上层清油即可"
麻油药材性状: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澄明液体;气微或带有熟芝麻的香气,味淡。
辨色法:纯香油呈红色或橙红色,机榨香油比小磨香油颜色淡,香油中掺入菜籽油则颜色深黄,掺入棉籽油则颜色深红。
水试法:用筷子蘸一滴香油滴到平静的凉水面上,纯香油会呈现出无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掺假香油的油花小而厚,且不易扩散。[2] 经验证此法在区分纯香油与调和香油时,水温有决定性作用,凉水两者都不散,无法区分;温水两者都散开,但油花形状与大小不一致。
嗅闻法:小磨香油香味醇厚、浓郁、独特,如掺进了花生油、豆油、精炼油、菜籽油等则不但香味差,而且会有花生、豆腥等其它气味。部分香油是由食用香精勾兑而成,嗅感比较差。"
一看色泽:纯香油呈淡红色或红中带黄,如掺入其他油,色就不同。掺菜籽油呈深黄色,掺棉籽油呈黑红色。对于掺有其他植物油的产品,也可采用水试法:用筷子醮一滴香油滴到平静的水面上,纯香油会呈现出无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掺假的则会出现较厚较小的油花。
二看透明度:一般质量好的香油透明度好,无浑浊。
三看有无沉淀物:质量好的无沉淀和悬浮物,粘度小。
四看有无分层现象:香油对温度相当敏感,所以在温度较低时有可能分层。若在常温下有分层、0℃下粘度无明显增加,(国家标准在做冷冻试验时在摄氏零度存放5.5时,不结冻为合格)不凝则很可能是掺假的混杂油。若在什么温度下都无分层,说明香油中加入了防冻添加剂。
五查:要认真查看其商标,注意保质期和出厂期,无厂名、厂址、质量标准代号的,要特别警惕。特别要注意其原料或配料(字特别小写着配制)
六看价格:参考芝麻价格,一般2.5~3斤芝麻出一斤香油,价格过低的明显是香精勾兑的假香油!
麻油药性:
【性味】 甘,凉。
①《别录》:""微寒。
②《品汇精要》:""味甘,性微寒,无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阳明经。
【功能主治】 润燥通便,解毒,生肌。治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疮肿,溃疡,疥癣,皮肤皲裂。
①《别录》:""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疮肿,生秃发。
②《千金·食治》:""去头面游风。
③孟诜:""杀五黄,下三焦热毒气,通大小肠,治蛔心痛,敷一切恶疮疥癣,杀一切虫。取一合,和鸡子两颗,芒硝一两,搅服,少时即泻下热毒。
④《本草拾遗》:""主天行热,肠秘内结热,服一合,下利为度。
⑤《日华子本草》:""陈油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
⑥《纲目》:""解热毒,食毒、虫毒。
【用法用量】 内服:生用或熬熟。外用:涂搽
【注意】 脾虚便泄者忌服。"
【附方】 ①治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真香油一两,皮硝少许。同煎滚,冷定,徐徐灌入口中,咽下即通。(《蔺氏经验方》)
②治百药、百虫、五金八石、砒霜、山岚瘴蛊,及河豚诸毒:生胡麻油一碗,灌之,吐出毒物。(《易简方》)
③治漏眙难产,因血干涩:清油半两,好蜜一两。同煎数十沸,温服。他药无益,以此助血为效。(《便产须知》)
④治痈疽发背,初作即服此,使毒气不内攻:麻油一斤,煎二十沸,和醇醋二碗,分五次,一日服尽。(《仁斋直指方》)
⑤治肿毒初起:麻油,煎葱黑色,趁热,通手旋涂自消。(《百一选方》)
⑥治急喉痹:生油一合,急灌之。(《圣济总录》)
⑦治梅花秃癣:清油一碗,以小竹子烧火,入内煎沸,沥猪胆汁一个,和匀,剃头擦之,二、三日愈,勿令日晒。(《普济方》)
【各家论述】
①《纲目》:""胡麻油,用以煎炼食物,尤能动火生痰,陈氏谓之大寒,珍意不然;但生用之,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似乎寒耳。
②《本草经巯》:""麻油,甘寒而滑利,故主胞衣不下及利大肠;生者气更寒,能解毒。凉血,故摩疮肿,生秃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