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大麦
别名:麰、稞麦、麰麦、牟麦、饭麦、赤膊麦
采收加工:4-5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药用部位:果实
产地:全国
科:禾本科
原植物:大麦
大麦药材性状:果实呈梭形,长8-12mm,直径1-3mm。表面淡黄色,有1条纵沟。质硬。断面粉性,白色。气无,味微甘。
炒大麦
大麦药性:
【性味】 甘;凉
【归经】 脾;肾经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宽肠;利水。主腹胀;食滞泄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 朱丹溪:“大麦安装熟,人多炒食,此物有火,能生热病。”(引自《纲目》)
【各家论述】
1.《别录》: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2.《唐本草》: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3.《崔禹锡食经》:主水胀。
4.《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5.《纲目》: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
6。《本草衍义》:有人患缠喉风,食不能下,将此大麦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
【注意】 《本草经集注》:""蜜为之使。""
【附方】
①治卒小便淋涩痛:大麦三两,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
合,相和。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②治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孙思邈)
③治蠼螋尿疮:大麦研末调敷,日三上。(《伤寒类要》)
④治汤火灼伤:大麦炒黑,研末,油调搽之。(《纲目》)大麦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