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双奖加冕“人工智能”,AI+教育如何打破教与学的边界?
教育
2024-10-30 17:06
北京
1895年11月27日,一位老人在巴黎的瑞典挪威俱乐部签订了一份遗嘱。根据最后遗嘱所述,他的遗产将用于建立一系列奖项,以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这位老人就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炸药的发明者——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而这一系列奖项即诺贝尔奖。自1901年起,诺贝尔奖直到今天还有着其他奖项无法撼动的地位。在一些西方科学家眼中,诺贝尔奖可以说代表了其在所研究领域当中的最高成就。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诺贝尔奖在近乎“神化”的同时,背后同样争议不断。例如,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颁给了鲍勃·迪伦。一个音乐人拿走文学奖,这是诺贝尔奖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从未发生的事,就连获奖本人都是黑人问号脸,而这事儿也成为了2016的国际黑天鹅事件。类似的事件也发生在了今年。10月8日,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 John J. Hopfield(约翰·霍普菲尔德)和 Geoffrey E. Hinton(杰弗里·辛顿),以表彰他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奠基性发现和发明。消息一出,不管是物理界还是计算机领域,全都给干沉默了。毕竟无论是“人工神经网络”还是“机器学习”,这已经是纯粹的不能再纯粹的计算机用语了,然而当它被套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光环,多少都会出人意料。
让人意外的不只是物理学奖。次日,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David Baker(大卫·贝克),以及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的Demis Hassabis(戴密斯·哈萨比斯)和John M. Jumper(约翰·江珀)。其获奖的原因是贝克构建了全新的蛋白质种类,而哈萨比斯和江珀则通过人工智能模型成功预测蛋白质的复杂结构。这一下全世界都陷入了思维怪圈:难不成诺贝尔本人其实是个隐藏的程序员?白天风风火火干硝化甘油,晚上神神秘秘写“Hello World”?当然,这只是戏言,但这一次的诺贝尔奖双奖颁给了那些和人工智能(AI)紧密相关的学者们,不得不让人感慨:AI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在我国,人工智能同样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探索和成长的历程。从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科技项目。再到2020年“十四五”规划指出,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万亿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愈加显著。对于教育行业同样如此。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可以说明,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在编程教育领域同样需要展现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在盛通教育集团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更是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深刻变革的重要载体。早在2019年,盛通教育集团旗下乐博乐博就推出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引导学员提升对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随着2022年盛通教育集团推出4.0课程体系,人工智能系列课程(点击了解详情)已经升级为以 Python 为主要编程语言,结合多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涵盖Python语言、机器人控制、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等在内的课程内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和编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止人工智能,元宇宙的爆火也助力科技教育不断创新与突破。基于盛通教育集团专业的教研团队和成熟的研发机制,盛通教育集团同年推出元宇宙课程(点击了解详情)并快速落地。元宇宙课程深度融合了3D编程、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沉浸感十足、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并以自由创造与搭建的模式,实现多人实时在线互动和多人协同编辑,成功跨越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边界。在此基础上,针对2023年初出现的ChatGPT,无论是从“被替代性”到“应对未来”的社会讨论,还是以往重视知识教育到重视素质教育的重心转移。盛通教育集团从AIGC和大模型切入到科技教育之中,推出AI数字人、AI对话、Ai绘画等系列课程(点击了解详情),助力学员找准学习者对于智能工具的定位,增强学员掌握AI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生动有趣和成效显著的AI应用课程中感受科学之美。此外,伴随当下数字化教育平台逐渐成为提升科技素养教育水平的重要趋势。基于对于教学流程和服务呈现方式创新的重视,盛通教育集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发出一站式家校服务平台,从刷脸签到、课前预习、课后作业、教辅资料、题型智库等维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路径与资源推荐。话题回到诺贝尔奖。与物理学奖略有不同,其实化学奖的获奖者早就不局限于化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在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也经常获得该奖项的认可。这也导致有人调侃贝尔化学奖可以被授予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就是不会被授予化学家。当然,如今的化学研究一直集中在分子领域,我们已经很难真正定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化学家。这也侧面看出,学科之间的壁垒已经被打破,技术与应用的概念也在不断创新和融合。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与更新,这种状态将持续得更加久远。学编程的孩子或许体会的更深刻。面对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推进与驱动,编程已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专属领域,它正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和学科之中,成为连接不同知识体系的桥梁。就像是诺贝尔奖上的人工智能+物理、化学,编程为跨学科学习的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让孩子在拓宽编程应用边界的同时,也为传统学科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而这种活力和可能性将会带领我们的孩子走向更加丰富、多元的未来。如涉及版权,烦请联系客服处理(微信号:roborobo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