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炒股专家”推荐的股票,不能随便买?| 投资心理学

财富   财经   2024-12-09 19:51   北京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在判断一家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买入或者是否要卖出的时候,往往会综合考虑它的财报、护城河、股价、行业前景等等因素,但很多时候在执行买入或卖出这个操作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并不是上述这些因素,而是近期看到的新闻、某位专家的股评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可得性偏差”了。

它也被称为易得性偏差、易得性偏见,指人们往往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当人们对一个既复杂模糊又不确定的事件进行判断时,往往会根据事件在脑海中呈现的轻松程度,来判断事件发生的概率。

当人们凭借自己有限的认知来进行决策或预测时,会较大比重的依据那些常见或自己熟悉的信息,而忽略掉其他有助于形成正确评估的客观信息。

在我们做投资决策时,头脑很可能只是快速掠过一些选择过的、印象最为深刻却并不具有全面代表性的例子。此外,我们在举例时很容易忽略那些与我们已有观念不一致的信息。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是无意识且非理性的,从而导致概率误判,这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投资上的决策失误。


比如很多投资者看不上定投宽基指数基金这个策略,觉得并不会带来收益。以沪深300为例,很多人认为A股长期在3000点附近徘徊,没有投资价值。然而事实是,近5年沪深300的涨幅超过了10%。长期来看,定投沪深300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比如,有不少投资者只配置成长股,从不配置分红股,因为会觉得分红股股价涨幅小,然而却忽略了如果能买入慷慨分红的好公司,成本会越降越低,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再比如,现在自媒体遍地开花,很多自称“炒股专家”的人会推荐一些冷门股票,这些股票的公开的客观的信息很少,但如果投资者偏听偏信“炒股专家”的话,很容易买入垃圾股,从而被套。

再比如,当市场上遍布某只企业或某个行业即将大涨的消息时,很多投资者并不会真正系统全面地去了解相关调研报告,而是潜移默化地被这些消息影响,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所以,在投资的时候,我们可以“多留个心眼”,问问自己真的获得了全面的信息吗?自己以往的经验或知识能有多大的可靠程度?我采纳的这些一句是否只是因为它们容易获得?在投资前多反问自己几次,看看自己的依据站不站得住脚,再做决策。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你还有什么克服易得性偏差的好方法?欢迎留言讨论哦。


如果读完有收获,欢迎点赞、分享支持小淼,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您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了不错过重要消息,大家记得开启新消息提醒哦~


微淼实践训练营
学理财,学创业,上微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