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
“一航津安6”“一航津安7”
顺利抵达项目现场
“按计划停泊驻位
进行设备调试和工况演练”
顺德区伦桂路副总工
引导公司自主研发的
国内首艘内河沉管浮运安装
多功能专用船组入场
作为承担运安国内最大最宽
内河沉管使命的“多边形战士”
“一航津安6”“一航津安7”
在2024年开春之时
便被进入“修炼”日程
从被“作业水域受限、通航条件受限
作业窗口期受限”三大难题限制
到能够适应任意工况的
内河沉管安装
“多边形战士”这样突破重重关卡
实现技术突破与更新迭代
一根钢管
就是连接两船的秘诀
按照改造计划,两艘方驳分别作为主船和从船,负责沉管运输安装作业的总体控制管理和配合整平施工,合二为一成为船组。这样一来,相对小巧的船组不仅能够满足狭小水域的通航要求,两船的功能也能在组装后实现叠加,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船组长60米,最大宽度74.2米,双船内部间距43.5米,单元船舶与横梁采用铰接,像插销一样,在船体与横梁之间用一根钢管,插入预制好的锁扣之间,牢牢锁住。
“别小看这一根钢管,拼接后完全能承受连接的重量与切力。”监造组现场负责人张文辉这样介绍。
四大“智能控制系统”
让船组“耳聪目明”
两艘船不仅要实现物理连接,还要实现“动作”同步,就必须拥有同一个操作系统。因此,搭载的四大“智能控制系统”是让船舶变得更“聪明”的关键。
双船同步控制系统
通过PLC控制器与工控机协同检测、控制船舶单元移船锚机、压载水系统,实现船组位置与浮态同步。同时监测沉管运安横梁受力和角度,判断受力状态并适时作出预警,为船舶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船舶自动定位系统
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时测量、显示船组位置,控制锚机绞车动作,完成船舶自动移船定位和位置维持,保证施工质量与船舶安全。
船舶自动调载系统
依靠船舶姿态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泵阀同步控制技术,及时、快速、精准调整船舶压载水分布,保持船舶处于合理浮态以满足施工精度需要。
沉管垂向安装系统
通过“5G”通信技术与岸基指挥系统保持数据实时交互,根据沉管安装需要对4套150吨级安装系统进行毫米级精准自动控制,逐级完成沉放安装、水平对接、液压拉合、水力压接等全部工序。
“细节控”们
还“抠”出了哪些细节?
甲板以下的机舱是船舶的“心脏”,这里是船舶主要动力的来源。为了满足安装沉管时船组移动需求,监造组计划在两艘船上各配备四台移船绞车,机舱则需要重新添置液压泵组。但安装泵组将会改变船舱内部原有结构,管路更加复杂,对船体结构改造更是挑战。
为此,涉及船组建造的多方开展了头脑风暴,最终决定在甲板上设置液压泵站,释放机舱空间。这样一来,不仅便于后续维护检修,也更利于液压泵站在南方湿热天气下散热,提高移船系统长时间工作能力。
经过改造的船组
即使参与其他内河沉管安装
也能在不更改设备情况下
根据施工工况
通过修改锚机功率与长度
沉管安放深度
碎石整平功率等参数
适应多种新要求
如今
该船组正开展调试工作
为即将进行的5万吨级
内河沉管运输安装施工做足准备
将来
“多边形战士”
也必将在内河沉管施工中
身手大展
点赞航一,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