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吴俊卿:云梯古道背夫号

时事   2024-11-26 20:01   重庆  



云梯古道背夫号

作者:吴俊卿



人生原本就是一条坎坷的弯弯山道,高高低低、崎岖不平。巴盐古道上的那些背夫,用自己的脊背和肩膀谋生求食,他们是一群在石梯与山路上艰难行进的背盐人。




石柱西沱古镇的当地人称他们为“背脚仔”“背二哥”,他们与早年千里川江河滩上拉船的纤夫、朝天门码头一带帮人搬运货物的力夫毫无二致。扁背、打杵、马灯、竹水筒、汗刮、长烟杆,是背夫们维持生计的家伙,这些行头各有功能、绝不雷同。扁背用竹子或木头制作,扁平状呈倒人字形,其上放置150—200斤重的盐包;打杵有点像手杖,将它支撑于地面,方便歇脚休息;马灯为走夜路照明,一灯如豆的昏黄光焰,驱散了前行中的黑暗。

背夫们从长江边上的西沱出发,将盐巴运往鄂西、湘西一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巴盐销楚。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众多背夫的背磨肩扛、跋山涉水和历尽艰险,就没有被誉为中国五大古道之一的巴盐古道。换言之,这条全长数百公里曾经南来北往、烟火繁盛的盐运通道,是无数背夫们用汗水背出来的,用脚步辟出来的,用勇毅闯出来的,用生命搏出来的。

背夫这碗饭的确也不好吃,一抬眼,刚迈步,初上路,迎面就是一长排通向天际的陡峭石阶。1124步青石梯,从长江边铺展开来,蜿蜒盘旋、呈龙形向上,举目仰望,好似一挂云梯直插苍天。而站在山顶独门嘴往下俯瞰,如果遇上云雾缭绕的天气,恍如身处云端,难怪古往今来人们赋予了它一个飘着祥云仙气的名字——云梯天街。云梯街之所以引人瞩目,担得起“万里长江第一街”的头衔,是因为它是长江沿线唯一垂直江面的街道,在中外建筑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科考研究价值。背夫们不懂这些,他们只知道100-200斤重的盐包一旦背上身,云梯街便丝毫不容商量蛮不讲理地耍起横来,劈头便给了他们一个强势的下马威。

到了这里,巴盐古道只是开了个头,前方的路还很漫长,真正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翻过方斗山、七曜山等一座座大山,将盐巴从西沱背运至湖北来凤县城的盐街,再由酉水河转运到湖南常德等地。在一千多里的巴盐运输线上,他们沿途经历的艰辛与险境可想而知。但背夫们尽其所能地把心灵的小宇宙磨砺得包容而又强大,这一切的融合与接纳,催生了伴随他们一路走来的背夫号子。

在枯燥乏味、沉闷无聊的盐运途中,背夫号子响起来,大伙便有了一种说说笑笑、开开心心的耍事,找到了释放情绪、减轻劳累的乐趣。通常是领头的背夫唱一句号子,后面的背夫齐声附和,形成一呼一应的效果。声音随内容变化,或高亢嘹亮、或风趣搞笑、或铿锵有力、或悠扬绵长,煽情而极具感染力。作为巴盐古道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盐运民俗的一部分,西沱背夫号子包括报路号子、过关号子、礼仪号子、调侃号子等种类。根据具体的场合和情况,背夫们会唱出不同的背夫号子。声音一出来,真的起到了醒瞌睡提精神添干劲助力量乐开怀的神奇作用。

报路号子顾名思义乃是领头的用号子提前告知盐运路上出现的情况,提醒后面的背夫们行走时注意。比如“前面有座桥,步步要踩牢”,这是指遇到了独木桥;又比如“前面山路险,靠山不靠边”,表示快到悬崖了;再比如“路上一朵花,看到莫踩它”,意思是说不远处有粪便。“上坡脚又软,下坡脚打闪。一天不吃盐,平路打川川。”这段号子则生动地反映了背夫们真实的工作状态和艰辛生活。因为背负重物上坡体力消耗大,所以才有了“三步两打杵”的频繁休息,巴盐古道上才留下了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窝窝凼凼。

行车倡导礼让优先,运盐背夫喊出的礼仪号子同样体现了这一文明风范。路上遇到老人,他们会唱起“路上老头子,不要挨到起;路上老大娘,让她也无妨。”的号子。五大三粗的盐帮背夫们,尽管没读什么书,但他们懂规矩,守礼节,秉持了人性中这些看似平常却尤为宝贵的美好品质。调侃号子也挺有意思,初衷是为了调节背运途中的劳累,缓解一下沉重的体力生活,然而一旦从背夫们口中唱出来,却表达了不一样的情趣和意味。“幺妹十七八;坡坡慢慢爬!梯子陡又陡;想牵幺妹手!前头幺妹家;心里像开花!一天走到黑;莫得幺妹留我歇!”近乎直白的情感宣泄,烟火气息浓厚,通俗而不低俗,唱出了背夫们憧憬幸福的真实心曲,回荡着快乐的俏皮逗趣。

云梯高高,古道悠悠,号子长长。这条建于唐宋的千年古道,承载了来往客商的悲欢离合,流淌过西沱背夫的血泪汗水,它造就了街市云集、百业兴旺的盛世繁华,也积淀了深厚灿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详见11月26日重庆晚报07版


责   编:钟   斌

              张   亚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严一格

重庆晚报
重庆晚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