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荡秋千项目 重庆全国第一
时事
2024-11-25 09:31
重庆
屈膝、蹬腿、拱背、起身……蓝天白云与绿植成荫间,两名站立于踏板上的运动员,仿佛与秋千融为了一体,不断在空中摆动、腾飞,清脆的铃声一次次被触响。87次!全场欢呼!11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后首个比赛日,重庆代表团迎来了首个一等奖——王蓉/麻七斤两名来自秀山县的姑娘,在秋千55公斤以上级双人触铃决赛中,以预摆4次,触铃87次勇夺第一名。这是重庆代表队在本届比赛中拿下的首金。据悉,王荣一个月前不小心从秋干上(高度8米多时)摔下来,手部严重骨折,但她勇敢爬起来,带着伤痛上场比赛。这次取得的成绩,她和队友麻七斤都很满意。荡秋千,一个看上去很浪漫的项目,实则对运动员体能要求很高。比赛按体重分55公斤以下(含55公斤)和55公斤以上两个级别:按体重级别分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双人触铃比赛,则更是需要两人默契的配合加上持久的耐力。运动员需要在10分钟的规定时间内,借助身体的重量和惯性,不断推摆秋千到一定高度,看谁触铃的次数更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法定的重要体育赛事,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每四年举办一次。自1953年以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先后成功举办了11届,已成为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盛会和民族团结进步盛会。1982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秋千作为表演项目首次亮相。1986年,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将秋千列为竞赛项目。本次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8个竞赛项目中,秋千是唯一一项仅女性运动员参加的项目。2006年,秋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秋千,是我国许多民族共有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早期,是从远古先民在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嬉戏活动。“秋千”二字古体字为“鞦韆”,雅称“彩绳”“趁燕”等,俗称则是“荡秋干”“打秋千”,流行于我国东北、中南、西南等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悉,在民间,荡秋千老少皆宜,既可锻炼身体,又有益于增强大脑的平衡能力,还可祈福消灾:荡秋千,荡得越高,运气越好。而在宫中,相传秋千活动与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密切相关。为何又称作“千秋”呢?据悉,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才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以后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到了宋朝,秋千还有新花样——水秋千。所谓“水秋千”,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跳水运动较为相似,是跳水和荡秋千的结合。在彩船船头立秋千,荡秋千时有鼓乐伴奏,当摆到几乎与顶架横木相平时,人体脱离秋千翻跟斗掷身入水……封面
修改记录
还未开始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