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东地区局势瞬息万变。起初冲突不断外溢,从巴以冲突扩大到黎以冲突,黎巴嫩真主党高层接连被杀,伊朗实施报复行动,黎以边境交火不断;年末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实现停火协议,原本被视为一线曙光,但在执行中双方都指责对方破坏协议。
最重磅的消息来自叙利亚,反对派武装12天内闪电般攻下大马士革,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逃往俄罗斯,从而终结了其家族长达54年的统治。叙利亚政权突变对中东的力量平衡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巴以冲突延宕一年多,悲观情绪不断上升,一些人认为中东“和解潮”已被冲走,特朗普的再度上台放大了这种情绪。但其实不然。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前,中东地区的政治态势已显现出一定稳定迹象。多国联合对抗伊朗的局面有所缓解,多个长期存在矛盾的国家之间关系开始缓和,整体局势降温。尤当黎以停火后,巴以短期停火在望,和平与发展仍是中东国家的主要追求。
巴以停火在望,但根本问题无解
巴以冲突2024年呈现出扩大、外溢的趋势。这次冲突与以往一样,根源还是围绕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打破现实还是维护现实”的又一轮较量。
但跟以往相比,此次冲突有几个新特点:第一,延宕时间很长,过去多数冲突长则三个月就会结束,但这次一年多仍未平息,以色列定下的消灭哈马斯、解救人质等目标也未实现;第二,溢出范围很广,以往冲突基本围绕巴以之间,这次黎巴嫩真主党等也参与进来,以色列在七条战线上与抵抗力量作战前所未有;第三,国际影响力大,一年多来国际社会持续聚焦,诸多国家采取行动(其中有些甚至与以色列断交),联合国多次表态,其间一度讨论接纳巴勒斯坦国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这般强烈的国际反响十分少见;第四,因以色列针对平民的暴行,国际舆论从同情以色列转变为谴责以色列,部分西方国家也一改以往站队以色列的做法,转而批评它,实属首次。
这些特点所反映出的是时代的变化,即大变局时代国际秩序在转型,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秩序受到“全球南方”国家的挑战,大家呼吁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此外,这次冲突也体现出美国在中东事务中的影响力正在下降。尽管美国总统拜登多次亲自下场,国务卿布林肯也进行了多达11次的主动调解,却收效甚微。
以色列的问题在此次冲突中被进一步暴露。过去以色列常被称为“中东小霸王”,现在其地位和惯用的铁拳政策开始受到挑战。在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下,以色列仍不顾后果,滥杀平民,轰炸医院,甚至撕毁联合国宪章。这些行为显示出以色列的慌乱与不择手段。表面上看,以色列气势汹汹,但实际上它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在美国霸权衰退的背景下,以色列能否维持过去在中东的霸权地位值得关注。
不过,巴以冲突持续一年多,各方都需要休整。我认为现阶段巴以达成停火协议的可能性较大。但停火更多是权宜之计,只要根本问题没解决,变数依然很多,中东很难实现永久和平。
◆以色列对黎巴嫩的空袭在拟议停火协议之前持续进行。
以黎的停火协议在意料之中,这次冲突的直接原因是真主党突袭以色列,借此表达对以色列在加沙行动的抗议,以及对哈马斯的声援。以色列并未计划与其他地区抵抗组织开战,因此与真主党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算是被动应对。
尽管以色列在多条战线上作战,表面看似占据优势,但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难以维持如此长时间的战斗,国内经济压力、民生问题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使其无法恋战。
但要注意的是,双方对于这份停火协议均有所保留,以色列保留继续行动的可能,真主党也没说彻底结束战争,这意味着若一方损害另一方利益,对方照样能采取行动。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最近的电视讲话中说,“停火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黎巴嫩局势。”
就在12月21日,一个以色列代表团抵达埃及首都开罗,与埃及情报总局官员就加沙地带停火和被扣押人员交换进行讨论。此外,以色列与哈马斯的代表还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进行了数日的间接谈判。哈马斯在一份声明中称,如果以色列停止设置新的条件,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
至于巴以最终的停火协议,我认为它不会是一份能长远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协议,可能主要围绕解救人质、实现停火等内容。其中停火时间可能是三个月到半年时间,预留出后续再谈的空间。释放人质势必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不释放人质,谈判基本免谈。
停火期间,以方或将允许更多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巴勒斯坦方面也可能不再死咬永久停火、要求以色列撤出加沙的主张,而会留出一点妥协空间。
至于加沙地带战后的政治、安全、重建等事宜,估计会留到下一年的新一轮谈判再说。总体而言,想通过此次谈判彻底、完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并无可能。
特朗普或再次采取对伊强硬政策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中东不会再成为其外交战略重点。与他的上一任期相比,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特朗普多次表示,上台后要先解决俄乌问题,而这并非易事,会牵扯大量精力。同时,中国的情况也和当时不同,对美国形成了更大的挑战,特朗普不得不应对与中国的竞争。
不过,相较于拜登,特朗普更亲以色列,这点不会改变。拜登在很多方面与以色列存在分歧,而特朗普执政时做了诸多让以色列满意的事,比如将美国使馆迁至耶路撒冷,擅自承认戈兰高地主权归以色列(戈兰高地原是叙利亚领土),还宣称有争议的定居点主权归以色列等。即便下台后,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的关系依旧亲密。
不过,他能给以色列的好处基本都给了,且鉴于拜登因过度亲以而遭到国内外的广泛质疑,如果特朗普全然不顾外界看法,继续大力支持以色列,对美国也没益处。所以预计他在态度上会呈现亲以姿态,但实际上给不了更多实质性支持。
◆特朗普曾说,他为以色列和内塔尼亚胡所做的比任何其他美国总统都多。
历史上,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拉近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意图通过孤立伊朗并将其塑造为共同威胁,来促使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巴以冲突的爆发打乱了这一计划。未来,特朗普或将通过巩固美沙关系来影响沙特,推动以色列与沙特关系的正常化。
在挑动与伊朗的矛盾时,核问题向来是关键抓手。特朗普上一任期退出伊核协议,矛盾激化,拜登执政后虽有意重返该协议,但俄乌危机爆发,伊核问题谈判就此搁置。如今伊朗内部主张缓和关系、谋求发展的声音渐强。特朗普若全然不顾现状,一味打压伊朗,极可能致使伊朗内部强硬分子重新得势,形势将再度严峻起来。
围绕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中东政策,主要可以观察三个走向:第一,“形势比人强”,特朗普言辞很有冲击力,但关键得看他是否付诸实践;第二,俄乌危机、对华竞争使得美国在中东地区投入的精力有限,且中东地区想要谋求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若特朗普维系上一任期一边倒的方式,难度会增大,也会加速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衰退;第三,未来中东的主旋律将是和平、发展与合作。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力量不容小觑,这将进一步影响到特朗普的中东政策。总之,美国的中东战略将受到多种形势的制约,并非总统个人意志所能决定。
变天后的叙利亚局势仍不确定
2024年12月8日,随着大马士革陷落,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及家人逃往俄罗斯。
◆12月8日,反政府武装进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六天后,阿萨德发表了抵达莫斯科后的首个声明,强调他本人离开叙利亚的行为“并非有计划”,也不是像有些人声称的那样在“战斗最后时刻发生的”,而是当局势恶化后,俄方安排相关人员将其撤往俄罗斯。
◆近日有消息称,阿萨德的妻子想离婚并离开俄罗斯,对此俄方予以否认。
其次,叙利亚的国家重建面临诸多问题,战争造成的基础设施和医院严重受损,加上西方制裁和国内不稳定,使得重建工作困难重重,民众生活始终未能得到改善。
再者,反对派这些年来积蓄了力量并获得外部支持,在叙利亚政府相对虚弱的情况下发起进攻。同时,支持叙利亚政府军的俄罗斯和伊朗如今各自面临问题,叙利亚内部的真主党也因与以色列的冲突遭受重创,这些因素共同削弱了叙利亚政府的支持力量。此外,民众对阿萨德政权的不满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对政权更替持无所谓或支持态度。
最后,阿萨德政府内部在事态初期表现出了放弃姿态,他应该与俄罗斯、伊朗及军队进行过沟通,表达了不希望内战再起的意愿。这就解释了为何伊朗突然撤回其在叙利亚的军事力量,以及俄罗斯在参与轰炸后未采取后续行动。阿萨德的离开非常平静,没遭到任何阻挠,这表明在结果出现之前,已有过内部协商。
阿萨德可能认为,他的离开和交权能够换取一个相对平静的过渡,从而避免更大的牺牲和混乱。这种选择虽缺乏具体细节支持,但从逻辑上说得通。阿萨德本身相对低调,原本想做一名眼科医生,因兄弟意外去世而接手的总统职位,他并非是对政治充满热情的政客。这种背景使得他在经历内战的创伤后,更可能选择放弃权力以换取稳定。
◆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一名战士踩在叙利亚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破损的半身像上。哈菲兹·阿萨德是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
因此,当反对派占领后,如何安置前政府军队、处理政府残部及各派关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能保持和平过渡,叙利亚或将迎来相对平静的时期;但若出现分歧或冲突,则可能引发新的内乱。
外部势力的渗透和干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以色列已经开始在叙利亚的清剿行动,土耳其则持续进行干预和规划,这些外部力量使叙利亚局势朝着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周边一些阿拉伯国家此次表现得出奇平静,与十多年前积极卷入叙利亚内战、支持反对派推翻政府的情况截然不同。其中一些国家开始与叙利亚恢复外交关系,甚至愿意重新吸纳叙利亚加入阿拉伯联盟。这表明,周边国家的战略重心已从地缘政治冲突转向自身发展,只要叙利亚未来的冲突或进程不外溢,周边国家希望稳定、和平发展的整体趋势就不会变。
中东国家不再将地缘冲突作为焦点
总体来看,2024年中东局势处于新旧秩序的过渡阶段。阿拉伯之春爆发前,中东完全处于美国主导的旧秩序之下,随后政治格局动荡不安,美国借机进行阵营对抗,导致众多中东国家陷入地缘博弈的泥潭,国内资源耗尽,错失发展机遇。
如今,新一代统治者上台,许多国家推出了发展愿景计划。例如,沙特的2030愿景正在经历从保守和落后走向现代化的蜕变。随着相对开明的佩泽希齐扬在伊朗大选中意外获胜,伊朗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
中东国家不再将地缘冲突作为核心焦点,而是致力于寻求和解与构建和谐的周边环境,以创造发展条件。这一转变标志着中东地区不愿重返美国主导下冲突不断的旧秩序,而是逐步迈向合作与发展的新秩序。新秩序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各国战略自主性的显著增强,中东国家不再单纯遵循美国的意愿,而是基于自身利益和需求制定发展战略及外交政策。
巴以冲突爆发之前,中东地区的政治态势已显现出稳定迹象。尽管巴以冲突爆发一年多以来,许多人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和解潮”已被冲走,中东可能重回地缘政治博弈状态,特朗普当选更放大了这种观点。
但我不认同这一看法。经过十几年的动荡,这些国家已从地缘政治冲突中脱身,获得发展机会,不会轻易再次介入冲突。
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虽然仍有余威,但关键在于后续美国能否调整以往的错误做法并出台合理政策,若做到则有可能维持或提升其影响力。但现状表明,美国的言辞往往美好,但实际操作中却附带诸多条件,甚至试图拉拢中东国家疏离中国,但并未得到中东国家的认可。
此外,美国持续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以色列在对巴勒斯坦平民的屠杀中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令阿拉伯国家深感不满,使他们意识到美国并不可靠。因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总体呈下滑态势。
◆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逃离加沙北部。
中国的影响力上升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合作层面:“一带一路”倡议成果斐然,项目合作愈发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突破传统经贸、能源领域的局限,在新能源领域同样成果丰硕;此外,在高科技、互联网、人工智能运用、电子支付等诸多领域,均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中东国家逐渐意识到,过去是“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如今美国在安全层面也未必可靠,而中国在多个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实习生朱若晚对本文亦有贡献)
排版 / 朱若晚
RECOMMENDED
往|期|精|选
你如何看待中东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