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比制剂解析系列-注射剂(7)-奉献者

文摘   科技   2024-12-04 09:00   湖北  
四、逆向解析
4.3 抗氧剂
注射液中的抗氧剂主要是水溶性的亚硫酸盐类(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维生素 C、氨基酸(L-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脂溶性的BHT一类的抗氧剂这类项下的辅料解析相对于增溶剂和助溶剂,算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也不能大意哦。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抗氧化剂,特殊气体保护,比如氮气或二氧化碳,也算抗氧化剂哦。
抗氧化剂意义在于奉献自我,成全产品质量。抗氧剂就像游戏中的“坦克,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储过程中,总是顶在一线,保护身后的主成分,不被空气中的氧或溶液中的氧伤害,因此受伤的总是它,安全的总是活性成分。不同产品中的抗氧化剂的含量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波动程度可能有显著差异,变化小的可能只会降解5%以内,变化大的可能降解90%而且同一品种在生命周期的初始点和末期分别测定,其结果差异也可能会有显著差异。
举个稍微极端点的例子:假定处方中的抗氧剂是维生素C,设计的处方浓度是1mg/ml,到使用时,其含量可能已经只有0.6mg/ml,详细的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面跟着我一起,对抗氧化剂进行分类解析吧,但是一定要注意到,抗氧化剂的含量可能是变化的哦。
4.3.1 亚硫酸盐类(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
在药典的描述中,焦亚硫酸钠就是Na2S2O5;亚硫酸氢钠(NaHSO3)则被描述为本品为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的混合物,焦亚硫酸钠为亚硫酸氢钠放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转换物,按二氧化硫(SO2)计算,应为61.5%~67.4%。
硫酸氢钠(NaHSO3)、焦亚硫酸钠(Na2S2O5)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焦亚硫酸钠遇水后的产物就是亚硫酸氢钠,然后与空气、水中的氧反应,以发挥抗氧化剂的作用。因此注射液中焦亚硫酸钠本质上就是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在注射液中,两者无法区分,因此不单独区分检测方法,根据检测机理,常见的检测方法是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新兴的液相色谱法,其他不再赘述。
(1)滴定法
检测机理:返滴定法,先加入过量的碘标准液消耗掉硫酸氢钠,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硫代硫酸钠滴定剩余的碘标液的含量,来间接计算出硫酸氢钠的含量。
测定方法:取约含硫酸氢钠0.15g的制剂产品,精密称定,置碘量瓶中,精密加碘滴定液(0.05mol/L)50ml,密塞,振摇溶解后,加盐酸1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 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4.752mg的Na2S2O5。
注意事项:①若制剂产品中的主成分或辅料有还原性,则本法不适用。②加淀粉指示液前的接近终点,是指碘的颜色即将消失。
(2)紫外分光光度法

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可分解释放出SO2,而SO2在有EDTA存在的酸性条件下能够使碱性品红试剂褪色且生成具有醌形结构的紫红色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在400~70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测定方法:取亚硫酸氢钠标准品用0.01%的EDTA-2Na溶液配制形成一系列的线性标准溶液;取制剂产品配制成供试品溶液。取线性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ml,分别加入0.05%的碱性品红溶液(取碱性品红0.1g,加盐酸10ml溶解,加水至200ml)和0.3%的甲醛溶液(取甲醛溶液2ml→250ml水)各1ml,混合均匀,于37℃放置10min,取出,放冷,同法做空白试验。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60nm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响应值的关系绘制线性,然后计算出供试品溶液中的亚硫酸氢钠的浓度。
注意事项:①若制剂产品中的主成分或辅料有还原性,则本法不适用;②具体波长可能根据仪器,略有差异,需要确认;③亚硫酸氢钠标准品应该取新开封的使用,避免标准品的降解导致的误差;④甲醛用量的影响不大,碱性品种溶液中盐酸的用量影响较大,应注意考察。
(3)离子色谱
检测机理:采用离子色谱法,利用离子色谱柱将亚硫酸根与其他离子分离,采用外标法检测。
测定方法:

色谱柱 IonPac AS17-C柱 (4 mm×250 mm,10.5μm) ;保护柱 IonPac AG17-C柱 (4 mm×50 mm,10.5μm) ;淋洗液 氢氧化钾溶液 ( 淋洗液自动发生器 ),梯度淋洗 (08 min1024 mmol/L;810 min10 mmol/L) ;流速1.0 ml/min抑制器ASRS 300型 (4 mm) ;抑制电流80 mA检测器 抑制电导 ;柱温30℃ ;进样量25μl。
      溶液配制  取供试品溶液直接检测,或用稀释剂稀释至待检测浓度,进样即可。

意事项:①亚硫酸氢钠稳定性较差,可以用0.4%甲醛溶液或pH9.0的10mg/ml的次磷酸钠溶液配制,可以保证对照品溶液在24~48小时的稳定性较好,具体根据产品特性选择。②淋洗液浓度增加有利于洗脱时间缩短,但会降低分离度。

(4)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机理:采用混合型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通用型的质量检测器联用,利用混合型离子交换色谱柱将亚硫酸根保留,同时与其他离子分离,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或电喷雾检测器(CAD)检测。
测定方法:

色谱柱 广州菲罗门的Comixsil ACRP 柱 (4.6 ×250 mm,5μm) ; 流动相1--乙腈-200mMol甲酸铵(pH3.0)=60:40;流动相2--乙腈-0.5%三氟乙酸=50:50;流速1.0 ml/min;柱温40℃ ;
检测器 ELSD T=70℃,F=2.5ml/min。
      溶液配制  取供试品溶液直接检测,或用0.1%的甲醛溶液稀释至待检测浓度,进样即可。


注意事项:①含硫原子的酸根通常酸性较强,单纯采用阴离子交换,较难洗脱且拖尾明显;采用 Comixsil ACRP的阴/阳离子交换/排阻,可有效减弱保留,以此来改善峰型及保留;②0.1%的甲醛功效同离子色谱法的说明;③在蒸发光或CAD上,阴阳离子其实均会有一定的响应。
4.3.2 维生素C(C6H8O6)
维生素C,在水果和蔬菜中富含,在远洋航行中拯救了许多水手的生命,别名抗坏血酸。其抗氧化的能力来源于2,3 - 烯二醇结构(红框部分),根据检测机理,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氧化还原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衍生荧光分析法,目前衍生荧光分析法已经很少见,主流的还是其他两种方法,分别做个介绍。
1)氧化还原滴定法
滴定法有两种选择,碘量法和2,6 - 二氯靛酚法,其中碘量法最为常见,在药典中被收载,广泛应用于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检测中。
检测机理:氧化还原法,在酸性条件下,用碘标液直接滴定维生素C的含量。
参考药典中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测定方法: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加水15ml与丙酮2ml,摇匀,放置5分钟,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注意事项:①丙酮的作用是消除其他抗氧化剂的干扰,适用于维生素C注射液,其他注射液中的维生素C的检测是否适用待确定。②稀醋酸是提供酸性氛围,使溶液呈弱酸性,减缓维生素 C 被氧化的速度,保证结果的精度。
(2)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机理:维生素C的结构中有双键和羰基,在特定波长下均有一定的紫外吸收,因此改善保留情况后,可以有效定量检测维生素C的含量。
参考USP580《 Vitamin C Assay》的液相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1:

注:操作避空气,避光,避热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4.6mm×250mm5µm或效能相当色谱柱

流动相:2.04g/L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用磷酸调pH3.0

柱温:N/A

流速:1.0mL/min

检测波长:245nm

进样量:5µl

运行时间:N/A

洗脱方式:等度

稀释剂:每1000 mL水中含0.56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2.04 g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节至pH值为3.0。

测定方法2:

注:操作避空气,避光,避热,样品应在4小时内进样。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4.6mm×250mm5µm或效能相当色谱柱

流动相A:7.8g/L的二水磷酸二氢钠水溶液,用磷酸调pH2.5

流动相B:甲醇

洗脱梯度如下: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100
0
3
100
0
5
0
100
6
50
50
7
100
0
10
100
0

柱温:N/A

流速:1.0mL/min

检测波长:245nm

进样量:5µl

运行时间:N/A

洗脱方式:等度

稀释剂:取73g的偏磷酸至800ml水中,加入84ml的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 mL

注意事项:①应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洗脱方式,注意不要被其他峰干扰,可以在USP的方法上做基本的调整;②维生素C的稳定性欠佳,应该注意充分研究保存条件和稳定性时间。
-----我是友爱的分割线-----

END

关注骨头,一起享受!




爱啃硬骨头
分享药学所学所悟,复盘所遇质量问题,共同学习交流,答疑解惑,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