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深耕“蓝色国土” 打造“蓝色粮仓”

文摘   科学   2024-05-15 09:50   北京  
长岛统筹推进“山水林海城”全域生态保护修复,深耕“蓝色国土”,建成我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通过建立链条完整的绿色低碳生态园区和国际零碳岛,实现固碳增汇与经济发展协同增效。如今,一座座现代化、智能化海洋牧场镶嵌在长岛的广袤海疆中,向着海洋牧场建设“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烟台看长岛”的发展格局迈进。
“海上仙山”换新颜

长岛,又称庙岛群岛,地处胶东、辽东半岛之间,黄海和渤海交汇处,南北纵列于渤海海峡,是渤海咽喉、京津门户、海防要塞。长岛拥有151个岛屿,包括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大钦岛、小钦岛、砣矶岛、北长山岛、南长山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高山岛等。岛陆面积61.16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242.742平方千米,海岸线187.64千米,素有“海上仙山”之称。

北长山岛 图/VCG

南长山岛 图/冷顺基

南隍城岛 图/冷顺基

高山岛 图/冷顺基

长岛盛产贝藻鱼类海珍,是刺参、皱纹盘鲍、栉孔扇贝、光棘球海胆等海珍品的原产地,也是候鸟的途经地和斑海豹的栖息地。长岛还是西伯利亚季风和内蒙古季风南下的通道,风能和航运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三大风场之一。长岛周边海域有14条航道,其中3条是国际航道,拥有天然深水良港,是环渤海渔商船只的避风锚地。

20世纪80年代,凭借海域广阔、水质肥沃的资源优势,长岛在全国率先实施“耕海牧渔”发展战略,于1992年一跃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小康县,是当时全国海岛县的引领者。20世纪末,由于长期过度捕捞、无序养殖,近海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部分海洋生物资源出现衰退甚至绝迹,长岛经济急剧下滑,作为全县支柱产业的扇贝养殖每年损失约5亿元,1000多条渔船全线亏损,几乎所有水产加工企业倒闭,发展面临困境;不少渔户“背海离岛”,有的乡镇一度外流三分之一人口,造成“业荒人走岛凄凉”的局面,渔民收入锐减;岸线损毁、污水横流,海岛生态环境步入恶性循环,生态和经济均陷入困境。

面对这种局面,长岛也在思考,为什么延续千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方式出现问题?出路在哪里?是否能再现辉煌?为推动长岛走出低谷,各方都做出了不懈努力,但传统渔业模式没有本质变化,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发展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2017年,山东省委着眼全省大局,开始谋划部署长岛突破之路,明确要求长岛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前提,强调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2017年1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长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定位。2018年6月,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式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2019年7月,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至此,省级层面“四位一体”的推进构架基本形成,长岛开启了以一个整体区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实践,掀开了长岛发展的崭新篇章,统筹推进“山水林海城”全域生态保护修复。

近年来,长岛持续推进全域生态保育攻坚工作,共拆除陆域80台风力发电机,完成38万平方米的破损山体治理,腾退近海养殖1.8万亩(12平方千米),实现全域垃圾分类和生活污水无害化全覆盖,海水水质优良率达100%,拆除岸线破旧建筑,修复岸线89千米,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到87.7%。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长岛生物种群数量稳定增加,东亚江豚、斑海豹和东方白鹳、黄嘴白鹭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极危物种的黄胸鹀也现身长岛。

长岛岸滩整治修复项目(三期)南长山岛修复前 图/长岛综合试验区自然资源局

长岛岸滩整治修复项目(三期)南长山岛修复后 图/长岛综合试验区自然资源局

长岛北长山岛西南侧岸线岸滩综合治理修复工程修复前 图/长岛综合试验区自然资源局

长岛北长山岛西南侧岸线岸滩综合治理修复工程修复后 图/长岛综合试验区自然资源局 
另外,长岛采取海底“种草”的方式解决沿海地区海草资源退化、海草床受到侵害的问题。截至2023年7月底,长岛大黑山岛已完成海草播种面积1.6公顷,播种108万粒,播种单元1.6万个,完成21.6万株植株移株,共计8000个移株单元。除了修复海草床,长岛还在大黑山岛的潮间带上实施海藻场生态修复工程。这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获得显著效果。2016年以来,长岛温室气体排放量远低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长岛分区域、分行业进入加速减排期和净零排放期,其所辖的大黑山岛于2022年成为全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负碳海岛”。

修复后的长岛海藻场 图/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

长岛是我国大型海藻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长岛通过播撒孢子水、投放藻礁块等方式修复海藻场,成效显著。

大黑山岛——全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负碳海岛” 图/VCG

2021年,大黑山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3358吨二氧化碳当量,因碳汇产生的温室气体清除量为5397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2039吨二氧化碳当量,真正实现负碳,成为全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负碳海岛”。
长岛以前所未有的坚定和自信探索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加快海岛型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海上试验田、“两山”理论蓝色实践样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9年,长岛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2年11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长岛被列入国家公园候选区名单。这充分彰显了长岛在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长岛“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海洋生态基本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发展格局初步构建,焕发出勃勃生机。

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

为发挥长岛优越的资源禀赋和海洋牧场的基础优势,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发展,2023年6月下旬,蓬莱区工委管委经过深入研究论证,提出了建设全国首个海上园区——“蓝色粮仓”产业园(即后来的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的构想,得到了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

“蓝色粮仓”产业园仅用不到6个月就从探索性谋划阶段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不到3个月就走完了申报省级开发区的全部程序,刷新了“山东速度”,创造了“烟台纪录”,实现了在解放思想敢闯敢试中“谋新局开新路”,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中“变不可能为可能”,开创“蓝色粮仓”开发之先河。

2023年12月17日,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设立。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对于推动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海洋经济开发区,能够全面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引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海洋新经济。对于促进海洋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布局集多种养殖类型于一体的深远海养殖渔场,积极探索深远海规模化养殖,能够有力推动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海洋产业附加值,实现海洋渔业走向深远海。对于提升山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快实现清洁能源全面替代、清退不合理海水养殖区、整治修复岸滩等措施,能够有力推动美丽岸线、生态港湾建设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持续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

长岛的海上养殖区 图/VCG

为方便管理,长岛设置海上养殖区,可集中投放饵料、应对病虫害等。

目前,为使海洋经济开发区与国家公园有机衔接、相互促进,长岛正在加快搭建“六个一”基本框架。按照养殖、加工、旅游“三业”统筹,设施化、产业化、园区化“三化”一体思路,依托长岛的完整岛链,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并统筹做好运营和投融资工作,同时成立“蓝色粮仓”(长岛)海洋发展基金,强化股权投资、产业培育,以支撑其发展。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实行“1+N”产业布局,“1”是海上养殖区,主要包括南北隍城东部25.5万亩(170平方千米)海域“核心区”、南五岛周边45万亩(300平方千米)海域“拓展区”、正在争取将黄海部分国管海域划入产业园作为“扩展区”;“N”是依托岛外若干产业配套基地,通过岛内岛外紧密衔接、联动发展,形成种苗培育、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装备制造、海上旅游等全产业生态,打造深远海养殖先行区、海洋产业发展引领区,并立足长岛海洋牧场先发优势,打造产业链头部企业,引领产业集聚发展。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将建成集深远海养殖的示范园区、链条完整的产业园区、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园区、数字智能引领的样板园区、协同联动发展的开放园区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产业园。到2025年,核心区实现水产品产量5.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9亿元,拓展区实现水产品产量9.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9亿元;到2030年,核心区实现水产品产量9.8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5亿元,拓展区实现水产品产量15.8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0亿元;到2035年,核心区实现水产品产量1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60亿元,拓展区实现水产品产量27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50亿元。

以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建设为主线,长岛将全面推进海岛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科学构建园区陆海产业链,建设国家深远海智能化装备养殖试验区、国家海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国家和美海岛共同富裕样板区、国际科技合作的碳汇渔业试验区,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开发区,以新理念、新方式深耕“蓝色国土”、建设“蓝色粮仓”。

经略海洋,做新时代“闯海人”

长岛立足海岛区位优势,以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为抓手,推行生态低碳养殖,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率先应用亚洲最大量产型深水智能网箱(如“经海”系列坐底式智能网箱)、国内首座深水海珍品智能网箱、“5G+”全景海洋牧场应用深水智能网箱等一批新装备。目前,长岛已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处,累计确权海洋牧场用海126宗,合计35.9万亩(239.33平方千米),建设并投用深水大型智能养殖网箱13座,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5座,海上观测网系统14套,累计投放各类人工鱼礁130余万空方,增殖放流各类鱼苗3000余万尾,打破了市场淡旺季限制,实现反季不间断和海陆立体化销售,黑鲪鱼、鲈鱼等试养鱼类全养殖周期缩短1年,收益增长20%,初步形成了“海工+牧场”联动、“陆海接力”兼容、“大渔带小渔”共享等多种模式协调发展的格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步显现,实现了浅近海养殖向深远海养殖拓展、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型、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跃升。长岛的蓝色经济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综合性和可持续性,以水产养殖为核心,配套种苗繁育、加工物流、装备制造和旅游服务等,实现蓝色经济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海洋牧场建设和深远海养殖初具规模。

天安“蓝鲸1号”智能网箱 图/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

“长鲸一号”坐底式智能网箱“ 图/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

长岛作为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正在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为加快建设长岛国家公园和国际零碳岛,2024年2月9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立足长岛岛陆、海域、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提出了三阶段目标、四大空间布局、六项重大任务,即以2027年、2030年和2035年为时间节点,建立以碳排放量为核心指标体系,以北五岛区域为主体,以生态、产业、绿能“三增”为目标,建设北部零碳增值生态保育区,以南五岛区域为主体,以碳汇、旅游、治理“三优”为目标,建设南部降碳减污优化发展区,并突破长岛生态限制,强化岛外造血扩能,建设飞地产业园,打造国内领先的零碳“蓝色粮仓”长岛样板,构筑林业碳汇、蓝碳增汇和海洋碳核算的陆海统筹固碳增汇体系。

长岛依托海上智能化装备,围绕深水网箱适养鱼类,辅以海面藻类种植和海底贝类底播等,探索生态化、立体化养殖模式,带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水产养殖、加工处理、冷链运输等海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从浅近海向深远海的升级转型,加快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新路径、新模式、新范例。

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作为先行先试的重要成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等重要指示精神的战略举措,是具有首创性和引领性的探索实践,在产业培育上涵盖海洋经济15个产业门类中的12个,成为创新实施经略海洋战略的综合性抓手。未来,长岛将继续推动海洋产业从浅近海走向深远海,实现固碳增汇与经济发展协同增效,形成海洋牧场建设“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烟台看长岛”的发展格局。
※审图号:GS京(2024)0457号
※文/徐杰 胡文超 王美丁 张志燕 袁玉丽
审:joker
复审:suzie
审:顺宇
※原文选自《地图》杂志2024年第2期转载及杂志订阅、购买,均请联系后台。
《地图》杂志2024年第2期,长按识别可直接购买商
分享多彩世界
传播地图文化
理念
地图杂志
微信号:dituzazhi
合作or投稿邮箱:dituzazhi@sinomaps.com

电话:010—83543926

更多地图文化创意产品:微信小程序搜索“中国地图出版集团 ”

地图杂志
传播地图文化,分享多彩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