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开创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之先河。20年来,万千乡村实现了共富共美,乡村风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涌现出新模式、新路径,助力和见证了一张蓝图、一个乡村、一座新城的嬗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作为温州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和任务清单,运用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地呈现了近年来温州市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也为温州市乡村振兴的发展布局提供了精准“导航”,擘画出由点到线及面的乡村振兴画卷。
温州永嘉茗岙乡建成茗岙梯田风光乡村振兴示范带后,乡村发展动能大幅提升 图/VCG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省,西接丽水市,北与台州市相连。温州市拥有陆域面积1.21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649平方千米。境内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陆地海岸线长514千米,拥有岛屿700余个,岸线曲折,良港众多。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温州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以民营经济为特征的“温州模式”享誉海内外,“温州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当时温州农村蓬勃发展的家庭作坊。这里还诞生了全国最早的农村专业市场、全国首批股份合作制企业。正是这种突破性的改革精神、跨越式的发展动力、敢为人先的特殊品质,造就了如今的温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温州市已早有创新尝试。温州市是“三位一体”改革的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三位一体”改革为温州村集体经济发展构建了“四梁八柱”。在此基础上,对照《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温州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印发了《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18—2022年)》,开展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同时,立足西部绿色崛起、东西部均衡发展等实际,作出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的战略决策,率浙江省之先建立具有温州特色的乡村振兴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探索走出具有温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18年以来,温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浙江省委省政府、温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以乡村振兴“两带两园”为主载体、主平台,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迭代推进农业“双强”、数字乡村、未来乡村、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等重点工作,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温州市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载体,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平台,推进乡村产业提质提效。2018年以来,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田园综合体等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农业产业平台35个,争取中央、省级资金5.8亿元,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4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累计实施乡村产业项目1183个。温州市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的建设要求,聚焦“三基三主”建设核心,率浙江省之先系统规划建设未来乡村168个,出台未来乡村建设标准导则,探索形成特色村迭代、整村功能置换、存量土地挖潜等五种建设路径,打造民营经济带动型、“三位一体”联合抱团型、国企民企村民合作型等六种共富模式,建成省级未来乡村38个。温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域拓展。温州市突出当地自然、人文、产业特色,推动联片共建、串珠成链、串点成带,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109条、跨区域精品带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104个乡镇(街道)682个村庄组团建设、联片发展。累计创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91个、特色精品村291个、AAA级景区村249个,打造美丽田园322.67平方千米。温州市芙蓉镇是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乡镇,以石斛产业为特色,为实现乡村振兴打好基石 图/VCG
2020年10月,在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的联合指导下,由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编制的《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温州市在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及未来的布局规划,为市级统筹、县级推进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也为温州市乡村振兴的发展布局提供了精准导航。从内容上看,该图呈现了温州市为实现乡村振兴全域全覆盖建设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如截至2020年10月温州市乡村振兴工作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即2018—2019年建设的5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此外,还展示了2020—2022年拟建的6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整地呈现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空间化布局。《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 地图/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图上的11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一带一规划、一带一主题、一带一重点,为带动温州市开启发展新模式绘就空间蓝图。例如,鹿城区的七都田城融合都市乡村振兴示范带,依托城市近郊特有的区位优势和田园生态优势,以七都岛15千米环岛景观带、樟里村和前沙AAA级景区村等亮点区块为核心,突出田城融合、文创集聚、全域振兴的特色,从“一处美、一片美”到一环一带多区块“全域美”,绘就了一幅和谐唯美的山水画。又如,瑞安市曹村镇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按照“产、镇、人”融合发展的理念,以打造中国耕读第一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国家研学旅行基地为规划目标,立足荷美东岙、回味丁凤、梅龙书院、垟心岛、科普体验基地、东岙文化礼堂、田园综合体、艾米展示中心八大亮点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2019—2021年温州市重点打造的2条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分别是山水雁楠跨区域精品带和红都绿野跨区域精品带。其中山水雁楠跨区域精品带位于乐清市和永嘉县境内。地图中的山水雁楠跨区域精品带乐清段以原有的大荆芙蓉雁山溪谷秀丽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基础,延伸对接永嘉县,起点为大荆镇下山头村,终点为芙蓉镇西塍村,途经21个行政村,全长约32千米。该精品带以运动休闲、生态观光、石斛产业等为特色,重点打造铁定溜溜乐园、白箬岙山地公园、环山湿地公园、黄金溪滨水公园等27个项目,其中,市县共建项目9个,包括北塘现代农业观光园、温州市水上运动中心、“乐耕清耘”芙蓉为农服务中心、西塍“对鸟一家人”等。由瑞安市和平阳县建设的红都绿野跨区域精品带也是温州市乡村振兴工作的硕果之一。地图中可见红都绿野跨区域精品带平阳段按照市级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一年成型、二年成名、三年成效”的总体布局,经腾蛟、凤卧、山门、南雁4个镇共计22个行政村,全长32千米。其中,腾蛟镇以“文化教育”为主题,重点建设联源数学文化园、苏步青励志教育馆等文化教育载体产业项目;凤卧和山门两镇紧抓红色元素,重点建设马头岗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凤林红色古村落、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大屯烽火古村落等红色文旅类产业项目;南雁镇依山得势、傍水成景,重点建设吴山风情小镇、会文谷、笠湖美丽乡村样板村等休闲观光项目。红都绿野跨区域精品带通过整合乡镇资源,有效串联,完善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版图,全力助推温州全域振兴。此外,该地图还清晰呈现了因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而共同发展的数百个乡村,这些乡村是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实践案例。例如,乐清市下山头村与工商企业合作,建立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三金”发展模式,走出了“村企共建”的乡村振兴之路;乐清市北塘村通过乡贤的无偿投资,帮助村里发展产业、整治环境、建设道路等,走出了一条由乡贤助力乡村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瑞安市曹村镇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一并谋划、一体实施,推动产村互融互促、人业有机融合,实现了“涝区”向“粮区”、“粮区”向“景区”的美丽蝶变;文成县让川村利用生态资源,采取村集体租赁的方式,盘活村里的闲置农房,以民宿产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打开了“致富之门”;平阳县鸣山村持续推进“红色鸣山、人文鸣山、幸福鸣山”品牌建设,深挖古村文化,依照“古村+非遗”的思路,打造鸣山“非遗一条街”,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永嘉县源头村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带头作用,带领村民整治环境、建设项目、发展旅游,使村庄环境从“脏、乱、差”转变为“白、净、美”,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大荆镇下山头村通过建成铁定溜溜乐园等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的“下山头村样本” 图/VCG
《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有纸质地图与电子地图两种形式。纸质地图主要服务于温州市政务工作,电子地图主要面向普通大众,扩大地图的服务人群,提升地图的信息承载量,也弥补了纸质地图信息承载少、印制成本高、动态更新难等问题。《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电子地图采取古风手绘地图的设计手法,仿照宋元时期的绘画配色及绘制方式,呈现山峰、河流、岛屿等重要自然地理元素,既突出了温州的市域范围,又展示了温州的地形特点,提升地图的阅读体验,彰显温州“千年商港”的文化底蕴。此外,《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电子地图基于手机移动端屏幕的自适应适配技术,具备地图展示、图层控制、智能查询、列表管理、综合详情、评价留言、一键导航、周边推荐、纠错上报等功能。例如,“地图展示”可灵活控制基础地理底图展示和专题数据图层展示两部分内容,其中基础地理底图可任意切换为影像地图、矢量地图、2.5维地图、手绘地图等,满足不同人群的底图服务需求。同时,还可以灵活选择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乡村精品村、AAA级景区村等各类点、线、面数据图层,使其叠加展示,为用户阅读专题数据提供便利。又如,“综合详情”包括文字简介、图片、视频、全景VR、AI智能语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对于大部分专题数据而言,展示综合详情,不仅可以丰富专题内容,也能为用户带来更多实用的参考信息。要实现乡村振兴,群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为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电子地图采取“口袋地图”的建设方式,通过社交软件的传播,可同时满足手机移动端和电脑端在线浏览查看,进一步扩大了该地图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群众能够看到温州乡村的变化与发展,切实提供了一条全民参与乡村振兴的渠道。已经建设完成的美丽乡村借助该电子地图的宣传,吸引了众多的乡村旅游爱好者前往游玩体验,游客还可以通过评价留言对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反馈和提出建议,让更多的人为乡村振兴事业出谋划策,从而实现共建共享。《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手机移动端系统界面 图/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运用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对已建设乡村振兴带的村庄信息进行更新和数字化展示,直观地呈现出近年来温州市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展现了温州市乡村振兴的演变历程和美丽风采,擘画出由点到线及面的乡村振兴画卷。《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深度融合“地理信息+政务工作”应用发展,以地图为空间与信息载体,使得政务人员可直观查看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发展情况,为政务人员跟踪进度、研究布局、总体规划、对外宣传等工作提供便利。同时,该地图为公众提供了解温州市乡村振兴建设成果的窗口,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移动端和电脑端向广大市民提供服务,既提高了便民服务水平,也提升了政府服务能力。让更多市民积极参与到温州市乡村振兴事业中来,集思广益,为温州市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力量,政民联合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此外,《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电子地图充分发挥信息承载量大的优势,将各类美丽乡村精品村、AAA级景区村、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建设成果及美丽风景元素融合进综合详情中,借助乡村旅游等宣传方式,促进美丽乡村旅游服务的建设,间接带动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温州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成效。《温州市乡村振兴地图》电脑端系统界面 图/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温州市洞头区花岗村,是元觉风情港湾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一个美丽渔村,吸引了众多的乡村旅游爱好者前往游玩体验 图/VCG
※审图号/GS京(2023)2372号
※文/何芳 沈郑伟 孔叶叶 陈思思 王倩倩
※原文选自《地图》杂志2023年第4期,转载及杂志订阅、购买,均请联系后台。《地图》杂志 2023年第4期,长按识别可直接购买商品合作or投稿邮箱:dituzazhi@sinomaps.com电话:010—83543926
更多地图文化创意产品:微信小程序搜索“中国地图出版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