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我国沿海已建立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地200余处,有效保护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红树林保护修复等陆续开展,营造良好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同时,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支撑海洋强国建设。近年来,广东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阳江市积极创建红树林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不断完善红树林保护管理体系,并依托地理优势,建立“海洋牧场”,提供“蓝色动能”,推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建设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开发新格局,谱写海洋高质量发展新乐章。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是粤港澳大湾区向西拓展的首座城市和直接辐射区,拥有约434.3千米海岸(岛)线,海域面积1.19万平方千米,海岛122个,是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阳江市沿海滩涂分布有超5万亩(约33.33平方千米)的红树林。后来受围垦造田、海岸工程建设和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等开发活动的影响,这里的滨海湿地遭到过度开发和破坏,红树林面积锐减,2003年,阳江市红树林面积降至历史低点,仅剩5000余亩(约3.33平方千米)。2016年,《阳江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课题获阳江市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立项,成为阳江市首个提出科学化保护与发展本地红树林湿地资源的研究课题,为保护阳江市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2020年,自然资源部联合国家林草局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下达广东至2025年底营造红树林550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2500公顷的“硬任务”。2021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广东省林业局印发《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任务细化分解至各地市,其中阳江市需营造红树林95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29公顷。阳江市营造红树林的任务量位列全省第二。建立红树林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构建全市红树林完整的保护体系;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解决现有红树林突出的生态问题,完成国家下达的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轰轰烈烈的“红树林保卫战”在阳江市这座蔚蓝城市打响。2020年,广东省阳江市程村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成为2020年广东省唯一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清单的项目,这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由此焕发新的生机。2022年6月,阳西县启动程村湾“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预计通过滩涂高程改造等措施,种植红树林面积2平方千米。不同于一般的植树造林,“海上森林”红树林的种植困难重重。对于大多数的树种来说,种下后基本可以成活,但对于红树林来说,这仅仅是成林之路的开始。“海上影响因素复杂,而且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能量交换较为频繁,这就导致人工种植红树林成活率低、造林难度大。”据阳西县自然资源局海洋股股长李祖源介绍,“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综合考虑种养品种的淹水需求、当地潮汐特征、现场地形地貌、施工工程量等因素来设计种养区的潮沟和水位,以提高新种植红树林的存活率。目前,已有新种植的16万株红树树苗在海风的吹拂中茁壮成长。短短数年时间,阳江市红树林面积拓展了约15000亩(10平方千米),“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种植红树林173.1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33.76公顷,并陆续建成广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自然公园、广东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阳江高新福海地方级湿地公园3个红树林湿地公园和阳江江城岗列对岸三角洲县级自然保护区、阳江高新平冈红树林地方级自然保护区、阳江阳西程村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3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初步形成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体系。这些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中的红树林浴海而生,在海与陆之间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其中,阳江阳西程村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内生长有白骨壤、秋茄、桐花树、木榄等红树,在候鸟迁徙季节,成千上万只候鸟如约而至,野生鸟类逾200种,其中就有极度濒危物种勺嘴鹬。除了守候着与候鸟春去秋来的约定,这片红树林也默默守护着林间树下的弱小生灵,一跃而起的滩涂鱼、营穴而居的招潮蟹都在这片碧海红树下尽情欢歌。广东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图/阳江市自然资源局
广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自然公园 图/阳江市自然资源局
阳江阳西程村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 图/阳西县融媒体中心
作为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如今,红树林点缀着千里海疆,为打造海上新广东夯实生态底色,阳江市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多年的“蓝色海湾”项目推进使海洋生态持续向好,为建设海洋牧场打下坚实基础,广东省海洋牧场的诞生让深海建“粮仓”成为可能。与海相拥的阳江市依托地理优势,较早开始海洋牧场的尝试。2017年以来,阳江市陆续建立了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面积684.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面积的55%。其中,广东省阳西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面积497.3平方千米,是现有纳入国家级清单的最大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广东省阳江南鹏岛海域中广核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被列入第七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面积119.1平方千米;广东省阳江山外东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面积68平方千米。海洋牧场示范区以海洋保护为主,为此,阳江市逐步疏退近海规模小、效益低、密度超出资源承载能力的养殖设施,大力发展深远海网箱养殖,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近岸生态。在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大镬岛附近海域,布局整齐的巨大黄色圆圈浮在万顷碧波上。这是阳江大镬岛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也是目前我国南海养殖规模最大、离岸最远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如今,阳江市已发展成为广东省深水网箱养殖核心优势区,形成了从阳东区东平镇到高新区平冈镇的婆壳山,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的闸坡镇,阳西县的溪头镇、沙扒镇、上洋镇等数个大型网箱养殖产业集群,建成大镬岛、双山岛和青洲岛三个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全市拥有重力式深水网箱860多口,年产量超10万吨,产值超30亿元,数量、产量均居全省第二。阳江大镬岛深水网箱养殖基地 图/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大镬岛深水网箱依托对网箱的深度控制、材料创新等,提升其抗风浪、承低温能力,并且增加其使用寿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强调,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广东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着力构建向海图强发展大格局。2023年6月20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将“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作为“十大新突破”之一。会议强调,要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牧场、海上能源、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等现代海洋产业,强化涉海基础设施、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等支撑保障,为广东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广东省沿海各地共同鼓起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风帆”,不断开辟向海图强的发展新“航线”,为高质量发展增添“蓝色动力”。在广东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打造海上新广东的号角声中,一条条“潮起潮落皆绿意”的生态绿廊正在阳江市绵长的海岸线筑起,一首首碧波鱼跃的海上牧歌正在阳江市广袤海域响起,为生态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阳江市从捕鱼到牧鱼、从近岸到离岸、从浅近海到深远海、从传统养殖到现代装备养殖、从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到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市,在这片海域,我们能看到阳江市“牧洋而歌”的探索步伐,也能看到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从2017年10月阳江市海域打下第一根海上风电桩以来,阳江市御风而起,以打造广东省(阳江市)国际风电城为主抓手,从无到有打造出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的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阳江市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海上风电的产业基础上,创新海洋空间综合利用思路,拓展深远海立体海域开发利用,积极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创建了青洲岛、南鹏岛两个渔风融合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将现代化海洋牧场和风电竞配一同谋划,调动三峡、华电、中国广核等企业的积极性,加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现海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释放海域资源的要素潜能,也是广东省一直以来极为关注的问题。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加快编制《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积极引导深远海养殖与海上风电、海洋生物等产业融合发展。以前,海上风电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因为离岸远、占地面积大,面临诸多挑战,如风机发电的电能传输到陆地的过程中损耗大,设备基础造价和运维成本高、利用率相对较低,海洋牧场的饲料和能源供给不稳定等,将海上风电与现代化海洋牧场相结合,能恰到好处地解决许多棘手问题,于是“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组合应运而生。在政策引领下,阳江市踏上了风渔融合的探索之路。2022年1月19日,明阳阳江沙扒海洋牧场项目养殖的金鲳鱼取得了首轮丰收,标志着“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2023年11月10日,明阳阳江青洲四项目的全球首台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迎来首批渔获,首网收鱼近5000千克。不同于明阳阳江沙扒海洋牧场项目,“明渔一号”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风机导管架基础与养殖网箱的深度融合,以风机导管架为支撑平台,配置高性能网衣系统及智能化养殖系统,用一套装备实现“发电+养鱼”的联动。从平面空间的组合到立体空间的组合,阳江市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融合开发探索出新路径。全球首台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 图/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 “明渔一号”迎来渔获(组图) 图/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作为全省七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市之一,阳江市正依托丰厚的海洋资源,抢抓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机遇,全力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个海洋牧场产业园、7个渔港综合建设项目、15个陆基配套产业园”的“3+4+7+15”布局正在阳江市广袤的海域徐徐展开。阳江市将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以疏近用远、岸海联动、向海图强为发展导向,抢抓全省打造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的契机,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到2025年,建设30~50平方千米现代化海洋牧场,现代化海洋牧场基础基本夯实,渔港升级工程基本完成;到2027年,建设160平方千米现代化海洋牧场,阳珠澳合作制度初步形成,“风渔旅”技术成熟推广,粤西冷链物流基地初步形成;到2032年,建设470平方千米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体系构建完成,形成全省海洋牧场重要的示范引领发展区。随着联塑桁架式升降养殖网箱研发第一代产品、中船重工605研究院的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等试点项目落地,海洋牧场多产业融合的探索为阳江市带来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联塑桁架式升降养殖网箱研发第一代产品 图/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中船重工60研究院的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 图/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在阳江市的大力支持下,沿海县合力构建涵盖种业、养殖、装备、精深加工、冷藏仓储等的海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深远海养殖,打造海洋牧场与风电融合新模板,以科技引领“蓝色粮仓”建设,加快实现“蓝色”崛起。阳江市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海洋开发与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构建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新格局。抬头远眺一片蔚蓝,环顾眼前满目苍绿,阳江市的“海上森林”与海洋牧场彼此唱和,在海风和浪涛中谱写海上新乐章。※原文选自《地图》杂志2024年第2期,转载及杂志订阅、购买,均请联系后台。《地图》杂志2024年第2期,长按识别可直接购买商品合作or投稿邮箱:dituzazhi@sinomaps.com电话:010—83543926
更多地图文化创意产品:微信小程序搜索“中国地图出版集团 ”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