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医保DRG改革全面落地,普通人以后就医怎么办?
文摘
2025-01-23 19:30
广东
免费领取保险礼包
2025年,关于医保改革的话题,一直备受大家关心,比如:想要用原研药、进口药,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报销这些费用?对我们以后看病有哪些影响,怎么可以减少自身医药费支出?医院花了多少,医保基金就按比例报销,医院花得越多,能报销就越多。同一种疾病,按病组DRG和病种DIP被预先“估价”,然后,医保部门会统一给出一个【打包价】,根据打包价向医院支付费用。如果医院实际给患者治疗的费用>打包价,那么超出部分由医院自行承担;所以医保DRG改革,其实就是改变了医保基金向医院付费的逻辑和方式。W先生因为肺炎需要住院治疗,假设肺炎的【DRG打包价】为1万元,如果W先生最终治疗费=1.5万元,那么医院亏损5000元;如果W先生最终治疗费=0.5万元,那么医院赚了5000元。虽然说医保DRG改革初衷,是想解决医保基金不足、降低患者就医压力等问题,医保DRG支付模式下,每个病种多少钱,都已经是规定好的,以后住院看病,我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担心被【坑】。医保DRG改革后,医院以前开的检查、治疗和药费等,都从收入变成了运营成本,而是会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考虑这些费用会不会【超标】,自己会不会亏损。比如重庆某医院实行 DRG 支付方式改革后,医院均次费用降低了 2110 元,平均药品耗材费用降低了 956 元,共节约医保基金 1.1 亿元。比如第十批医保集采,虽然入选产品数量最多、降价幅度最大,药品价格最低,公立医院开不出原研药,即使开得出来,医保DRG支付制度下,医院控费也比较严格。但部分患者依然感觉到两者的差异,想要买到这些药,大概率只能自掏腰包了。为了避免亏本不超过“打包价”,医院可能会“挑选”病人,像一些症状复杂,无法一时确定是什么疾病,医院可能会先采取基础对症治疗,但因无法确定具体病组,许多检查费用未被医保覆盖,需自费支付。比如要求病人在住院15天左右就出院,然后重新办理住院手续。对于需要更多时间观察或者治疗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影响治疗的连续性和病情恢复。那作为普通人,面对这种可能的趋势,我们又能做什么?虽然说住院改革会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但起码有医保在,如果想要降低自费,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商业医疗险,提高【就医自由度】,目前的百万医疗险,主流产品仅外购的癌症特药可以报销,作为未来最大的医疗风险,这个保障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在全新的医保基金政策下,如果能尽量扩展外购责任更好,如果担心医保DRG改革影响的朋友,可以重点关注此类产品。不过百万医疗险通常有1万免赔额,通常小病小痛住院,也比较难达到,未超过免赔额的小额住院和日常门诊的费用,可以用小额医疗险来覆盖。中高端医疗险,基本都可以报销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指定私立医院等费用,如果以无社保身份投保,就不依赖社保报销,从而绕开医保DRG限制,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药物,同时就医舒适度也比较高。和医疗险实报实销不一样,重疾险是确诊且符合理赔条件,即可获得一笔赔偿金,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用重疾险保额来支付自费项目,弥补医疗险无法报销的缺口。不过像小病小痛,比如阑尾炎住院这些,通常达不到理赔门槛,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个“赞”或者“在看”。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回复“关注“领礼物哦
奶爸保选险
600W+用户信赖的保险平台,让买保险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