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养老保险有没有必要买?看完就知道了

文摘   2025-01-27 19:30   广东  

👆关注“奶爸保选险”,后台回复“关注”

免费领取保险礼包

近年来,大家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低生育率等现象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很多人意识到,配置一份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提前做准备。
但也有人认为,已经有社保了,没必要额外配置商业养老保险。
客观地说,在当前大环境下,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看看下面这6点就知道了。
快速咨询通道,点击小程序即可:

01
商业养老保险有没有必要买

商业养老保险有必要买,我们一起来讨论:

一、人口老龄化
我国开始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是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特别多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如果按照60岁以上来算,总数接近3亿人。
如果按照65岁以上来算,总数大约是2.2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约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全球每4个老年人,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第二个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特别快
如上图所示,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
到了2023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飙升至15.4%;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4年人口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
另外,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在持续增长。
从2000年的71.4岁,再到2020年,预期寿命将达到77.9岁。
而人均寿命提升,会带来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财政压力剧增等问题。
因此,个人提前为自己配置商业养老保险,是很有必要的。
二、人口出生率缩减
一方面是老龄人口快速增多,另一方面则是出生人口断崖式减少。
202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1.0,相较于2022年的1.09出现下降。
甚至比隔壁严重少子化、老龄化的日本、韩国还要低。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从2017年-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开始逐年下降。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口出生率仅为6.39%,相较2016年减少883万,腰斩了49.5%。
虽说2024年出生人口数出现了回暖,生育率只有1.08,其实还是处于极低生育区间。
与此同时,去年全国死亡人口约1093万人,出生人口低于死亡人口。
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哪些原因呢?
早在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影响育龄妇女再生育的前三个原因依次是:经济负担重、年龄太大、没人带孩子
分别占77.4%、45.6%和33.2%。
除此之外,教育、住房和医疗三座大山,对很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以教育为例,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
全国0-17岁孩子平均教育成本接近50万元人民币;
如果算上大学四年,全国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平均教育成本接近62万人民币;
综上所述,从长期来看,人口出生数下行趋势是不会停止的。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可点击这里点击免费1对1咨询!
三、社保养老金现状
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透露:
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下,国家的养老金缺口正在日益扩大,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严峻考验。
等到80、90后相继老去,养老金账户将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这也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的重要原因。
现实中很多家庭的老年人养老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国内老年人主要依靠退休金,以及家庭成员供养,比例分别为34.7%和32.7%;
而依靠自己劳动收入的老人仅占22.0%,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老年人占4.3%。
另外,有一个很直观的数据叫做缴费赡养率。
2019年的时候2个社保缴纳者对应一个养老金领取者;
等到了2050年的时候,很有可能一个社保缴纳者就要对应一个养老金领取者。
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
足够的经济支撑,是我们退休后能否过上高品质生活的保证。
虽然儿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现实房价高企,儿女自身尚且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压力。
有点积蓄或临近退休的人群,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钱”,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宽裕,也能减轻儿女的负担。
四、社保替代率下降
很多人都关心自己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
我们可以用养老金替代率(PRR)来进行计算,这是一项反映养老金水平的最直观指标。
有一条公式: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养老金收入÷退休前收入*100%
替代率越高,代表退休后能领更多养老金;替代率越低,退休后能领的养老金越少。
举个列子:王先生目前在职收入每月6000元,假设退休后每月领养老金3000元。
通过公式计算,王先生的养老金替代率为50%。
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范围在70%~85%。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若低于这个数值,退休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
那么我国社保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如何?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呈现连年下滑的趋势。
自2010年至今,始终在40%上下浮动,远未达到世界银行的建议标准。
在《2020-2026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明确指出:
预计2050年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会骤降为20%左右的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你退休前每月工资收入是1万块,退休后社保每月只能领2000块养老金,相当于工资被打了2折。
可能有人发出疑问,我们的养老金不是一直在涨吗?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原因有3个: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养老金来源单一。
我国的养老金体系有三大支柱:社保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但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来源单一,基本上只依靠第一支柱,社保基本养老金。
2023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0.66亿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而且大多数企业没有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计划,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第二支柱的养老待遇。
剩下的选项就是第三养老支柱,即配置个人养老金及商业保险。
截至2024年,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实现“20连涨”,也无法阻止养老金替代率下降。
这也能解释为何多年来社会一直在鼓励养老要靠自己。
在年轻的时候,提早做好养老规划,等到老了临退休,再仓促规划,是来不及应对的。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可点击这里点击免费1对1咨询!
五、延迟退休政策
想必大家都知道,近几年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落地实施的风一直在吹。
2024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通过《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
这就意味着,“渐进式延迟退休”正式落地。
世界上那些老龄化率偏高的国家,为了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也会采用延迟退休方式缓解养老金难题。
以日本为例,已经从60岁延期到65岁,有的企业甚至准备延期到70岁。
对个人养老而言,延迟退休会让我们领取养老金的时间更晚,社保缴纳年限更长。
想要早点退休过自在生活,降低未来的养老压力的话,
除了定期缴纳社保和个人养老金等方式外,
我们还可以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养老标准的基础上,
为自己选择一份合适的个人养老产品,这也给了自己和家庭一份安全感。
六、利率持续下行,国债收益下降
资本市场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在经历了一波爆雷事件、银行持续降息之后,
大家都希望钱投出去之后能安全地收回来。
可转了一圈发现,没什么收益确定的好地方,很多人选择把钱存在银行。
事实上,近几年银行存款利率一直在下调。

据中国银行官网提供的数据:

四大行1年期存款利率从2022年9月的1.65%,降到如今的1.10%;

5年期存款利率从2022年9月的2.65%,降到如今的1.55%;

为此我特意整理了国有六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的现行整存整取挂牌利率情况:
大家可以看到,除了3月期,其余各期限的存款利率均进入1%时代。

自去年7月、10月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利率,国有六大行5年期降到了1.55%,

12家股份制银行整存整取挂牌利率会稍高一些,但区别不大。

市场普遍认为,银行存款利率在未来仍将持续下行,这个趋势不可避免。
很多人的养老钱是存在银行吃利息的,利率下降,意味着利息收益下降,无法提供充足的养老金支持。

再来看近五年来我国10年期国债利率走势,

大家可以看到,长期国债也面临收益率下降的问题。
2025年首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探到1.6%以下,就连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到了1.85%以下。
但买商业养老金就不一样,可以提前锁定利率,保单现金价值会增长,领多少领多久写进合同。
对此奶爸的建议是:
若是短期内要花的钱,依旧可以选择存在银行。
因为相较于股票、房地产等,定期存款是一种安全稳健的资产配置方式。
如购买货币基金,虽然收益很低,但保留了资金流动性。
短期内不会用到的钱,我们通过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提前锁定收益。
比如固收类年金险、增额终身寿,可以对冲通胀压力,又能提供养老金补充,或规划长期现金流。
02
写在最后
想要获得更高品质的退休养老生活,我们需要借助商业养老金的力量。
和其它理财产品相比,它们有着天然的优势,安全刚兑、收益稳定。
什么时候开始领养老金,每年能领多少钱,都可以自己设定,也明明白白写在合同里。
它的保障力度比社保更强,不受退休政策影响,提供一份稳定的养老收入和保障。
例如年金险或者增额终身寿险,为未来自己和家庭提前准备好一笔稳健、长久的现金流。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个“”或者“在看”。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回复“关注“领礼物
加规划师微信,立即咨询👇
猛戳“阅读原文”,方案定制限时免费

奶爸保选险
600W+用户信赖的保险平台,让买保险更简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