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保险圈十大关键词总结,预测2025年这几类产品将发生大变化!
文摘
2025-01-25 19:30
广东
关注“奶爸保选险”,后台回复“关注”
免费领取保险礼包
关关难过关关过,好不容易,我们又闯到了2025年。这些【经历】不仅促进了行业良性的健康发展,也同样对每一位客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你正打算给家人投保,或许这些信息,能给你一些启发。1月初,中国精算师协会向各家险企下发《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3)(征求意见稿)》。根据这张表,我们可以知道不同年龄段的死亡人数、死亡率以及预期寿命等等。预期寿命变长,人活得越久,发生疾病的风险概率越高。出险概率提高了,保险公司要留出更多理赔款,保费自然要跟着涨。以身故保障为主的产品,比如定期寿险和定额终身寿险。保险公司的身故赔付就会减少,在做产品定价时,保费就可能会有一定幅度下降。还是1月,金管局下发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公司在给监管报备保险产品定价模型时,必须将所有的费用包含在定价中,不能将销售费用设置得很低,将产品利益做高让利客户。而在实际销售过程又给销售渠道贴补定价之外费用,即产生“费差损”的风险。根据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经代市场的标保规模同比下降了30%。而不符合“报行合一”要求的,尤其是增额终身寿险险、年金险等,需要进行下架停售。事情的起因,是3月18日《财新周刊》第11期发布了一篇《处理问题险企》的文章,在对问题险企处理上,讨论了潜在风险和当前措施,还列举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挑战。直白来说,就是如果保险公司破产,可以更改保险合同。先不说当下对保险行业“打破刚兑”,成本过高,难以负担,从监管这些年的调整来看,在风险处理上,更偏重逐步转型、缓慢调整的稳健步伐。加上有《保险法》在保障我们的权益外,保险行业还有一套完备的监管保障机制,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主题为《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国资央企作用》的会议,指出: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而是在研究怎么才能让央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金融业以后钱不是那么好赚,自己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像银行、保险、证券全部都在降薪、降费,说明利润的空间已经在变少。另外,行业中部分的现有人员,也可以出来去做实体经济什么的,别再扎堆搞金融了。目前经济环境下,央企手上的这点牌,必须要打得更为谨慎。一些经营风险大的金融机构,大概率会有股权变更发生;2024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2025年全国各地全面落实DRG2.0版分组标准。简单来说,以前看病医保基金是按项目付费,医院花了多少钱,就按比例进行报销,而改革后,就变成按病种付费,同种疾病会预先“估价”,然后,医保部门会统一给出一个【打包价】,根据打包价向医院支付费用。之所以推出这个政策,主要为了缓解医保基金压力,减少医院乱收费等现象。自费的外购药品和医疗器械变多、住院时间受限和复杂病情看病可能变难等问题。而不受医保DRG影响的中高端医疗险,受到更多客户的青睐。8月,金管局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要求:👉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这意味着,仅仅相隔1年(再上一次是2023年7月31日),如果买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分红险,甚至是万能险,收益都大幅“缩水”。随着3.0%预定利率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预定利率2.5%的固收类增额终身寿险就没以前香了。而分红型产品采用【保底+浮动】的收益模式,这时候就展现独特优势:保底收益,就是个定心丸,确保基本利益不受损,能保住本金;且在利率下行阶段,这类产品也能锁定当前预定利率,抵御利率下行。经济复苏阶段,股市也会迎来增长,这类产品就能赶上股市增长趋势,获得额外红利加持。所以,分红险凭借【下有保底、上有增长、攻守兼备】的属性,9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10条纲领对未来保险行业进行全面指导,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这是继2006年6月以及2014年8月两个版本的“国十条”发布后的第三版,即保险业的“国十条”3.0版,代表着保险行业未来十年发展的顶层设计方向。包括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等等。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男职工从原来法定60周岁退休,延迟到63周岁;
- 女职工从原来的50/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58周岁。
简单来说,就是每隔几个月,法定退休年龄延迟1个月退休,大概十来年时间,正式统一至男职工63周岁退休,女职工55/58周岁退休。所以,从2025年开始,每个人实际退休的年龄都是不一样的。除了年龄加了时长外,社保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时间也要逐步延长:从2030年起,每年提高6个月,由原来最低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12月10日,人社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从原来的36个试点城市,推行到全国。在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将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推动更多养老理财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作为养老金主要依靠的基本养老金,正在面临较大的压力。以后想要退休自由、舒适养老,国家只是提供基本保障,更多的只能靠自己补充。有养老规划,年金险、分红险等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政策和热点会对2025年保险行业有哪些影响呢?随着DRG改革落地,进口外购药械等自费可能性加大,百万医疗险会出现更多契合医保改革的产品,比如近期推出的蓝医保好医好药版、尊享e生2025就是不错的例子。已经把外购药械纳入保障范围,且不限社保目录,对消费者更有利。中高端医疗险,本身受医保约束不大,所以变化不会特别大,正常迭代,随着预定利率下调、第四套生命表落地,重疾险价格会略有上涨。目前在售的重疾险,大概率是未来许多年内,产品的地板价了。虽然说第四套生命表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定期寿险目前的定价,已经走的是极致性价比路线,虽然目前暂时保住了2.5%预定利率,但随着大环境利率持续下行影响,所以建议大家有理财、储蓄、养老等规划的朋友,也要抓住高预定利率时代,尽早配置。一旦预定利率持续走低,保司开发增额终身寿险的积极性也没那么高了,可能这类产品,以后会越来越稀少,分红型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个“赞”或者“在看”。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回复“关注“领礼物哦
奶爸保选险
600W+用户信赖的保险平台,让买保险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