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记者跟随“牢记嘱托这十年 云岭团结花正艳”主流媒体云南行采访团走进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倒生根社区。
倒生根社区辖区内居住着8000多户居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结合多民族社区。倒生根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多项殊荣。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怎样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倒生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亚玲从一棵“微心愿树”娓娓道来。
“微心愿树”承载“小美满”
倒生根社区服务大厅门口有一棵生机盎然的“微心愿树”,上面贴满了社区居民大大小小的愿望,有的写“想有一个煲汤锅,让患病的老伴每天都能喝上热乎的营养汤”,有的写“想有一床夏凉被”,也有的是“想要一双防护手套”……李亚玲说:“凡是居民写好挂在微心愿树上面的小心愿,社区党委都会登记在册,由社区党员及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的党组织和党员认领,帮助居民逐一实现。”
社区有一位老人在树上留下了“想要一副老花镜”的心愿。志愿者认领了这条心愿,并把老花镜送到她家里,发现她家里有好几副老花镜。上门了解后发现,老人其实是想要人多去陪她聊聊天。
“微心愿”承载的是“小幸福”,蕴含的是“大能量”。在“微心愿树”基础上,倒生根社区成立了普洱市首家“初心驿站”,为周边学生、家长、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免费提供书籍、茶点、应急医药、雨具、充电设备等“零距离”暖心服务。成立连心党建工作室、退役军人之家、便民食堂、便民停车场等,一个个为民服务站点把各族群众团结在一起。
方寸之间,尽显真情。从2016年开始,倒生根社区实现了18000多件微心愿,通过“微心愿树”的形式了解居民群众需求,挖掘社会资源、志愿者队伍力量和共建单位力量,帮助居民实现愿望,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打开了基层治理新思路。
变“居民找社区"为“社区先问居民”
70多岁的李存珍是倒生根社区邮电小区居民,女儿14岁的时候突发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现在家里只有李存珍一人照顾女儿,倒生根社区的网格员和志愿服务队每周都会去帮忙。李村珍说:“社区工作人员过来帮忙洗澡、做家务,逢年过节送水果,捐助,感觉社区很温暖。”
“什么是和谐?哪里有居民,队伍就在哪里。”李亚玲说,现在社区成立了19支青年志愿队,建立“民族团结和谐小区”“民族团结文明楼院”管理制度,构建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网络,组建民族团结志愿者队伍,完善工作信息动态管理。成立社区“五老说事评议室”,调解邻里大小矛盾。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共同信任,共同努力,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活动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最好媒介。社区每年3月举办“民族团结月”活动,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表彰,组织居民群众参加民族舞蹈表演、民歌对唱,学做民族美食等,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平等、尊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不同的民族,将民族团结工作进一步推进落实,推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繁荣发展。”李亚玲说道。
“倒生根”深 民族情长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也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来到倒生根社区服务大厅,圆桌等候区以及随处可见的绿植,营造出自然惬意的氛围。新增的心连心书苑里摆放着各类图书,供大家自主取阅。温馨舒适的服务大厅已然成为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聊天拉家常的“会客厅”。服务大厅二楼,一个陈列室摆满社区收集过来的各民族特色服饰、挎包、餐具、日用品等。李亚玲自豪地介绍道:“有些是我们社区居民主动捐赠过来的,现在大家的民族团结意识都提高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深入人心。”
倒生根社区得名于普洱市思茅区市中心一棵生长奇特的大榕树,当地俗称“倒生根”。它由一棵榕树生长为一片森林,形成一树春秋、独树成林的景观,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之一。而现在民族团结、邻里和谐、社区安宁成了倒生根社区的一段佳话,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这里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越画越大。
来源:云南政协报
版权声明
————————
转载稿件
如有侵权,请联系今日民族删除
一审:纳梦月 二审:黄薇 三审:王菁
美编:陈锴帆 校对: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