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唱响新时代幸福之歌

文摘   2025-01-07 16:02   云南  

  •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20世纪60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出了边疆人民对党的深情。而今行走在云南省临沧市大大小小的村寨之中,处处能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

“我们真心感恩党的关怀,一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龙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军说。
临沧市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汉、佤、傣、拉祜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安居乐业。近日,跟随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的“牢记嘱托这十年  云岭团结花正艳”主流媒体采访活动,记者近距离感受了临沧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以“收信人”的责任担当,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守边固边的有益实践。
文旅融合共建美丽家园
驱车前往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陈家寨村,一路山路蜿蜒、林木苍翠,充满绿色气息。
近年来,陈家寨村突出茶叶、咖啡、食用菌、畜牧业特色,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促进农文旅融合,走出一条新路子。
在翁丁古寨,村民和游客一起打跳。
工人在荣康达乌龙茶庄园的种植基地翻土。
坐落在陈家寨村的国家AAAA级景区荣康达乌龙茶庄园,是融合乌龙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茶文化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景区为宾客提供‘慢生活’入住体验,可观云海、看日出、赏星河、体验茶园瑜伽、走栈道,怡情养性;也可享受采茶乐趣,亲手制作有机乌龙茶,参观有机微生物肥料研究中心,揭开肥料界‘养乐多’的奥秘。”庄园相关负责人杨晓介绍。
走进茶园,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翻土,为来年种植做准备。尾帕组村民高长爱,从家到庄园仅4公里,在庄园务工5年有余。“我的工作是管理茶树,来这里后,除草、施肥、采茶等我都学着做,收入稳定,还能照顾两个孩子。”高长爱说。
“庄园按照‘农业+工业+旅游+民族团结’的发展思路,长期固定周边村组村民在茶园做薅锄、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带动当地百余户茶农增收致富。”杨晓说。
“时光穿梭源远流长,木鼓呼唤你耶……”走进沧源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翁丁古寨,演员们唱着欢快的《团结歌》,与八方来客一起打跳,气氛欢快而热烈。
翁丁古寨至今有400多年历史,是云南省第一批非遗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国家AAAA级景区。在古寨,游客可以欣赏传统特色建筑,还能参与拉木鼓、打歌等民俗活动。
“刚才我和大家一起打跳,现场太欢乐了。一直想来这里体验特色文化活动,这趟旅程真是不虚此行。”来自河南的游客杜敏说。
古寨旅游人气旺,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今年从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肖海宾回到家乡,成为翁丁古寨的一名讲解员。“以前的翁丁贫困落后,现在村民们都吃上了旅游饭。”肖海宾说。
景区相关负责人张仲琴介绍,几年前,翁丁古寨156户村民用老寨房子及土地入股,成立旅游合作社,引入旅游管理公司,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数百名村民参与民俗文化表演和旅游服务。同时,推动佤族织锦、木雕等文创产品、民族工艺品在翁丁古寨聚集转化,带动了村民增收。
凝心聚力维护好民族团结
“总书记的回信像一束光,照亮了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班洪乡班洪村老支书胡德学每每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都会热泪盈眶。
2021年6月,来自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佤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情况,表达了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的坚定决心。
班洪乡班洪村老支书胡德学(左)、班老乡下班老村老支书赛金(中)和班洪村现任党总支书记杨志良。
胡德学今年75岁,是写信的老支书之一。2016年从村支书位置退下来后,他仍时刻关注着家乡的点滴变化。“在村党总支书记杨志良的带领下,村里正在发展蜜蜂产业,目前已建成蜜蜂扩繁培育基地,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云南沧源试验站,村民们信心越来越足了。”胡德学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我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我们一定当好‘收信人’,把总书记交代的事情办好。”班老乡下班老村老支书赛金说。
近年来,下班老村积极探索守边稳边、富边安边新路子。2023年,村里发展百香果产业,赛金第一个站出来种了8亩,“模范带头就是不等不靠、实干苦干,自己种的果子味道更甜!”
矗立在班洪村广场上的班洪抗英遗址碑,述说着在边疆群众和爱国志士的援助下,英勇的班洪、班老各族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御侮的感人故事。
“我的曾祖父也是抗英队伍的一员,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信念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沧源县委党校干部刘晓娟介绍,党校和班洪抗英遗址园探索开展“党校+基地+N”“结对子搭台子”机制,调动各方力量,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平台,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
齐心协力守护好神圣国土
行走在边境线上,处处可见青山绿水掩映的美丽村庄,家家户户国旗飘扬。与缅甸接壤的龙乃村辖6个自然村,其中上龙乃自然村边境线长3.9公里,村寨离边境线最近处仅200米,护边责任重大。
曾经,这里山高坡陡。“巡边走一趟要花两三天。虽然直线距离不远,但要翻山越岭,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赵爱军说,对于边境线上的村寨而言,很多工作既是村务,又是边务。
赵爱军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带领村“两委”班子勘测路线,带着群众开挖路基,仅用3个月就修通了7公里的进村路,让通行难成为历史。
“守好祖国的边境,就是守好我们自己的家,这是我们每个边民的责任和义务。”赵爱军说,龙乃村将“心向党、心向国家,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热爱中华民族”纳入村规民约,各族党员干部带头组建联防护村队,守好边、固好防、看好家门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龙乃村积极落实“县、乡、村、组、巡边员”五级段长挂段包片工作机制,党员干部和村民共同担负各段责任,负责日常巡查和情况报告。
今年41岁的肖赛远是一名巡边员。“虽然我巡边的里程只有3公里多,但是山路难行,一天才能走完。”肖赛远说,巡边时,他会背着水和刀子,一路清理杂草树杈,仔细查看边境的情况。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龙乃村在巩固甘蔗、茶叶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互助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林果种植、蜜蜂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2023年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
龙乃村是临沧市加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实施“红旗飘飘”工程的缩影。如今,临沧市324个党组织完成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创建,307个村民小组实现活动场所全覆盖。推进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建立14216个网格,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扛牢扛实卫国戍边重大政治责任,站位国家安全大局、边疆稳定大局、区域发展大局,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走深走实。”临沧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负责同志说。
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声明

————————

转载稿件

  如有侵权,请联系今日民族删除

一审:黄薇  二审:纳梦月  三审:王菁

美编:陈锴帆  校对:李明  



今日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