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交史话 | 姹紫嫣红开遍:云南白族建筑彩绘中的交流互鉴

文摘   2024-12-27 16:00   云南  

2008年6月,白族民居彩绘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仔细观察白族彩绘,我们会发现它不仅仅是白族文化的特色彰显,同时也深受其他各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印证。

白族建筑彩绘形成过程中的民族交流
白族建筑彩绘的历史具体起源于何时已经难以确切得知,但根据距今4000多年的宾川白羊村遗址可知白族地区当时已有地上建筑,那么与此相伴而生的民居彩绘出现时间大概也应在此之后不久。至于文字资料上所见最早的与白族地区相关的彩绘记载可见《后汉书》所载:“永平中,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画山神海灵奇禽异兽,以眩燿之,夷人益畏惮焉。”这充分说明了白族地区彩绘自东汉时期就受到来自中原地区的影响。到了南诏时期,云南地区的物质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在保留下来的该时期的《南诏中兴二年画卷》中亦有反映。从画卷第一幅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画中的一些墙内外都有云形图装饰。由此可见此时大理地区的建筑彩绘已经颇为流行。
到了明清,大理的绘画、壁画、建筑彩绘的工艺水准大大提高,涌现出了大量的高水平艺术家,如金润甫、袁堆寅、杨曰柟、李士云、黄澄、张宇、欧阳现、张汝印、罗纬等,这些绘画艺术家有擅长士人画的、山水画的、花鸟画的,风格各不相同。但是从他们的绘画特色来看,这一时期大理的绘画艺术深受中原风格的影响。白族的建筑彩绘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此外,在明清时期,大理与外界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大理建筑彩绘也引得许多外来士人的歌颂,最具代表性的为杨慎的《观金润甫画壁歌》,诗云:“寿亭侯庙苍山傍,金生画壁真擅场。只今一百五十载,火旗云马神扬扬。古来好手吾能说,开元之中三昩绝。左卫将军李思训,右丞才子王摩诘。金生动笔师王李,古法不坠今罕比。”从诗歌中可以得知,大理的彩绘不仅为白族人民所喜爱,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汉族士人,这种相互欣赏的关系,使得白族彩绘成为白族与其他民族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的金生乃明代宫廷画师。可见,白族彩绘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过来自中原地区画师的影响,古今白族彩绘本身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与产物。
白族建筑彩绘呈现中的文化交流
白族建筑彩绘的呈现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图画为主体,一种是以纹样和文字为主体。两种不同的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白族建筑彩绘的多元性。一方面,它们是白族人民自我彰显、自我表达的具有强烈白族特色的重要表现载体;另一方面,从这些白族建筑彩绘上也能够清晰地感知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一些特征。
以图画为主体的白族建筑彩绘主题是非常多样化的。首先便是强烈的云南本土元素的彰显,如以本地风光为主题的创作,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风花雪月”元素的嵌入,“苍洱起,氤氲红日照长乡”“洱海映明月,气象日日新”“南诏风情岛”“大理三塔”等画幅无不是其中代表。又如以当地所特有的动植物作为主题,云豹、小熊猫、红豆杉等动植物都是白族建筑彩绘中常常出现的主题。在以人物作主题时,白族代代相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演义、戏曲也常常出现。尽管白族建筑彩绘的民族特色十分鲜明,但梅、兰、竹、菊等中原文化中常见的元素,也常常出现在彩绘之中,并且这些植物背后所寄托的精神内涵也与中原文化一致,从中可以看出白族建筑彩绘中体现出的民族融合、文化交融。更加有趣的是,从动植物本身的特性出发,利用一些谐音以及一些象征的融合,白族人民将不同的动植物组合在一起,由此便可以衍生出许多新的寓意,如青松与仙鹤组合成的“松鹤延年”,鹿与灵芝组合成的“鹿衔灵芝”, 喜鹊与梅花组合成的“喜上眉梢”,以牡丹与荷花、梅花、菊花的组合图案,隐喻春夏秋冬。白族人民从各民族文化中吸取优秀的文化,加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新性改造,从而赋予旧的事物以新的内涵。这对于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纹样和文字为主体的彩绘中出现的纹样非常多样,如几何纹样、暗八仙图案、S形纹等,这些纹路有一些是其他民族也常常使用的,但是白族在运用时,会根据白族的建筑、审美对其进行再加工,从而形成了极具白族特色的彩绘图案。同时这些符文彩绘也会被白族赋予多种美好寓意,如云纹,云与好运是谐音,因此云纹象征着对好运降临风调雨顺的期盼。文字彩绘中也同样具有文化交融的特征,体现了强烈的儒家色彩。如将自己姓氏与历史同姓人物刻画在一起以彰显自家名望,将“耕读传家”“仁义礼智信”等儒家名言绘于墙体等都体现了白族建筑绘画中的文化交融。
白族建筑彩绘传播过程中的互通互鉴
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白族建筑彩绘早已是白族文化的象征之一,成为大理地区的特色文化景观。随着大理旅游业的日益发展,白族建筑彩绘对于促进当地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白族建筑彩绘并没有停滞不前,文化交融的步伐仍在继续。新技术、新材料、新思路、新方式的出现,使得白族建筑彩绘仍在不断改变。白族建筑彩绘的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彩绘的呈现方式也更加多元,甚至电子化的建筑彩绘作品也出现了。得益于信息的快速传播,白族建筑彩绘不仅能够从国内其他民族、其他文化中寻求资源,还能够从世界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中吸取有益借鉴。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以白族建筑彩绘为载体,形成了向外输出、对内改造的良性互动。
白族建筑彩绘早已成为大理地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它不是由白族人民创造的,而是由各民族一起创造的;不仅属于白族,更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文  /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文章源自《今日民族》2024年第11期


版权声明

————————

原创稿件

  如需转载,请联系今日民族

一审:黄薇   二审:纳梦月  三审:王菁

美编:陈锴帆  校对:李明  





今日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