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十年践行嘱托,民族团结园里花开正盛

文摘   2024-12-19 16:20   云南  

今年9月,普洱民族团结园广场上,各族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迎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共庆这一无比幸福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的谆谆嘱托更是激励着云南各族群众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12月17日,记者走进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土地,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动人景象。

民族团结誓词碑

民族团结园始建于2001年,是全国第二批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园内建有民族团结园牌坊、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六角亭等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矗立在六角亭内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这面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1950年,刚解放不久的普洱专区,为消除民族隔阂、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全区各民族代表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观礼结束后,中共普洱地委组织召开了有300多名代表参加的“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并在普洱红场举行了隆重的“剽牛”“喝咒水”签字仪式,树起了“民族团结誓词碑”。这一举动,使边疆各族群众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我们边疆各族儿女的深情关怀,让我们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发起人之一、今年54岁的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谦岗村哈尼族汉子方财兵,是70多年前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方有富之子。2017年,方财兵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义务讲解员。

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发起人之一、70多年前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方有富之子方财兵(右)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才能一起过上好日子!”方财兵表示,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各族儿女一心跟党走的历史见证。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全省各地的村寨、社区、学校等,把誓词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把民族团结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与民族团结园一墙之隔的普洱中学,同样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通过组织引领、队伍聚力、营造氛围、实践提升等一系列举措,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

普洱中学内学生绘画作品

普洱中学初一年级学生李若溪告诉记者,自己从四年级开始就在学校内担任民族团结小讲解员一职,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他们来民族团结园参观学习,通过了解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更多的学生从小就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普洱中学学生学习民族团结知识

采访中,记者还看到了学生们自己创作的民族团结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和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展现了学生们对民族团结的深刻理解和美好愿景。学校还定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橱窗评比、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等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学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宣传,形成了凝练学校核心精神文化的特色办学追求。

结束采访时,记者们站在民族团结园里,望着那面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深感震撼。这面碑不仅见证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巨大变迁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继续前行、不断奋斗。正如碑文所言:“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云岭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云南网记者 时光远 王波 顾祯 实习记者 程筱然

海报设计:陈姝含

来源:云南网



版权声明

————————

转载稿件

  如有侵权,请联系今日民族删除

一审:纳梦月  二审:黄薇  三审:王菁

美编:陈锴帆  校对:李明  


今日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