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总书记回信后……

文摘   2024-12-26 16:12   云南  

冬日时节,云南省普洱市依然茶山碧翠,气候温暖而舒爽。校园里,学生们三五成群,精心创作民族团结主题画;社区中,工作人员忙碌奔走,精准实现一个个居民“微心愿”;民族团结誓词碑前,盟誓代表后代深情讲述各族儿女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故事……


12月16日至20日,记者跟随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组织的“牢记嘱托这十年 云岭团结花正艳”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的学校、社区、文旅场所等地,感受普洱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到各项事业发展中,续写一心一德、团结奋进新篇章,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动人故事。



续写“一座碑”的故事


“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这是矗立在宁洱民族团结园,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誓词。



作为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方财兵一次次站在碑前讲起父辈的故事。1951年元旦,方财兵的父亲方有富作为哈尼族代表之一,在民族团结誓词上郑重签字。


“父亲此后参军入伍,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利用在部队学到的技术,带领村民在谦岗河上建起小水电站,为村寨接通了电灯。他还动员群众办起烧瓦场,建设木制梁架结构房舍,改变村寨面貌。”方财兵说,60多年间,父亲积极践行民族团结誓言,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今年,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当地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过上幸福生活的情况,表达牢记誓言跟党走、为民族团结和边疆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54岁的方财兵是写信的发起人之一。


“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我们边疆各族儿女的深情关怀,让我们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方财兵说,2017年,他接过父亲“接力棒”,成为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义务讲解员。近年来,他深入各地的村寨、社区、学校等,讲述誓词碑的故事。


▲普洱中学学生在参加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郑涵月摄


走进与宁洱民族团结园一墙之隔的普洱中学,文化墙上的民族团结主题画作精彩纷呈。依托百年老校资源和紧邻民族团结园优势,普洱中学深入挖掘各民族优秀文化精髓,建成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橱窗评比、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


“从小学起,我们就学习誓词碑故事。”普洱中学初一学生李若溪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大家去民族团结园参观学习,培育了包括她在内的一批“石榴籽”讲解员。


“我校有近5000名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学生的必修课。”普洱中学党委书记张青云说,“一代代学子在誓词碑精神的感召下,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者、传播者和守护者。”



圆梦“微心愿”共建和谐家园


询问医疗保险、参加社区活动、参观“共有精神家园”展馆……12月16日上午,思茅区南屏镇倒生根社区居委会服务大厅里,居民来来往往、秩序井然。


▲居民在倒生根社区居委会服务大厅的人社服务窗口咨询医疗保险事宜。 郑涵月摄


作为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社区,倒生根社区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社区治理新路径,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2016年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为更好服务各族居民,社区在办公楼入口处设置了一棵“微心愿”树,居民们将诉求写成心愿卡挂在树上,由社区党员干部来认领完成。


居民李存珍今年70多岁,和患病的女儿相依为命。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微心愿”架起“连心桥”,与她结成帮扶对子,经常上门看望母女俩。“社区干部和邻居经常过来帮我们做家务,还送来水果,非常感谢他们。”李存珍说。为了回报大家,李存珍主动担任起“网格员”,为社区居民服务。


“我们已帮助居民完成1.8万多个‘微心愿’,幸福居民的小家,温暖社区这个‘大家’。”倒生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亚玲说。


近年来,伴随着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及咖啡、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普洱市吸引越来越多外来人员旅游、旅居。倒生根社区建设“初心驿站”,集读书茶座、红色影院、便民站点、课余学堂等功能于一体,同时建成连心党建工作室、退役军人之家、便民食堂、便民停车场等,广泛动员社区志愿者,为学生家长、外卖小哥、环卫工人、外来务工人员、广大游客等提供服务,把各族群众团结、凝聚在一起。


“我们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社区居民的生活就会一天比一天好。”李亚玲说,社区将进一步努力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将其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文旅交融让古道展新颜


位于普洱市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内的茶马古道遗址,是贡茶入京的起点,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被誉为“一条流淌的茶马文化长河”“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


漫步石板路上,仿佛能听到昔日马帮的脚步声,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通过这条古道,普洱茶被运送到西藏、中原、西北乃至南亚、东南亚各国。”在景区内的忠义驿站博物馆,工作人员陶家兵介绍,茶马古道不仅促进了茶叶贸易,更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古道遗址上,马帮结义林中三兄弟结义的雕塑十分醒目。“由于沿途地区地势险峻、自然环境恶劣,从事茶马贸易的商人往往结成商帮共克险阻。茶商马帮大多由汉、藏、白等多民族组成。”讲解员李莹莹介绍,各族商人相依共存、团结协作,正是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重要体现。


“我们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等,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景区景点和线路设计,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陶家兵说。


来自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的大四学生农金芝,时常来到景区游玩。“这里有波光粼粼的定波湖,还有非遗表演、博物馆等,我喜欢在古道上徒步,可以感受普洱秀丽的山水,学习灿烂的茶马文化。”农金芝说。


景区内,游客们可以品尝、购买普洱茶、小粒咖啡、炭烤牛干巴等美食,还可以购买工艺品、扎染绣衣等特色商品,为当地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近年来,普洱市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积极推动创建进景区活动,充分发挥文旅促增收、促文化认同、促“三交”等多重功能,将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典型示范。


“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实推进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不断巩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民生幸福、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普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主任吴文早说。


来源:中国民族报


版权声明

————————

转载稿件

  如有侵权,请联系今日民族删除

一审:黄薇  二审:纳梦月  三审:王菁

美编:陈锴帆  校对:李明  


今日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