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销售精神谱系】第一集:启航·煤海初扬名

企业   2024-11-02 12:27   湖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致敬75周年·国能销售精神谱系


鉴往知来、砺行致远。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举国同庆之际,国能销售集团全面开展“致敬75周年·国能销售精神谱系”主题系列宣传,全面挖掘并总结提炼公司及各所属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洪流中,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迭代更新中,矢志创新、求索不息,与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共成长的优秀故事,深入宣传公司在推动能源保障供应、深化企业转型改革、践行社会责任、实现煤炭购销业务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突出展示公司各条战线的历史进程、发展脉络和骄人业绩,体现公司在不忘初心跟党走、砥砺奋进新历程中展现的宝贵精神。

今天,就让我们观看第一集《启航·煤海初扬名》,一起跟随前辈足迹,追寻公司初创时期的那段历史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速,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国家能源西移战略被提上国家重要议程。

198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消息——“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一举震惊世界,由此拉开了晋陕蒙煤炭大开发的序幕。1985年,国家计委发布文件,正式成立华能精煤公司,负责开发神府东胜煤田。作为当时设置的煤炭运销单位,国能销售集团的前身——华能精煤公司运销分公司应运而生。

 

组建之初,房无一间、地无一寸,条件十分简陋。面对精煤运销这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经验可寻,华能精煤公司运销分公司干部职工奔赴一线,千方百计租赁站台、开通铁路专用线、落实上站煤源、协调外运计划,团结一心,克服万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包头转运站煤台及辅助设施基本建设任务,基本满足了煤炭转运的需要。

崔憨福(62岁 首届神华集团劳动模范 原东胜办事处补连塔站站长 现已退休):我是1985年,从部队退伍以后就到了包头转运站当装卸工,当时装火车都是靠人工装车,用跳板、木筐、杠子。一个组15个人装4个半小时左右能装好60吨,装完以后下来,人满身都是黢黑。

王月峰(48岁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现包头分公司经理助理 ):(当时)磅房还有站台都比较原始,磅都是手动的,过来一个车得先预估,你说这个车的话以后有10吨,我把上边的(扳手)搁手动拨下来,完了以后下边再找零,过了一天磅以后胳膊有时候就抬不起来。

1985年3月18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永远镌刻在东胜神府煤田的发展史册上。首批810吨煤炭在老一辈干部职工的激动万分中,中从包头转运站正式启程,直抵秦皇岛港,实现了东胜神府煤田精煤运销事业的艰难开局,标志着铁路外运销售业务正式启动!

贺改凤(女 68岁 原包头分公司财务部会计 现已退休):那会儿工作真是认真,每天下班都特别晚了,那会儿我们都在(运销)大院住,而且你像有时候加班加点那是常有的,那领导都带头,真是兢兢业业工作,那会儿我们觉得就工作真是有干不完的劲儿。

李永春(53岁 公司先进工作者 西北公司安全督查):办公人员、后勤人员也是充当了一线的销售人员的职责,看到哪个厂,只要冒烟的,我们就进去,能使用煤的,我们就进去摸底,只要人家需要的,我们就能想方设法给人家供。当时巴盟(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有一家用户用量比较少,当时(我们)过去以后接洽了好多次,最终把这些业务从零,到一步一步把它做大了,争取了很多的销量和渠道。

1986年6月份,从国家层面确定了神府东胜煤田开发的政策,横向联合取代了旧的条块分割的这种体制,生产、运输、销售成为一体化运营,这也是国家层面上,从煤炭(产业)原来的体制进行一个改革的探索,也是现在咱整个的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的一个雏形。

张小东(56岁 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东胜办事处大柳塔站站长):从1985年开始,到1989年包神铁路建成,咱们公司建成了沙沙圪台、大柳台、黑炭沟、石圪台四个集装站。1990年又建了万水泉煤场,1993又建成了巴图塔集装站。1985年,在包头靠这个零担车,总共我记得是(发运了)13万吨,到199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500万吨的水平。

从艰难开局到实现飞跃,这不仅是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更是老一辈国能销售干部职工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写照。1985年到1996年,公司煤炭外运销售量从13万吨增长到615万吨,年度订货合同从30万吨增长到439万吨,达到了百万吨级的跨越式增长,标志着公司在全国煤炭行业中崭露头角,以昂扬的姿态,开始在“煤海”中破浪前行!

策划:党建工作部

责任编辑:刘恺伦

▇ 扫码关注我们

国能销售新视点
作为公司党建与企业文化宣传平台,关注新视点、传播正能量,发出咱们国家能源煤炭购销人自己的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