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谷红伟:
用科研助推煤炭转型升级」
谷红伟有很多头衔,博士、技术总监、副主任……但他最喜欢的身份定位还是——煤源一线科研工作者。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谷红伟已经从事煤炭科研工作20多年了。他用执着和勤奋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扎根神华煤适应市场的技术研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神华煤适应性问题带来的销售难题,为神华煤的市场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谷红伟先后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销售集团十大杰出员工”等荣誉,2024年被评为集团公司煤炭质量技术与监督专业卓越工程师。说起这位能干的科研工作者,客户称他“谷教授”,公司里的年轻人叫他“谷歌”——一本煤质技术百科全书。
潜心科研 管理员变成行业专家
谷红伟累计管理的科技项目达40多项,全部圆满完成既定研究目标,部分重要成果有效指导和促进了煤炭销售工作。其中,神华煤喷吹煤、水煤浆研究成果应用为公司开辟了喷吹煤、水煤浆用煤市场,有效提升了优质煤效益。“移动式煤炭自动采制样机研制”被集团公司列为重点科技项目,其研究成果还在“第14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与设备展览会”上进行了展出。
谷红伟先后参加编写了《神华煤炭》、《神华煤燃用技术》和《神华煤与其他动力煤共燃技术》三本专业书籍,撰写“神华煤自燃防治的工业实验研究”等10多篇论文,荣获中国电力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煤炭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行业级)二等奖;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同时,他参与申请专利20多项,其中有9项已获得授权。
全心奉献 用技术打开市场
2002年,为研究神华煤煤炭特性、做好市场开拓,公司先后进行了20多次现场试烧。试烧时间短为一周,长则半个月。为了更好观察炉内燃烧情况,谷红伟经常在70多米高的锅炉上,忍受着高温,克服恐高,加班加点,上下巡视,捡捞炉渣,探讨司炉参数,研究应对办法等,掌握了大量可靠的现场数据,为神华煤的试烧成功提供了宝贵资料。
神华煤的成功试烧有效打开了市场,公司煤炭销售量迅速增加,“神华煤”也逐渐成为深受用户欢迎的知名品牌。为了使用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谷红伟又带领团队进行了“电站锅炉燃用神华煤经济性分析”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科学地展现了燃用“神华煤”的经济性,实现了公司与用户“双赢”的局面。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出,不仅提高了神华煤的市场竞争力,也为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科研攻关的过程中,谷红伟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敬畏和热爱。他深知,只有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技术方向,为神华煤的市场开拓和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燃料煤到原料煤的华丽转身
在谷红伟看来,煤炭不仅是一种燃料,更是一种宝贵的原料资源。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践行“双碳”理念,将“神华煤”的使用定位从燃料煤转变为原料煤,他带领团队对矿区的煤质进行了系统的普查和研究。
他们通过对“神华煤”的配烧性能、喷吹性能、气化性能、制浆性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成功开展了“神华煤配煤炼焦性能研究”、“神华煤水煤浆技术推广”和“气化原料煤全性能评价体系及应用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创新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神华煤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集团公司每年销售的原料煤种已达4000多万吨,按每吨比销售电煤多收入100元计算,每年最少创收40亿元。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谷红伟和他的团队在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谷红伟深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他矢志不渝地秉持着科研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在岗位上勤勉耕耘,默默无闻的为能源事业的发展,为公司煤炭销售业务的拓展,贡献着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