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是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案例出发,提出测算地方政府债务的新方法,解决现有方法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本文发现,2020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约为85.49万亿元,约占GDP的比重为84.3%。地方政府债务中基建债务为61.69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通过地方城投公司举借的基建债务约为46.37万亿元,占全国地方国企总负债的42.6%。从全国整体层面看,地方债务已超地方政府自身财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地方国企的经营收入在扣除必要支出后已经无法支付地方债务利息,更无力还本,迫切需要中央政府进行干预。本文理论分析表明,地方债高企的本质原因是地方政府过于追求GDP且对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视不足,其后果是债务难以偿还,削弱了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可能导致未来投资不足。本文实证分析表明,高企的地方政府债务拖累了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设计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宏观杠杆率 基础设施投资 政府与市场经济学
作者简介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教授,100084;
张 鹤(通讯作者),中信集团战略与投资管理部主管、博士,100020。
内容提要 减税降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财政政策方面的重要措施,但具体的减税和降费政策对宏观经济和代际分配的作用机制和结果存在差异。降低增值税税率和降低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分别是实践中规模最大的减税和降费措施。本文构建了一个反映中国现行税费制度基本特征及约束条件的世代交叠模型,对比了这两项具体措施对宏观经济效率和代际公平的影响。理论模型的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两项措施长期来看都有利于提高资本积累和产出。但在使用中国数据进行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分析后,可以发现两者对经济效率和代际公平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效率方面,跟相同规模的减税相比,降费能更大幅度地提高长期产出;在代际公平方面,减税更有利于当代老年人,而降费则更有利于当代年轻人和未来代人。基于上述分析,对同时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人口出生率下降压力的经济体,应把减税降费政策的着力点更多放在降低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方面。
关键词 减税降费 资本积累 社会福利 代际公平
作者简介
李时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100872;
倪嘉琪,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100872;
冯俊新(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100872。
内容提要 在当前经济呈下行态势且中央积极倡导政府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省以下地方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无疑成为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全面考虑了投入产出变量的匹配性及指标的可获得性,采用前沿分析法对地级市(包括市本级及以下层级)的基建效率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以省以下债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外部冲击构建准实验,借助强度双重差分(DID)方法,研究了改革造成的双重压力,即财政压力与监管压力对地方基建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改革通过增大地市政府所承受的财政压力与监管压力,切实提升了地方的基建效率;机制分析发现,承受双重压力更大的地市倾向于引入更多的PPP项目,从而有效缓解地方资本错配问题,同时也会扩大新型基建投资规模,以提升地方基建效率。
关键词 预算约束硬化 财政压力 监管压力 基建效率 新型基础设施
作者简介
王群群,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助理研究员,116025;
李明泽,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116025;
梁若冰(通讯作者),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361005。
内容提要 从全局高度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为探究金融纾困对纾困出资方(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效应,本文使用2014—2021年城商行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纾困计划作为外生冲击,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股权质押纾困对城商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商行通过认购纾困基金和贷款展期降息参与股权质押纾困,会降低自身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进而造成经营效率下降。提高风险处置的市场化程度和城商行的风险承担能力,有助于缓解股权质押纾困对城商行经营效率的负面影响。为防范金融纾困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冲击,本文建议遵循市场化原则实施金融纾困,强化以市场之手处置金融风险,推进中小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和盈利改善。
关键词 金融纾困 城商行经营效率 股权质押
作者简介
曹 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100710;
管星华(通讯作者),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讲师,100037。
内容提要 基于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长期学术争论,本文从设立村镇银行这一“准自然实验”出发,评估了小银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其传导机制和内在根源。在理论方面,构建城乡两部门资本配置模型,将设立村镇银行这一事件纳入金融配置体系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研究假说;在实证方面,考虑到村镇银行的发展历史脉络,整理出2010—2017年909个县的面板数据,使用渐进性双重差分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从整体来看,设立村镇银行并不能帮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为相关领域的长期讨论提供了一个扎实的中国证据;(2)机制分析发现,涉农产业基础薄弱和县域银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是村镇银行发生“使命漂移”,进而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3)村镇银行“使命漂移”现象导致有限的金融资源从涉农产业部门流出,进而使农村居民收入呈现下滑趋势。据此形成的政策启示是,应对村镇法人银行进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并引导其回归支农支小的最初定位,重点加强对村镇银行资产业务监管,在农业大县或金融欠发达区域进一步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基层网点的作用。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城乡收入差距 使命漂移 准自然实验
作者简介
杨 晨,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250014;
朱 佳,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博士后,100021;
马九杰(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100872。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采购平台视角构建企业数字化采购的度量指标,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采购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开展数字化采购有助于提升商业信用融资水平。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采购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以增强供应商的信任、降低经营风险以减少供应商的担忧、降低供应商集中度以弱化其谈判地位,从而推动供应商增加信用配给,提升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水平。进一步地,企业数字化采购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正向作用在供应链运营环境较好和地区社会信任水平较高时更为明显。企业数字化采购在提升商业信用融资水平后,可以进一步加快其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本文从商业信用融资的视角拓展了企业数字化采购的财务治理效应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对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采购,进而加快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数字化采购 商业信用融资 信息透明度 经营风险 供应商集中度
作者简介
许江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100070;
武 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100070;
卿小权(通讯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100070。
内容提要 在复杂的现代商业网络中,大量企业通过共享客户或供应商形成紧密的共享商业关系,从而成为出口信息扩散的重要渠道,但这一新型出口现象较少被关注。本文采用2006—2016年上市公司的客户-供应商数据识别了企业间的共享商业关系,研究发现:共享商业伙伴之间存在共同出口现象,共享商业伙伴的出口行为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出口概率与出口绩效;共享关系的出口外溢并不依赖于地理邻近性,这使得出口外溢现象同样存在于远距离共享伙伴之间,从而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内实现出口信息传播。机制分析表明,生产能力差异过大、吸收能力不足会制约共享商业伙伴对企业出口的外溢影响。拓展性分析表明,共享商业伙伴的信息溢出带动了未出口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本文基于共享商业关系这一新颖视角,从国内生产网络关系角度揭示了出口外溢的微观机理。
关键词 共享商业关系 信息溢出 出口行为
作者简介
包 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300071;
王云廷(通讯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300071;
廖赛男,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博士,611130。
内容提要 服务业生产率相比制造业增长缓慢是“鲍莫尔病”的症结所在,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或将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借助中国税收调查数据及OECD-ICIO投入产出数据,研究了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在提升服务业相对生产率和跨越“鲍莫尔病”陷阱中的作用。同时,还使用跨国数据对该问题的世界规律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1)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程度增加提升了我国服务业相对生产率,也缓解了两业工资成本差距,促进了“鲍莫尔病”陷阱跨越;(2)服务业对高技术制造业、对发达国家制造业投入更能提升服务业相对生产率,相比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能显著提升服务业相对生产率;(3)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水平提升强化了服务业的(相对)竞争效应、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这是促进服务业相对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机制;(4)利用跨国数据的分析也表明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存在提升服务业相对生产率的作用,这也为“鲍莫尔病”陷阱跨越提供了世界性规律。
关键词 产业融合 “鲍莫尔病”陷阱 服务业相对生产率 中国税收调查数据 世界规律
作者简介
张鹏杨,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00124;
叶 田,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100124;
乔小勇(通讯作者),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员,100124;
祝合良,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100124。
内容提要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低碳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推力和目标函数,二者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值得关注。本文基于空间协同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规范阐释市场一体化推进如何影响区域协同减排,并就数字赋能的复合影响予以创新性讨论。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推进对区域协同减排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且在时间维度呈现动态叠加特征。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市场一体化推进的区域协同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机制考察结果表明,技术溢出、经济溢出和环保溢出是市场一体化促进区域协同减排的重要机制。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赋能有助于强化市场一体化所诱发的区域协同减排效应,具体体现在数字经济赋能、数字技术赋能和数字管理赋能等维度。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在数字化背景下构建区域协同环境治理的联动机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协同减排 数字赋能 溢出机制
作者简介
王 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266580;
王 军(通讯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教授,266580。
内容提要 国内外环境变化和供应链网络重构背景下产业政策的溢出,不仅是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政策实践关注的焦点。本文考察产业创新政策能否以及如何在企业供应链网络的上下游企业间进行高阶、双向溢出。首先构建一个包含企业供应链网络的政策溢出理论模型,然后利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溢出稳健-倍差法和企业层面的供应链网络信息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政策扶持高阶上游企业显著促进了下游企业的研发创新,即产业创新政策能在企业供应链网络中进行高阶下游溢出,且以市场竞争和竞争性产业创新政策为代表的竞争机制进一步促进了政策的高阶下游溢出。机制检验表明,政策扶持高阶上游企业通过成本降低和投入多样化机制提升了下游企业的技术水平,但由于市场势力的上升,政策扶持高阶下游企业无法利用产出扩张和客户多样化机制提升上游企业的研发水平。本文基于企业与其供应商、客户的交易信息构建企业供应链网络,拓展了政策网络溢出的维度和高阶、双向特征,为政府利用产业创新政策攻克“卡脖子”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企业供应链网络 创新 高阶溢出 双向溢出
作者简介
汪 宁,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230601;
程大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33。
《财贸经济》网站及采编系统网址
cmjj.ajcass.com
微店扫码订阅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