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文学】刘宗俊:地窨子

文摘   文化   2024-08-24 17:26   山东  

欢迎关注《福山文学》!



地 窨 子


刘宗俊













俗话说七月流火。到了七月,意味着一年最炎热的时节上线了。今年的夏天感觉特别漫长,天空中像吊着一个大火球一样,毒辣辣地炙烤着大地,人们被晒烤得晕头转向,盼望着太阳落山溽热消退。即使夕阳落山,温度也没有丝毫消退的迹象,让我们海滨城市烟台也体验了一南方夏天才有的火辣滋味。

今年夏天空调当仁不让地成为热销品。这让我们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儿时夏天的纳凉消暑之地——地窨子。

回想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的自己,除了寒假外,放假基本上都与收获农作物有关:像麦假是帮着家长拔麦子,秋假是为了收玉米、高粱、花生、大豆等。暑假虽说是假,实际上也算不上是假,炎炎夏日,我们要拔猪菜、挖药材、割青草沤肥,捡牙膏皮、铁钉、罐头盒废品卖给供销社,每天搭着伴拐着篓子到村北的大山上去摘山枣、婆婆丁等药材。

你若问现在的孩子地窨子是个什么物件,肯定他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茫然不知所云,也难怪,一代人经历一代人的物和事。但若对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身于农村的人来说,没几个人会说不知道的。对我们那些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是我们刻印在脑海中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它伴着我们童年的成长。

那时候,适合孩子们玩的地方真不多,女孩子玩跳方、挑绳,男孩子们玩骑马打仗、掰手腕,紧邻村南打麦场的地窨子是我们这些半大小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之一。地窨子半地下,冬暖夏凉。当时生产队有副业组,由会编筐编篓子的男人和有编草辫特长的大姑娘小媳妇组成,农闲季节在这里挣工分,筐和篓子除了生产队用之外,也可以送到公社杂品站售卖换钱。地窨子是闲暇时光村里除了合作社以外,另一处人气旺盛的所在,山南的、海北的、荤的、素的,都可以当作消遣解闷的谈资在这里发布,在嘻嘻哈哈的嬉笑中解除了生活的烦闷和苦恼。我二叔会编筐的手艺,编筐、编篓、编网包的手艺不在话下,我和叔弟经常去玩,大人们在忙着编筐,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在傍边玩拾把过和玩印有圆形图案的动物纸牌。

地窨子旁边是一处沤条子的大湾,条子湾里栽有荷花,夏季荷花盛开时也成为村民赏花观景的一处所在。

家长们吃饭时不见我们的影儿,就一路叫着我们的小名寻到地窨子里来了,生气的时候也会揪着我们的耳朵,用笤帚或鞋底狠狠地打屁股。为什么生这么大的气呢?不为别的,就是担心我们这些屁孩子们玩疯了调到条子湾里。因为前边有先例,幸亏发现得早,万幸被救上来了。因为这个,家长都回家反复揪着自家孩子的耳朵反复嘱记一定不要到条子湾附近玩耍,不然的话会换来一顿鞋底子抽。即使这样,也没杜绝我们这些记吃不记打的玩性大的皮孩子玩的野性。说到底,孩子们也不是不长记性,不怕危险和家长的打,实在是那时候能玩的地方没有更多的选择。

地窨子,条子湾,这些伴随着我儿时成长的陈年过往,只能成为历史云烟封存在记忆的长河中。我回家时也每每经过村头这两处所在,都会约摸着大体的位置,驻足观望一会儿,在脑海里寻觅那逝去的童年过往和悠悠往事。


作者简介



刘宗俊,1967年7月生,职业教师,在中国作家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发表散文百余篇。散文《不过母亲节的母亲》入选《中国当代散文300篇》并获优秀奖。报告文学《乡村沃野绘锦绣》在烟台市“讴歌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报告文学类二等奖。散文《古村新韵  果香善疃》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




福山文学


千年古邑  三乡福地


主编:李树林

执行主编:崔连迎  沈默


主管:福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烟台市福山区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ytfszjxh@163.com



福邑文萃
《福山文学》系福山作家协会精心打造的纯文学杂志,本平台跟杂志同步,集小说、散文、诗歌为一体的专业文学平台,欢迎广大文友投稿、关注,更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指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