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文敏
音频
正文
那震耳欲聋的轰鸣,不是黑海的咆哮,而是家乡春节放响的鞭炮;那五光十色的璀璨,并非康港之夜的万家灯火,而是春节焰火在空中的绽燃。
每逢佳节倍思亲,而在牛年春节的大年初一,我们虽然身在异乡,但并不寂寞,我们过了一个特殊的节日——接受康斯坦察“海王星”电视台的邀请,走进直播室,做客《中国春节》栏目,被邀请的还有我们的厨师同事。
走进电视台,先被工作人员带进化妆室做简单的面部化妆。果然,化了妆的男士的面目立刻生动起来。尤其是经过涂脂抹粉后的厨师小杨师傅,俨然一个白面小生,再戴上高高的厨师帽,很像戏剧里的人物,好生有趣。我也特意穿了一套火红闪亮的中式衣裙,笑容绽放,让节日的喜庆更加充盈。
走进直播室,炫丽的室内布置得十分中式。墙壁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和倒写的福字儿;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高高挂起;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中国人过春节的画面,俊俏的女主持人穿上了鲜艳的中国旗袍,侧面的小乐队不时奏起中国曲子,中国节日的气氛在这里浓浓的暖暖的,亲亲的切切的。不知是哪位策划者如此用心良苦,他的创意让我们感觉就像在家里过年一样。
节目进行时(图源:《云雀》)
在“中国气氛”的包围中,我们触景生情,面对一个个摄像镜头,我们激动而又平静,像坐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朋友聊天那样,从容淡定、滔滔不绝。想到我们身后的祖国,心中充满自豪,自信满满。
我们讲春节的由来,讲节日的传统风俗,讲对联,讲守岁,讲拜年和压岁钱,讲十二生肖,讲二十四节气,以及其中的含义。
听着我们的讲述,主持人似乎进入一种状态,不断向我们提问有关中国民俗文化方面的问题。此刻正是我们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好时机。
这让我想起公共外交论坛上,我国的一位外交家发出过一段妙语:“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是新闻发言人的本职工作,向全世界介绍我们国家,也是每位同胞的‘匹夫之责’,因此,每位同胞都是我们国家的‘临时新闻发言人’。”
此时此刻,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使命,坐在小小直播间,面向国外观众发言,介绍我们国家,传播中国文化。
当吊车般的摄像镜头转向另一侧,那里已经平添了一座“中式厨房”。厨房虽然简单,但却被春节的味道统领着。厨师正在表演中国厨艺,川菜师傅小杨精湛的技艺令洋人震惊,尤其是刀功,让老外大开眼界。
我相信,大多数欧洲人都不曾用过中国式的菜刀,这把笨重的铁家伙,握在中国厨师手中是那样的游刃有余,运用自如,轻轻松松便刻出鱿鱼卷上的花纹,最后成为一件精致细腻的工艺品、有滋有味的盘中餐。由此可见,“中国功夫”不仅仅体现于拳脚之神奇,还能打造舌尖上的“别样风景”。
中国人过春节吃饺子,几乎世人皆知,但饺子的说法、饺子的包法、饺子的煮法在国外则鲜为人知。我们在直播现场对“饺子文化”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演示。
电视台导播品尝中国菜(图源:《云雀》)
厨师在现场还表演了制作鱿鱼卷和宫爆鸡丁等中国菜肴。当色、香、味俱全的一道道美味佳肴出锅,端到后台之后,马上被漂亮的主持人、潇洒的乐手、高傲的灯光舞美化妆师等帅哥靓姐们抢食一空。看到他们不管不顾饕餮的吃相,我差点笑出声来。
厨艺表演后,主持人面对镜头如是说,中国不愧为世界美食大国之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饮食文化越来越风靡全球,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到目前为止,康斯坦察最好的中餐馆不在别处,而是在中国总领馆里。
节目做了整整两个小时,可我却感觉是那么短暂,似乎意犹未尽。这个大年,虽然没有烟花爆竹的燃放,没有家人的团圆,没有家乡亲友的陪伴,但有的却是一个极其难忘的经历——走进外国TV过了一个更有意义的大年初一。
——写于2009年2月6日
- END -
出处 | 《云雀》
(出版于2013年8月)
图文 | 金文敏
编辑 | 走近外交 素素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在国外过春节
2025 “走近外交”扬帆起航!
中亚国家的“春节”,别具特色的“纳乌鲁斯节”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