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的外交生涯》(连载58)世外桃源塔希堤——记对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两次访问(三)

文摘   2025-02-05 17:25   天津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前文


世外桃源塔希堤——记对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两次访问(一)

世外桃源塔希堤——记对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两次访问(二)

正文

黑珍珠


法属波利尼西亚有两大“拳头”产品,一是金枪鱼,远销日本、美国等地;二是黑珍珠,深受达官贵人的青睐。称它为“黑珍珠”,实际是委屈了它,那珍珠并不是纯黑色。乍看上去,是铁灰色,仔细看,在光线下,闪闪发出如茄子的深紫,或如孔雀羽毛的绿色,那是一种含蓄的美。所以,我认为,与其称它为“黑珍珠”,还不如称它为“彩色珍珠”似乎更贴切。

黑珍珠的养殖是很艰辛的,目前黑珍珠生产主要掌握在华人手里,我想这决非偶然,因为华人勤劳,能吃苦。

号称“塔希堤珍珠大王”的温惠仁先生热情邀请我们到他的珍珠养殖场参观。养殖场在宁各宁各岛,距塔希堤约800公里。那是一个珊瑚岛。我们坐他的私人飞机飞行约一个小时才到。

宁各宁各是一个荒岛,砂砾地,岛上只有两三棵大树,看不到绿色。飞机停稳后,立即有人提着一大桶汽油来给飞机加油。海岛上的一切给养全靠温先生自备的三架小飞机从塔希堤运来。

热带的太阳十分毒辣,尤其是在这无绿荫的海岛,但这天海风很大,稍稍缓解了我们感到的燥热。

2001年4月,作者在塔希堤参观黑珍珠加工。

走进一座小白楼,空调机隆隆地开着,好舒服啊!我们喝了些饮料,便跟着温先生到一艘水泥船上,船老大是当地人,穿着短裤,裸露的上半身和胳膊上刺着的蓝色图案,纯朴中带着几分野性。随着“嗒、嗒、嗒”的发动机声响,不久我们便发现自己身处烟波渺茫的大海,看不到陆地,看不到船,只有阳光照耀下的海水如珍珠般地闪光。时光似乎倒流到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时代。

养殖场水深50米,水温在25-27℃,不能高于27℃。珠母在网格箱里,沉入50米深处,每隔2-3个月提上来,用海水冲洗,把网格上的浮游生物冲洗干净,否则珍珠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珠的质量与水温、水流、地域的关系都很大。珠母在海水里养殖4年后,黑珍珠才算成熟。一只珠母平均寿命10年。

回到海岛,我们到接待室附近的一座小平房参观植珠。小平房四周窗户敞开,没有空调,但习习海风吹来,不觉得很热。使我们感到吃惊的是,在这里工作的几乎全是中国人!在这孤寂的海岛上居然也会遇到中国人,可见中国人吃苦耐劳、顽强的生存能力。

除了搬珠母网格的工人外,坐在凳子上植珠的全是中国年轻人。他们的工作是把珠母(牡蛎)掰开,用小钳子把一小颗无商业价值的珍珠放进去,这颗小珍珠就成为黑珍珠的“核”,带“核”的珠母放入海里后,围绕“核”分泌出一种液体,把“核”团团包住,几年后珍珠就形成了。

这些年轻小伙子来自深圳郊区,两年合同,管吃管住,计件工资。过去植珠工是从日本招来的,植1颗珠3美元。现在全换了中国工人,3美元植10颗,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显而易见。

这些来自深圳的年轻人大多20岁上下,豆蔻般的年华。海岛上的工作并不繁重,但最难耐的是单调、寂寞。岛上有电视,但他们不懂法语,一年四季看到的就周围几个人。海上风云变幻,有时乌云蔽日、狂风暴雨,还真可怕呢!现在他们能用一些简单的法语加上手势同法国人交流,了解对方的文化,给生活增添了一些乐趣。

海岛上的水及食品都是从塔希堤运来的,气候恶劣时,三四天都看不到飞机,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储存。黑珍珠养殖之艰辛可想而知。

看到眼前的这一切都是温先生白手起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禁不住问温先生,他为什么挑选了这么艰辛的事业,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温先生,中等个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他出生于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11人,他排行第七。家里很穷,要改变现状就要不怕苦、肯流汗。他最初是做食品生意,竞争激烈,后来看到养殖黑珍珠能赚钱,40岁时毅然决然地投身到黑珍珠养殖业。创业时期,什么苦都吃了,但是他看准了就坚持下去。他认为看到机遇就必须紧抓不放。勤奋、胆识、坚持不懈,这三点是成就“珍珠大王”的“秘诀”。

两个“第一”


弗洛斯主席对我说:“江主席是第一个到塔希堤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你是第一个来访的中国大使。”他告诉我,在塔希堤,难得有外国国家领导人来,到塔希堤来访的外国大使也屈指可数。这次,塔希堤一下子获得了两个“第一”,深感荣幸。

弗洛斯主席在官邸为我举行了欢迎宴会,有350多人出席,盛况空前。看得出,客人中多数是华人或华裔,许多华人妇女穿着剪裁合身的旗袍,佩戴着流光溢彩的黑珍珠,端庄而高雅。弗洛斯带着我在人群中同客人们一一握手。毕竟同是炎黄子孙,血浓于水,波利尼西亚华人社会的精英,不管是什么政治倾向,都来了。

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加上中国过去不开放、经济落后,波利尼西亚的华人同祖国的联系很少。他们大多不会讲普通话,有的人能讲几句客家话,但法语都讲得很好。他们看到中国大使,既好奇又感亲切,都希望与我攀谈几句。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动,也停住与他们拉家常,以致弗洛斯不得不“干预”,时不时地“拉”我向前走。

许多华人说,过去觉得中国很遥远,这次江主席过境,接触了中国的同胞,倍感亲切。他们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中国领导人来塔希堤。为江主席作诗的陈仲昌老人说:“江主席过境塔希堤,会见华人代表,是给旅塔华人社会送了一份厚礼。江主席是十二亿六千万中国人民的领导,在访问拉美国家的途中经停塔希堤,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这里的华人都觉得脸上很有光彩,尤其是江主席不顾旅途劳顿,抽时间会见华人代表,大家深受感动。”陈仲昌老人的话代表了当地华人的心声。只有祖国强大了,海外华人的地位才能提高。

席间,我问弗洛斯,他是否准备讲话,我说:“如果你讲话,我也讲话支持你。”弗洛斯欣然同意:“好,我将致词欢迎您!”他在讲话中提到,法国、波利尼西亚和中国文化,这三大文化的结合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我觉得他讲得很对。

我在讲话中就两个“第一”发挥了一下。我还强调了希拉克总统亲自过问江主席过境塔希堤。这一切说明了中法关系正处于上升时期,中国与法属波利尼西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合作领域,我介绍了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情况,并具体指出,在捕鱼、珍珠养殖、船舶、空调机、旅游等方面,双方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我还借此机会主动讲了人权问题,获得了长时间的掌声。弗洛斯本人和他的外事顾问、办公厅主任等都主动表示,我的讲话很有说服力。



- 未完待续 -


出处 | 《在法国的外交生涯》 (2010年出版)

作者 | 吴建民 施燕华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小慧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前言

1

离日内瓦赴法赴巴黎履新

2

递交国书的小插曲

3

向希拉克总统递交国书

4

罗伯尔

5

新年团拜

6

希拉克总统参观现代中国书法展

7

乔治五世大街11号

8

我的“施政纲领”

9

摩纳哥之行

10

里昂“历险”记

11

访问希拉克的故乡科雷兹省

12

初探希拉克的私宅碧蒂城堡

13

用画笔说话的人(上)

14

用画笔说话的人(下)

15

在羁绊中成长的印象派绘画

16

一位与大自然为伴的老人

17

法国国庆阅兵式

18

伟人巴斯德

19

参观干邑的故乡

20

出席希拉克总统的晚宴

21

凡尔登的忧思

22

我当“火枪手”

23

近观希拉克私宅碧蒂城堡

24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上)

25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下)

26

中华文化的魅力

27

修复文物

28

千禧年的遗憾

29

他从蒙塔纪走来

30

法国农民的生活

31

直爽的农会主席吕克

32

戴高乐的柔与刚

33

神奇的“鼻子”

34

酒与佳肴的“婚配”

35

波尔多的“登基”活动

36

快乐的酒农合唱队

37

艰苦的牡蛎养殖

38

访问贫困山区洛泽尔省

39

弱智人罗朗

40

希拉克的“胜利”

41

中国式的圣诞节

42

法国的选美活动(上)

43

法国的选美活动(下)

44

希拉克来做客

45

奶酪——法国人的骄傲

46

法国人对酒的“挑剔”

47

巴黎终于有了一个中国文化中心(上)

48

巴黎终于有了一个中国文化中心(下)

49

高香祭亡灵,国耻铭心头

50

巴黎街头遇险记

51

 不打不成交(上)

52

不打不成交(下)

53

法国的婚俗:既传统又实际 

54

法国人的文化修养

55

法国人的尴尬

56

世外桃源塔希堤——记对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两次访问(一)

57

世外桃源塔希堤——记对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两次访问(二)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走近外交
展现最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以及不定期开展的外交小课堂、参与外交实践的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