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r 春哥,来源:温柔医刀
人生之路漫漫数十年,面临无数关卡和抉择,没有人能够始终走在绝对正确的康庄大道上。
好在命运仁慈,宛如一位洞察一切的慈祥老者,在人们迷茫、失意之际,会抛出橄榄枝,给予走弯路的人纠偏和翻身的机会。当医生,即便暂时落后、发展不顺也无需担忧,只要抓住以下几次重要机遇,仍有可能逆风翻盘!找什么样的单位、选择什么样的平台,是所有医学生踏上行医之路时面临的首个抉择。许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常常纠结:是选择大地方的小医院,还是小地方的大医院;又或是选择大医院的冷门科室,还是小医院的心仪专业?当然,能进入大医院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自然是上上之选。然而,考虑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除非你是持有 “尚方宝剑” 的 “天选之子”,否则这种可能性近乎为零。对普通人来说,难如登天。倘若你有一些选择余地,但又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我的观点是,留在大城市或进入大医院,总体而言,无论是发展机会还是成长空间,都会更大一些。不是感兴趣的科室、不是对口的专业,没有想象中那么关键。兴趣可以培养,专业知识也可以慢慢学习。只要坚守治病救人的初心,保持持续的专注,兴趣会逐渐滋生,知识也会日益完备。如今回首,当年那些留在大城市或进入大医院的同学,无论以何种方式,无论当初是否满意,如今绝大部分都已成为科室的中流砥柱,有些人甚至已成为单位领导或专业领域的大腕。所以,工作平台很重要,不同的平台对应着不同的资源、不同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决定了个人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如果已经选择了一个单位,但感觉不太满意,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又不甘于一辈子平庸,此时最常见的一条路是继续读书,通过提高学历来提升自身价值,增加进入大单位、好平台的筹码,就如同当年万千农村学子通过高考实现阶层跨越一样。这个社会最公平之处在于,只要你愿意努力,只要你确实优秀,机遇的大门始终会为你敞开。我当年本科毕业后到南汇工作,后来辞职考研,找到了现在的单位,这其实就是通过学历教育,让自己拥有了再次选择的机会。(那一年,我考研)另一条不那么常见的路是通过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和 “人才帽子”,达到与改变学历同等的效果,进而跳槽进入大单位或好平台。这条路要艰难得多,大多数普通人跳槽的结果是越跳越糟,越跳越好的只是少数。然而,能获得荣誉称号和 “人才帽子” 的人都不是普通人,更非池中之物。他们跳槽是为了追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使不跳槽,他们在原单位也早已是出类拔萃的存在。如果单位已经选定,学历也读到了尽头,且没有更换平台的打算,那么影响成才速度和成长空间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是否有贵人相助。贵人可以是愿意手把手教你的老师,愿意提携、帮助你的领导,也可以是愿意支持、协助你、与你携手并进的同行、同事,甚至下级医生。大多数人落后不是因为没有能力,也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贵人相助!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坐上高位,职称晋升、职务晋级像开了挂一样,固然有其自身优秀的成分在里边,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好上级、好导师、好领导!然而,贵人可遇可不求,我们不能把职业前途完全寄托在贵人相助上,我们要做的是谦逊低调、与人为善、刻苦努力、不断精进!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光亮吸引光亮,你让他人看到希望,他人也会不断给你惊喜!无论是平台、教育,还是贵人,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外在的东西再重要,始终只是助力,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最重要因素是自身的觉悟。只有内心觉醒,有进步的要求,才能推动自己持续向前;否则,倘若形同烂泥,即便给予再好的资源、再大的帮助,也终究成不了大器!大医院也有平庸的医生,小医院也有优秀的医生,就是最好的例子。自我的觉醒分为认识的觉醒和方法的觉醒两种情况。绝大部分人平庸,并非意识不到该努力,而是有努力的动机,却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其实,外科医生提高技术和水平还是有捷径可循,那就是要形成学习的闭环:发现自身的问题和能力的不足→阅读资料和文献寻找解决的方法→观看上级医师操作、专家手术直播演示→在头脑中模拟操作,同时预演各种细节和问题→有实践机会时带着思考练习→手术后复盘,再次发现问题和不足。如此这般循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一台手术的感悟相当于别人做十台手术的进步,这对于那些被科室领导遏制,被上级医生打压,苦于没有手术实践机会的外科医生尤其重要,一定要抓住有限的手术机会,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曾经有句鸡汤文说,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你愿意努力,现在就是最佳时机,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直到最近一个网友问我“三十八岁了,读博搞外科还来得及吗?”,我才意识到,当医生尽管有多次逆风翻盘的机会,但是努力还是要趁早,尤其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当医生的执业年龄有限,当外科医生的黄金年龄更是有限!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