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医学新生!

文摘   科学   2024-09-14 17:02   北京  

本报记者 陈祎琪

金秋九月,适逢开学季,又有一批怀揣治病救人之心的年轻医学生收拾行囊,奔向新学校。为此,《医学科学报》编辑整理了多位两院院士和校长书记在各大医学院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以勉励医学新生珍惜大好时光,走好医学之路。




王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正确地学习医学,学习正确的医学
协和的校训是“尊科学济人道”,此处之“尊”为“尊”不为“遵”。协和精神在“尊科学济人道”的主旨下“寓高贵于朴实,以天下为己任,助众生求福祉”。希望协和的学生成为我国医学未来的引领者,你们从现在开始就要以协和精神锻造自身。
“体健,神怡,人谐,天合”,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这是协和凝炼出的健康四大涵义,较之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多了“环境健康”。身、心健康容易理解;所谓“社会健康”就是人际和谐,互益而不伤害;“环境健康”则是人、人类与环境天人相宜、天人合一。
同学们上学期间要着意、着力培养好“人格、学格、体格”。我们从小就知道“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一旦提到“格”的要求,则其境界跃升。
“德厚,志远,才盛”,这是对协和的老师们和学生们的共同期望。此三项品性,协和不提其“高”,都强调从基本处做起:“德”积其厚而成其高;“志”在其远而不必求其高;“才”则重盛,即旺盛而有创新活力。
“悲悯,专注,自省”是协和一百多年来凝炼出的校风。“悲悯”是心有大爱,怀救苦之心,这是做医生的根本和照护人的出发点;“专注”要求我们心无旁骛,倾全部心力照护人和人类的健康;“自省”则要求时刻检省自身,避免膨胀,及时纠正错误,从自身角度正确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鉴于医学的现状,特别提示同学们,要“正确地学习医学,学习正确的医学”。所谓“正确地学习医学”,大家从小到大受过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教育,加之医学的特性,可以慢慢体悟。所谓“学习正确的医学”,是指当前的医学体系未必能充分地体现人类先进的知识、技术和文化,有些甚至存在方向性的问题。比如在思想理论、专业设置、学科概念、教学体系、执业方式等方面均需全面、深入思考,加以改变。大家在协和要积极体悟先进的思想,秉持“医学是多学、人学、至学”的治学理念,从全面、全体、全程三个方面,树立“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进而产生正确的行动,在我国和世界医学界的改革与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民族、人类谋取生命健康这一终极福祉。


金力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茁壮成长为堪当大任的“干细胞式”人才

大家不仅要学会创新,更要学会持续不断创新。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创新是刻在基因里的。面向未来,学校培养“干细胞式”的医学人才,希望同学们能够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和能够解决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应对重大疾病防控挑战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

同学们是复旦上医最新鲜的血液,拥有无限可能,希望大家能认识医学、了解医学、热爱医学,做多维发展的“干细胞式”人才,塑造知识结构;做守正创新的“干细胞式”人才,培养潜力潜能;做大有可为的“干细胞式”人才,积跬步以致远。

学医没有坦途,唯有书山勤路、学海苦舟。希望大家能秉持复旦“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坚持上医“三基三严”的传统,以严格的要求打好基本功。有人比喻干细胞就像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的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取经人。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你们的脚下。崭新的大学生活已经徐徐展开,希望同学们把握时光,不负韶华,向内叩问本心,向外努力探索;向上攀登进取,向下扎根生长,茁壮成长为堪当大任的“干细胞式”人才,成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国“行动派”,为复旦上医精神增添新的光彩。



乔杰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将青春融入北大医学,绽放光芒
每年这个时候,金秋的校园,都充满着欢乐,充满着喜悦,那是因为这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每年都有如你们一般,2000多张充满青春活力的微笑的脸庞。
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大家提出三点期望。
第一,以德为先,锤炼医者之心。自古以来,医学便是一门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它关乎生命,关乎健康,更关乎人性和道德。每一位患者的病痛与苦难,需要我们以最大的耐心、最真的爱心去倾听、去抚慰。借用韩启德院士在《医学的温度》图书发布会上的一句话:医护人员要有好的人品与人格,要有爱心,懂人情,明事理,要能体会“性命相托”的凝重,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希望你们深刻理解并践行“明德为先”的教育理念,能够时刻铭记医学是爱的传递,是温暖的延续。
第二,广纳百川,筑基医学之海。医学承载着人类对健康与生命的无尽探索与追求,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学科,它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这便需要我们广泛吸收各类知识。北大医学立足国家需求,依托学校全科优势,全面推进医学交叉融合建设,“临床医学+X”的战略深入人心,人工智能应用蓬勃发展。希望同学们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接触、了解和学习那些未曾涉足的领域;学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去指导我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未来的医学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勇于创新,攀登医学之巅。医学是一门充满探索与创新的学科。每一次医学的进步都凝聚着无数前辈的心血与智慧。作为刚刚加入的北大医学人,你们肩上承载的是历史的使命与未来的希望。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持续深入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现有的知识框架,勇于探索未知的医学领域,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相信,有理想的你们,一定懂得了肩上的重任,也一定明白了,只要能吃苦、肯奋斗,你们的青春就一定会激情四射、活力满满。有北大医学“明德厚道,尚仁出新”办学精神的引领,你们的青春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唐志书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赓续岐黄薪火,不负时代重托
作为大家的校长、学长,我深感荣幸也满怀期待,在此向大家分享四点期许与寄托:
一是要熔铸情系家国之魂,砥砺悬壶济世之心,做“立大志”的岐黄追梦人。希望同学们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大征程,融入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融入健康中国战略,为国家繁荣发展、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青春力量。
二是要传承大医精诚之训,彰显仁医妙术之功,做“明大德”的岐黄追梦人。中医药学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希望同学们向前辈先贤与身边榜样学习,厚植医乃仁术、医者仁心的崇高情怀,以无畏精神探索医学奥秘,以慈悲心怀救治苍生,继承古圣先贤之志,争做新时代仁义良医。
三是要践悟千年岐黄之术,融汇现代科技之光,做“成大才”的岐黄追梦人。希望同学们精读经典“研”学,勤求古训,研读经典著作,勤于临床实践,争做中医药事业的实践者、传承者;融汇前沿科技“深”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争做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践行者、前行者;拓展领域“广”学,广泛吸收现代医学和其他学科的先进成果,推动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
四是要肩负强国有我之责,书写青春奋斗之卷,做“担大任”的岐黄追梦人。希望同学们不负重托,以担当大任意识引领长远探索方向,把赓续岐黄薪火、服务国家发展、造福人类社会作为奋斗梦想,学思践悟,挺膺担当,以奋进之笔谱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篇章。


郑加麟 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
用医术和智慧为人类带去健康和希望
望着同学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我的心中涌动着喜悦的涟漪,脑海中满载着对大家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与想象。今天,我想用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英文简称TUSM四个字母来和大家做分享。
T for Tongji,同舟共济是同济医学人的初心。同济大学以医起家,德国医生宝隆秉持“医院能救人于一时,学堂能救人于复世”的理念创办了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寓意救死扶伤、同舟共济。近期有一句宣传语“直面天命”。“天命”在传统文化中,被理解为一种左右我们人生的不可抗争的力量,或许可以理解为时代趋势,“直面”则是勇敢地做出个人选择。同济医学人的“直面天命”是用前沿科技攻关难题,同舟共济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在同济,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和为之终生奋斗的使命,做老百姓健康长寿的践行者,让时间足够你爱自己的选择。
U for University,大学是科学精神的摇篮。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真理过程中形成的,它包含了理性思考、实证精神、批判思维以及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我只是热情地好奇。”“热情地好奇”是一切的起点,也是不竭的动力。在同济,我们鼓励同学们勇于质疑、敢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惧失败,心怀阳光、胸怀天下。因为正是这些品质,构建了科学进步的基石。愿你们保持赤子之心,从一个目标奔赴下一个目标,让时间足够你爱医学科学。
S for Science,科学着重思维的培养。在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里,思维的力量是无限的。科学思维的培养,意味着赋予你们一把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生力军。在同济,你们将学会如何思考——逻辑严密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在复杂多变的信息中提炼真知。
M for Medicine,医学需要实践。许多医学创新都来源于临床实践,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这种实践—研究—创新的循环是推动医学进步的主要动力。面对日渐老龄化的社会,现代医学已不光是治病救人,更是维护健康全过程,让人们健康地老去,在长寿中维护每一个人的健康。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科交叉的深入发展,这一健康长寿循环将更加高效和有力。
在同济,你们将成为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或医学科学家。同济拥有“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传统,同济人应怀揣着这样的情怀,用医术和智慧,为人类带去健康和希望,做健康长寿的践行者。我想象着未来的你们,福至心灵,成为新时代的医学大师,走向世界,传递不朽的同济精神,传递无尽的温情和延续生命的期盼。


袁正宏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
将人生理想置于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我们的院名记录了上医人的担当初心,院训诠释了上医人的奉献和理想,院歌唱响了上医人不断进取的旋律,院址彰显了上医人的报国志向,这些文化符号串起了上医97年的历史,是上医97年奋斗历程、办学理念和精神传统的结晶,也是学校文化的底色,更是上医培养出一批批大师的根本源泉。
上医人在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道路上,在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始终以使命破题,用智慧解题,用毅力答题,坚定地做医学教育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打造医学教育高地,服务国家健康发展。
面对历史的答卷,做坚定的回应者;面对时代的答卷,做奋进的书写者;面对未来的答卷,做搏击的开拓者。希望大家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与师长同窗砥砺前行,用青春和奉献,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复旦上医人”,时刻保持一名“医路奋斗者”的姿态,心怀“国之大者”,融入“国之大局”,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魄,以“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的远见,汇入时代的大潮,成为时代的先锋,交出一份无悔初心的答卷,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复旦上医人! 医科号 
原文载于《医学科学报》 (2024-09-13 第4-5版 封面)
👆戳视频,了解“医生学习的好帮手”



🌟星标关注《医学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精彩资讯不错过

医科号
《医学科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作为学术顾问单位、面向全国发行的一份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1-0289,彩色印刷,每周五出刊,每期12版。读者群体集中为医学科学家群体,其中,两院院士人手一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