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史学期刊学术引导力提升暨《清史研究》编辑工作交流会顺利召开

文摘   2024-11-15 16:51   北京  


11月10日,由《清史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新时代史学期刊学术引导力提升暨《清史研究》编辑工作交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第一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国内十余家历史学核心期刊主办单位的16位资深编研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加快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历史学期刊学术引导力展开交流,11位《清史研究》编委、责任编辑参与研讨,气氛热烈。



会议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清史研究》主编刘文鹏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朱浒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兼科研处副处长胡恒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朱浒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如此高规格的历史学期刊编辑盛会尚属首次,人大历史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史学期刊建设,拥有以《清史研究》为引领、《新史学》《唐宋历史评论》等为支撑的史学核心期(集)刊方阵,为“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学术支撑与坚实保障。未来学院将一如既往支持高水平期刊建设,加深与期刊编辑同仁的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学术出版事业繁荣发展。


胡恒指出,学术自主性的转变是当前期刊发展的关键,期刊不再仅仅是学术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成为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推动者。新时代,国内期刊更需要结合本土经验和视角,引领学术潮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学术品牌。本次会议的召开正当其时,欢迎并期待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共同推动学术创新与期刊学术共同体建设。


刘文鹏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策划缘起,认为目前学界与社会各界对清史学科的关注度显著增强,清史研究正逢再出发的发展机遇,新时代对史学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希望各位嘉宾立足史学前沿问题,为《清史研究》编辑部传经送宝,以促进《清史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清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本次会议共有四组主题发言,分别由《清史研究》编辑部主任刘文远副教授以及副主编董建中副教授、林展副教授、萧凌波副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着期刊选题策划、栏目设置、审校流程尤其是学术引领作用的发挥等议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讨论。

主题发言

01


主题发言一


中国历史研究院编审、历史研究杂志社总编辑焦兵指出,学术引导力是目前各家期刊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重大学术问题的讨论、倡导有思想和跨学科的研究、文风的引导以及青年学者的培养等方面,对期刊而言,关键在于文章选用、栏目引导与编辑质量提升。他特别提到,史学论文的生命力根本在于问题意识,高质量的学术评论是引导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办刊水平和影响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史林》副主编王健基于自身办刊经验,分享了《史林》多年来坚持立足于城市史、江南区域史栏目建设的学术特色,指出依托地方特色资源、高校优势学科等进行专题策划,吸引高质量稿件,是推动史学期刊稳步发展的有效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徐鑫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大规模期刊方阵与运营模式,并从新媒体传播角度,为新时代史学学术期刊如何精准把握时代命题、扩大社会公众影响力献策建言。


《清史研究》编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黄兴涛教授高度认可前面三位专家的发言,并结合自身丰富研究经历和阅读体验,聚焦于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书评。他认为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对话,高质量的学术评论可以充分展现作者的学术眼光和功底,提出史学期刊有必要从学术史的框架中给予书评更准确的定位,彰显学术自信。

02


主题发言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经济史研究》副主编高超群指出,史学期刊的选题策划既要尊重学术发展规律,紧密联系学科发展动向,还需要主动引导,促进学者的研究成果有意识、有能力回应重要现实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张莉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的办刊现状,就地图审图与刊发问题向大家分享了经验。她指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始终有发表书评的传统,并致力于提升学术规范性,为历史地理青年学者成长成才提供平台,今后将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副主编林枫线上发言,从自身办刊体验出发,指出高水平史学期刊建设依赖的是编辑与作者的长期良性互动,并就来稿的编校规范化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03


主题发言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史学理论研究》副主编徐志民指出,期刊主题内容正随着时代的需求发生变化,就目前学界对理论的轻视和边缘化现象,提出学界应扭转唯物史观弱化的趋势。就书评问题,他指出期刊对书评的接受度有限,主要受制于当前的评价体系,指出史学期刊编辑部应主动担当,引导学术评论功能的有效发挥。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编审、《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张爱华介绍了《社会科学文摘》坚持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的办刊宗旨。她从编辑的视角,指出高水平的史学研究成果应融入历史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比较视野。


河南大学教授、《史学月刊》副主编赵广军根据《史学月刊》的办刊情况,呼吁学界促进历史学研究范式更新、培养历史科学的学术规范,并倡导树立健康公平的学术风气,指出《史学月刊》培养青年人才、造就史学新秀的使命初衷始终不变。


吉林大学编审、《史学集刊》副主编孙久龙侧重于《史学集刊》笔谈栏目的策划问题,并介绍了该刊明清史研究专栏以及注重支持世界史学科论文发表的建设成效,建议史学期刊要高度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时间节点,连接历史与现实,策划有影响力的学术专栏。


山东大学教授、《文史哲》编辑李梅从《文史哲》鲜明的古典汉学风格、栏目设置与发展特色角度,介绍了《文史哲》长期以来对中国人文学界整体性、前沿性的关注,并对期刊如何引领学术潮流、有意识地策划和引导学术论争提出了若干思考。

04


主题发言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史研究动态》副主编苏辉指出,《中国史研究动态》是以发表学术综述和评论为主的专门期刊,有责任更好地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他认为,好的学术书评既要表扬到点子上、阐述出研究的可开拓空间,更要跳出评价对象,从学术史的大视野展望研究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编审、《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刘清涛介绍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办刊情况,指出边疆史地是清史研究的重要部分,构建清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应充分关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涉及的重大历史问题和理论问题,发挥其重要引领作用。


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主任杨伟兵阐述了《历史地理研究》从集刊到期刊的转变,分享了该刊立足于交叉学科,兼顾历史学与地理学学科动向的办刊经验,并指出该刊未来关注的重要选题以及提升学术引导力的初步构想。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审张敏介绍了“学术世界”平台的基本情况,并说明“学术世界”是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业务链条延伸和服务范围的拓展。针对青年学者发表难的问题,她指出建设好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可以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多平台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刘贤向各位嘉宾分享了《清史研究》姊妹刊《清史研究国际通讯》。自2011年筹划以来,已经发行23期,虽然为内部发行刊物,但因其对海内外清史研究最新成果的持续跟踪,成为《清史研究》建设以及清史学科发展的有效补充。

最后,刘文鹏进行会议总结,再次感谢与会专家的倾力支持。他表示,虽然一天的时间议程紧凑,但大家交流充分,每家史学期刊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正是有了百花齐放的个性,才有了史学类期刊的繁荣发展,并形成各自的学术引导力。《清史研究》编辑部将认真吸收本次交流会上各位专家的建设性意见,一如既往加强与各兄弟期刊的交流与联系,探讨史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也希望各兄弟单位继续关心《清史研究》的成长。


本次交流会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落实,与学校将清史研究所纳入“卓越的教研中心”序列的部署相向而行。与会嘉宾坦诚交流,讨论富有成效,就挖掘传统问题的创新认识、跨学科研究与多语种文献的重要性、打通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对话能力、着力策划具有时代价值的重大议题、进一步扶持青年史学人才、促进高质量史学论文推广传播等方面,达成了许多共识。在加快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新时代,《清史研究》将努力提升对学术发展的引导力,以期刊自觉催生学术自觉,以期刊发展带动学术发展,持续打造一流学术期刊品牌。




    欢迎订阅清史研究杂志

邮发代号丨2-749


清史研究杂志
《清史研究》杂志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主办。此号是本刊唯一官方公众号,主要用于发布本刊最新目录、摘要及各期精彩论文等信息。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