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研究》2024年5期摘要
✦
朱子学与康有为早年成学立教的理路
於梅舫
摘要:近代“今文学运动”为晚清思想解放的大关节,康有为则为其中枢纽。康氏对于朱子学说的运化,贯穿于成学立教的全过程。初由中法马江之役的时局所刺激,学编礼之朱子,成《教学通义》,以呼应龚自珍“自改革”。复循此坚毅上书,至上书受挫,乃发愿仿刚果近禅的朱子。遂于回粤乡居时,学朱熹创“新教”。《新学伪经考》重订“真经”及其“道统”,发挥原教义是重要一环。这一操作,通于朱熹集注《四书》别出于《五经》、序列“道”的传承、确定新义理之举。其中“改制”之义的诠释,颇具以师道加于君权之上的“民权”说的时代特色,显示“世变异则教异”的特质。
关键词:康有为 朱子学 《新学伪经考》
作者简介:於梅舫,男,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东蒙古诸部驻牧蓟辽的几个问题 ——东北亚族群互动与满洲的崛起研究之一
潘振平
摘要:嘉靖二十五年(1546),东蒙古诸部瓜分了朵颜三卫,驻牧于明蓟辽边外,其深层原因是北元蒙古不地汗临终前对于子侄的分封。东蒙古察哈尔部与右翼蒙古喀喇沁部瓜分了朵颜卫,内喀尔喀部收服了泰宁卫,并与嫩科尔沁部一起瓜分了福余卫。东蒙古诸部驻牧蓟辽与明军直接对抗,引起辽东局势激烈动荡,成为以后满洲崛起的契机。
关键词:不地汗 打来孙汗 朵颜卫 泰宁卫 福余卫 满洲
作者简介:潘振平,男,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组长、编审。
明代行人司行人严从简与东北女真史事
徐凯
摘要:明初设置行人司,是朝廷专掌邦国外交与周边民族事务的官署,其品秩低而权实重。行人奉使,先礼后兵,化干戈为玉帛,作用堪比将帅。嘉靖后期,赐进士出身的严从简,入职行人司六年。为给朝廷拟定涉外及民族之策和出使者提供咨询,他编纂两本著作,即《使职文献通编》《殊域周咨录》,详载明代域外方国和周边部族事迹,其中相关东北女真族史事,弥补了《四库全书》禁毁史事的阙如,对清朝前史研究颇为珍贵。严从简是中国16世纪中外关系和边疆民族史地的一位杰出史学家。
关键词:行人司 严从简 《使职文献通编》 《殊域周咨录》 女真
作者简介:徐凯,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统摄·保举·掣肘:明清山东曲阜世职知县的选授与废除
吴佩林
摘要:“世职知县”是明清时期曲阜一邑所独有的治理模式。此项制度旨在保证孔子后裔不受他姓统辖,以此彰显朝廷尊崇儒学、优待圣裔的美意。但在运作过程中,世职知县与衍圣公、孔氏族人因宗法、公私、权责上的矛盾而冲突不断,以致曲阜治理弊病丛生,使制度饱受争议。为此,朝廷不断更改世职知县的选授标准、选授范围、选授流程和保举人数,其结果是衍圣公保举权不断式微和朝廷掌控力不断增强。世职知县从不断受限到最终废除,折射的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和国家大一统的意图,也反映出孔氏大宗与小宗、族权与政权、地方与中央的权力消长与博弈。
关键词:明清 山东曲阜 世职知县 治理模式
作者简介:吴佩林,男,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特聘教授。
雍正朝八旗察哈尔改革及其影响
苏日朦
摘要:雍正时期,清朝对八旗察哈尔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规范比丁制度、清查人口、调整佐领等措施。本文基于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并结合相关多语种史料,围绕雍正时期八旗察哈尔的改革,重点探析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清朝规范八旗察哈尔比丁的措施;第二,分析雍正朝八旗察哈尔的人口构成,揭示其多元部族结构形成的过程;第三,考证雍正十年增编及调整八旗察哈尔佐领结构等问题。
关键词:边疆民族 治理 雍正朝 八旗察哈尔 改革
作者简介:苏日朦,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满汉法律融合视角下清代旗人立嗣法规的传承与变迁
崔李酉子
摘要:清代旗人立嗣法规具有满洲法与汉法两种法源,主管机构、立嗣程序、嗣子户口造报等规定始终紧密结合满洲独创的八旗制度,嗣子择选与承继次序规范则借鉴了汉法的伦理观念,逐渐向既有的民人立嗣法规靠拢,这显示出清代立法满汉融合的趋势。乾隆朝以降,过继成为旗人爵职传袭的重要手段,旗人宗族的立嗣规范与国家律典基本一致。旗人立嗣法规的传承表明清代法律常规化的认识在民事领域有一定局限性,其变迁则展现出旗人专条的法源多种特性。
关键词:满汉法律融合 旗人立嗣 爵职继承 宗族规范 法源多种
作者简介:崔李酉子,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清代东北厅制与驻防区民人管理初探
谢长龙
摘要:清代东北地区在设置奉天府及其所属州县后,同知、通判的设置成为进一步管理府州县辖境以外民人的选择。这些佐贰集中设置于聚落初具规模,但又不足以州县治理的地区,并逐渐承担部分政区管理职能。与此同时,八旗驻防城也分管了既有府厅州县区域以外的部分地方事务。由于驻防城管理范围内的民人日益增多,主官为理事同知、通判的厅开始参与管理驻防区内民人事务。随着民人的增多及地方事务的日益繁重,厅逐渐取代驻防城,在光绪初年成为实际行政主体。驻防城在地方治理中的退出,最终促成一个完备的民人管理体系在东北地区形成。
关键词:厅制 驻防 东北 地方治理 行政区划
作者简介:谢长龙,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乾隆帝推崇岳飞考论
陈兆肆 王亮
摘要:乾隆帝对岳飞特加推崇,不仅异于先人,甚与明朝相较亦不遑多让。究其原因,客观上,此时大一统基本底定,满汉矛盾趋于缓和,岳飞作为反清大纛的色彩已然淡化;主观上,乾隆帝意欲通过推崇岳飞,为臣工深植忠孝纲常,强化疆域一统的“正统观”,为华夏立先贤,亦有借机标榜和展示自我的考量。其影响所及,使岳飞从汉人英雄逐渐变成中华各族共同敬仰之英雄。
关键词:清朝 乾隆帝 岳飞 推崇
作者简介:陈兆肆,男,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王亮,男,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清中后期山西票号合伙经营的多元模式及其影响
郝平 李善靖
摘要:山西票号内部的三种合伙经营模式分别为:以乾盛亨为代表的单一家族投资、专营金融业模式(1+1),以蔚泰厚为代表的多元投资、专营金融业模式(N+1),以大德通(同兴裕)为代表的多家族投资、兼营金融业和实体业模式(N+N)。这三类票号虽然在资本构成上均采用银人共股的股俸制及东掌制合伙形式,但资本来源和股权结构的巨大差异导致各票号的投资偏好、资本运作模式及抗风险能力均存在很大不同,并深刻影响了各自的发展命运。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合伙经营模式不仅印证了不同票号群体间的发展路径差异,也表明清代中国的商业合伙经营已经演化到了相当精细的程度。
关键词:山西票号 合伙模式 资本来源 投资偏好 抗风险能力
作者简介:郝平,男,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善靖,男,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的跨地域实践——以清代新疆镇迪道防灾救灾建设为中心
阿利亚·艾尼瓦尔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减灾文化源于先秦,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各朝,至清代康乾之际形成历史上最为完整、严密和相对有效的传统救荒体系,并随着清政府对新疆的治理传播到天山南北,逐渐形成一套适合新疆实际的防灾减灾体系,推动了新疆防灾减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清代新疆镇迪道的救灾实践为例,并将其置放于秦汉以来中原与新疆多民族文化长期互动的历史进程之中,以清政府在新疆自然灾害救济中跨地域实践为历史背景,分析中原荒政体制和减灾文化通过新疆镇迪道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的一体化过程,揭示防灾减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铸造之间的紧密关联。
关键词:新疆镇迪道 传统减灾文化 跨地域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
作者简介:阿利亚·艾尼瓦尔,女,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
溥仪的“初政”:1922—1924年逊清朝局的演进与出宫事件
杨一帆
摘要:民国建立以后,逊清朝廷的高层长期由以溥仪生父载沣为首的王公亲贵、师傅与内务府大臣组成,政治取向保守而谨慎,尚能与“在野”遗老及复辟活动保持一定距离。但是,随着溥仪开始“亲政”,这一结构逐渐被破坏。郑孝胥、罗振玉等富有政治野心与复辟倾向的遗老受到溥仪信赖,在清理皇产、加派南书房行走、内务府改革等活动中陆续涌入逊清朝廷,形成派系倾轧的局面,而载沣等旧臣则逐渐边缘化。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后。探讨溥仪出宫及复辟问题不能局限于“法理”层面,也需要重视1922年后逊清朝廷内部权力结构出现的变化。
关键词:逊清史 溥仪出宫 清遗民 内务府
作者简介:杨一帆,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欢迎订阅《清史研究》杂志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