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巨额赔偿
1998年,正值壮年的杜总(化名)创办了宁波某汽车配件公司,筚路蓝缕,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公司从一家10人左右小作坊到2022年近千人的规模,还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正处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款产品竟意外落入欧洲某企业的专利保护范围。历经数年诉讼,最终,法院判决杜某的公司向对方赔偿1200余万元。
后案件进入执行程序。2023年7月,收到执行通知书的那天,杜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行情波动较大加之公司现金流紧张,杜总一时难以凑齐巨额赔偿款,若法院强制执行,冻结公司账户,查封生产设备,公司很可能违约停产。为了保住公司,杜总不愿履行生效判决。
善意执行促双赢
徐超接到案子,详细了解被执行人面临的困境后,脑海中想的是“绝不能办了一个案子,却搞垮一家企业”。
既要执行到位,也要尽可能保住企业,保住近千人的“饭碗”,做通杜总的工作,争取企业的配合,是当务之急。徐超和同事来到被执行人的公司里,从涉案产品专利讲到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年近七旬的杜总耐心释法说理。此后,又经过多次沟通,杜总终于理解和接受了法院的判决,承诺配合法院执行,尽其所能多方筹款,先行履行了100万元。
法院随即对机器设备采取“活查封”,保证了生产经营,针对企业的实际困难,徐超又动了促成双方执行和解的念头。
通过杜总的介绍,徐超了解到,自2016年起,杜某的公司就与欧洲某企业有了专利之争。该企业在中国启动了针对杜某公司的专利诉讼,官司打了三年,历经一审、二审,双方积怨颇深。
徐超与双方分别沟通,耐心劝解,终于使得双方冰释前嫌。杜总意识到法律意识淡薄最终会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绊脚石,认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遂向法院出具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承诺书,还邀请执行法官、欧洲某企业的律师、公司的法律顾问一起到现场查看封存的案涉产品生产线。
2024年1月,在徐超的主持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杜某的公司撤回再审申请、发明专利无效宣告的请求;欧洲某企业同意减免200余万元惩罚性赔偿金,剩余款项分期履行。目前,杜某的公司已经按协议全部履行完毕,这起近十年的专利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
既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也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作者: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