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吴昊宇:穿越陶瓷的壁垒

旅行   其他   2024-11-29 13:21   北京  


吴昊宇,2019年来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任教。他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陶瓷艺术与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其《邂逅》系列陶艺作品强调在创作过程中摒弃固有的思维模式,不设定主题或内容,通过快速、自由的线条勾勒,捕捉潜意识中的纯粹形态,体现出无意识创作理念。他的《新石器》系列作品秉承了《邂逅》系列的创作理念并突破了传统的陶艺技艺,将自然石块与人工造型相结合,创造出既具东方文化深度,又具有当代艺术特质的独特陶艺语言。通过探索自然形态与艺术再造,呈现了东方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当代艺术的创新融合。


近年来,吴昊宇的艺术创作逐渐拓展到了艺术延伸品的领域,包括艺术家具、灯具、洁具等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陶瓷作为设计材料的多样性与可能性,使陶瓷艺术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器物形态,而是延伸至更广泛的生活艺术领域。在这些艺术延伸品中,他将陶瓷材料的独特质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艺术家具《新石器-飞行》获2022年“陈设中国·晶麒麟奖”陈设艺术品金奖。

吴昊宇于2019年创立了个人手作陶瓷器物品牌“见器如常”,他认为,设计应以实用性为核心,以生活为依归,将日常生活与陶瓷器物的艺术性完美结合。这一实践是其教学理念的具体延伸,更形成了从教育教学到品牌创立的完整链条。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中,吴昊宇致力于将当代设计理念、东方造物美学与当代手工艺结合到课程体系中。他的课程内容注重实用性与动手能力的结合,通过“山泥研造”“动念造器”“以用引形”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他强调:“只有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创作的核心,理解设计背后的意义。”
今年,吴昊宇的《新石器》系列作品再次入选国际陶瓷艺术领域的重要赛事——第十三届美浓国际陶艺大奖赛,作品《新石器2018-NO.3》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铜奖。近年来,吴昊宇的作品多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参加了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英国伦敦国际设计周、韩国利川国际陶瓷双年展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等。此外,他在2019年法国尼斯举办的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荣获银奖。

陶瓷:古老与现代的交响

艺术创作是一条非常坎坷的路程,必须一个人在荆棘里独自前行。
“陶瓷艺术设计系,这个名字听起来或许有些古老,但在我看来,它正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吴昊宇老师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陶瓷艺术的热爱与自豪。他坚信,陶瓷这一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们理解并感受到陶瓷艺术的无限可能,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破·立》装置 花艺:赵军


时光回溯至21年前,彼时的吴昊宇刚从广西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毕业前夕,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第一次体验到了陶瓷艺术,触摸到了泥土带着大地的生命力和原始的清香气息。他自此停不下来,身上的一些知觉仿佛被激活,连接起一个崭新的世界。在塑造泥土的同时吴昊宇也被泥土塑造,他当即认定陶艺就是他这辈子必须去做的一件事。父亲说:“喜欢就大胆去做,如果做不成艺术家,回来有一碗粥给你喝。”
就这样,他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陶瓷艺术与设计的探索之路,去各地探访传统柴窑,长途跋涉、步履不停。研究生期间经常跟着烧窑的工人师傅学习,为寻求一个理想的效果,往往需要深究细节、反复试炼。“这让我锻炼了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做陶瓷没这个心态不行。有些人是天才,显然我不是。过程特别艰难,自己闷着头一点一点‘吭哧吭哧’地做,有时候是咬着牙让自己挺过来。正是长期无比强烈的热爱,才坚持到今天。”吴昊宇说,“艺术创作是一条非常坎坷的路程,必须一个人在荆棘里独自前行。”



● 创作与设计的双重奏

耐得住寂寞,和自己对话、和手中的器物对话

在吴昊宇看来,想要做好陶瓷,对陶瓷拥有“无比的热爱”是基础,但同时还需要自身具备一种安静的状态、一种极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只有你处于一种特别安静的状态,才能够去呈现像陶瓷这样独特的艺术语言。它需要你能耐得住寂寞、享受独处,和自己对话、和手中的器物对话,恰如泥土本身的材料特性,能够跟人自身本体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吴昊宇希望自己能恒久、平和地跟陶瓷产生共鸣。

● 和自己对话,和器物对话


吴昊宇老师强调热爱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真正热爱陶瓷艺术的学生才能在这个领域走得更远、更深。同时他也鼓励学生保持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创作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专注于作品本身,而不是被外界因素所干扰。他希望学生们能够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面对失败也能坚持不懈地继续前行,因为只有经历过挫折与失败,才能更加珍惜成功的喜悦。

● 恒久与平和




● 动念造器,以用为形

和人一样,每个器物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 ,跟我们当下的念头息息相关。

他认为陶瓷虽然很古老,但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深入陪伴着我们的生活,又是特别年轻、充满着朝气的存在,陶瓷专业也是特别有活力的一个专业。“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除了陶瓷艺术创作,我还有关乎于生活的,比如说我们的手作器物这样的一种表达。所以从生活的方方面去谈陶瓷,它既可以很年轻,但是又拥有很深厚的文化的底蕴。”

不断穿梭、不断相遇


在指导学生创作时,他和学生一起探索、塑造,进入到一种沉和安静的状态,让手中的泥土随心随意生长,起心动念间塑造出适宜使用的器物形态。“和人一样,每个器物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跟我们当下的念头息息相关。造型没有任何参照物,器型的变化都很自由,只要拿起来方便、实用就好。”

在吴昊宇工作室,有两个展厅里,一个展示为生活而造的器物,穿过器物展厅进入陶艺作品展示空间,展示近年来吴昊宇创作的陶艺、雕塑、艺术家具等等。正如他所说:“我的工作室设计的动线,是一条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一种穿越。”这样契合了他经常提到的“穿越壁垒”,在吴昊宇所有的创作中,“一体同观”是他追求的一种整体的、辩证的创作理念。他认为不同的材料工艺和设计思维集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种整体的概念。这种理念体现了从有思到无思、从有题到无题、从有形到无形的辩证过程,最终达到一种独立的审美意趣。






出品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融媒体分中心

策划 | 牛彤彤

统筹 | 陈方

撰稿 | 梅落山

编辑 | 牛彤彤 罗雪辉 张雪莹

审核 |  王晓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于1956 年,是中国第一所高等设计艺术院校。此平台面向广大师生,发布讲座、展览、发布会等学术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