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水/墨
2024年秋季学期
实验,不只是科研工作者的事。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有这样一门广受欢迎的艺术课,学生们充分利用水墨的流变性、偶发性,结合各种材料、工具的运用在宣纸上开展“水墨实验”。短短四周时间,同学们创作出上百幅“充满惊喜”的绘画作品,也见证着自己点滴的求索与精进……这就是绘画系教授陈辉已开设了17年的《实验水墨》课程。
陈辉《岁月之遗痕》
时光追溯到2006年的夏天,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筹备组找到陈辉教授,试想运用水墨艺术来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以水墨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艺术神韵,彰显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文脉传承。从彩陶到青铜器,从漆器到三彩陶,从宋瓷到青花瓷,再到历代书画及北京的历史名胜……陈辉教授试图用水墨来表现这些中华文化瑰宝的形态转化过程。
陈辉教授为2008年奥运会实施的水墨实验
(图为水墨流动中,图像间转化生成的阶段性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他不断探索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新实验方法。在图像的转换与衔接过程中,他发现了那些偶发的流变之美,色墨交融、瞬息万变的神秘感和自然天成的实验效果。尽管进行了长达5个多月的水墨实验,由于技术上的难题,陈辉教授最终未能实现这一计划……我们最终看到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呈现的那几十秒钟凝聚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画卷,最终是以电脑制作的视频形式来呈现的。
在将实验水墨应用于国家服务的过程中,陈辉教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段经历不仅开启了他在2008年秋季学期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研究生选修课程及绘画系本科生《实验水墨》课程的教学之旅,而且为他未来近20年致力于实验水墨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确立了明晰的方向,还坚定了他在教学中系统研究实验水墨艺术的决心,激发了他在创作实践中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创作带动教学的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整体思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他也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和迭新,致力于开拓与时代同步的艺术新视野、新风貌和新品种。
陈辉《中国文化》
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马尔库斯·吕培尔茨先生参观
陈辉教授工作室,观看其作品《中国文化》
实验水墨课的开设,为同学们打开了一个充满无限想象和表现力的新世界。未曾经历过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构建出变幻莫测的新图式和新语境,大大增强了同学们对从抽象到具象、非具象至意象之间界限的判断与认识。此外,水墨与多元材料的碰撞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偶发奇妙效果的惊叹,以及对画面取舍存留、组合与重构的独立思考。虽然预期的想法和不确定的实验过程往往难以直接带来满意的结果,但同学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却能激发出超乎想象的精彩火花。令同学们欣慰的是,他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发现了新的领域,并明确了未来调整的方向。他们学会了“因形布势、因势赋形、顺势而为、妙得天成”的观察方法与实践手段。
陈辉教授感叹:“每次的实验水墨课,我看见了同学们的背影后面生成奇妙图像的过程。那些满地摆放的作业和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微笑让我动容。”同学们以情感的维度与自由轻松的状态,以无功利的态度、不重复的表现方式,畅游于天地自然之间,探寻世间万物的真趣。“我看到了他(她)们在艺术世界中对真实自我的勇敢追求,他(她)们大胆而坚定地努力寻求一个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他人,也不同于自己的本我。”
陈辉《恒古·天地》
在陈辉教授看来,要让学生在实验水墨课上确立作品的格调与品位,他们就必须深入了解美术史,并对当代艺术保持关注,从而作出恰当的选择与艺术判断。要建立艺术的个性,就需要注重文、史、哲的积累和对人生阅历的感悟。他告知学生:“艺术创作心灵不能枯竭、精神不能破产。勇于开启未知的天窗,艺术生命才能常青。”他在教学中强调:“艺术不能缺少想象,创作不能没有激情。无论你从事何类艺术创作,敏锐的感觉、准确的判断、激昂的状态以及直觉的表现,都是创作的有效路径。”他常提示和建议同学们孕育酿造这种积淀的情绪,捕捉某一刻与時俱来的瞬间感悟,一旦把握到位,就可能出现好的作品。而这种灵感正是实验水墨可能带来的神奇妙境。此刻不是描摹制作的工艺,而是直觉书写的情感。他说:“作品只有作为作者本身的真实写照,才有可能感化和打动观众、被观者记住。因为它是作者想说的心里话,所以真切感人。”
陈辉《石破天惊》
陈辉教授认为:“每种风格的诞生、每个新画种的形成,起初都是由创新实验开始的——它们是继承后的创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各具独具特色的个性塑造与品位格调的建立,启迪和激发人类心灵的震撼与感动。它旨在拉开彼此间的差异,彰显其独特的原创性,从而生发属于本我的艺术相貌特征。纵观美术史,毎次主流艺术的形成,最初都是由边缘转换过来的,等它强大深厚并广泛受到肯定成熟后,就成为了主流。伴随着历史的演变、时间的推移,继而又可能逐渐成为保守样式而被新的边缘艺术所取代,传统就是这样不断循环往复发展的,是在边传、边统、边演进着的……而实验水墨也是在边实验、边研究、边发展着的……”
陈辉为学生讲课
“实验”现场
陈博贤
《实验水墨》课程助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读博士生
陈博贤《南山诗韵》 陈博贤《暮烟晚歌》
意外与惊喜
陈辉老师为学生演示“水拓法”
为学生解读绘画中的“加减法”
趣味与探索
陈辉老师观摩学生课堂的“实验成果”
为学生示范“二次绘制”
反思与突破
陈辉老师为师生合作的作品签字盖章
在《实验水墨》课堂上,一批批青年学子洞悉着水墨艺术的流变与偶发之美,学习着老师在“顺其自然”间“化腐朽为神奇”的高超技艺,探寻着东方意韵在自我心性间生发的土壤……他们用艺术的天心唱着一首首水墨欢歌,用青春的激情奏响一支支水墨舞曲,无所畏惧地在宽阔艺术大路上向道而行,相信这艺术精神也将延绵不绝!
同学们参观陈辉教授工作室
2024秋季学期《实验水墨》课程师生合影
陈辉
Chen Hui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展览馆协会展示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
图文提供 | 陈博贤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陈博贤
审核 | 王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