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传播体系建设研讨会暨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召开

旅行   2024-11-22 18:46   北京  








2024年11月9日,文化遗产传播体系建设研讨会暨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文物学会指导,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研究所、擎先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承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国文创(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文博国际传播中心、吉林大学出版社作为支持单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副会长兼秘书长陆琼、副会长兼文化遗产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蒙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等出席会议,专委会部分副主任委员、学会会员,以及新闻传播、出版、考古、博物馆、文创、文旅等方面的专家和行业代表五十余人参加会议。



顾玉才在致辞中提出,阐释传播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传播体系建设要坚定树立文化自信、把握主流文化导向、夯实文化遗产传播的大众基础,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顾玉才致辞

杨冬江指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文化遗产的“活化”保护和创新传播的有效途径。作为中国首所艺术设计高等学府,学院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推动国家形象塑造和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学院师生在传统文化研究基础上,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的新方法,如在故宫数字展厅、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等项目中展现中华遗产魅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继续通过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推动跨文化传播,让中华文化遗产在全球展现其独特魅力,助力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杨冬江致辞

高蒙河提到,构建全方位、高水平的文化遗产传播体系,应该注重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三个方面格局的打造。

高蒙河发言

杜鹏飞认为,博物馆是文化遗产传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更应加强文化遗产传播的创新性表达。

杜鹏飞发言

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颁布,这一重要时刻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带来了新的法律依据和指导原则。新法的颁布不仅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也是文化遗产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契机。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琼对新修订法律做了初步解读。

陆琼发言

主题讨论中,中国旅游出版社张文广的《当代文化遗产出版赋能文化遗产活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烈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中的艺术与科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冷淞的《媒体融合,文旅融合影响下的视听内容创新发展趋势》、故宫出版社宋小军的《浅谈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实践—以宫囍项目为例》、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胡钰的《推动文化遗产当代传播的新视角》,共同就构建文化遗产传播体系中的数字融合、文旅融合、媒体融合、跨界融合、品牌创新等问题,发表了观点。

张文广发言

张烈发言

冷凇发言

宋小军发言

胡钰发言

专题讨论中,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文少卿的《AI考古与文化传播》、四川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刘庆华的《考古研学与文化遗产传播》、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曾凌颂的《“星火远航:百团赴百城志愿服务项目”探索与实践》、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马庆凯的《话语分析视域下我国西湖文化景观与英国湖区的传播体系对比研究》、上海文广集团东方文博国际传播中心马波的《何以中国:用初心点亮文教热爱与国际传播传承之路》,分别从科技考古、考古研学、博物馆教育、国际传播角度分享了文化遗产传播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会议期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和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专委会工作报告和年度文化遗产传播出版成果的发布。专委会秘书长宋雨晗汇报了专委会组织架构以及在研究、活动、出版、展览方面的工作情况。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琼、赤峰市宣传部部长乔雪峰、吉林大学出版社社长金江红、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成璟瑭共同发布了《东华门遗址》考古绘本、《红山古国》考古绘本,等文化遗产传播出版成果。

与会嘉宾还参观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沉浸体验了学校在文化遗产传播和教育方面的实践与成绩。




供稿 | 文化遗产传播专业委员会

清华美院交互媒体艺术研究所

编辑 | 罗雪辉 王辰玥

审核 | 王晓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于1956 年,是中国第一所高等设计艺术院校。此平台面向广大师生,发布讲座、展览、发布会等学术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