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科技双向奔赴,2024北京金融论坛热议科技金融

财富   2024-12-22 19:01   北京  

   关注 ▲财经新一线▲  一起聊聊财经这点事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创生态的搭建,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的深厚底蕴,同时也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强大助力。


12月20日,由《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北京商报社主办的2024年度(第十届)北京金融论坛暨北京金融业十大品牌揭晓活动在北京召开。围绕“经济大变局视角下的科技金融”这个主题,与会嘉宾共同梳理科技金融发展脉络,讨论现状与难点,展望未来路径方向。


聚焦科技金融发展,2024年度北京金融论坛特别报告《科技金融:路径与创新》也在论坛上重磅发布。报告不仅把脉了科技金融发展的最新政策方向,还就各类型硬科技企业的发展路径,就科技信贷、科创债券、科技保险等在内的各项金融工具最新探索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现。


面向当下,各方如何进一步打通科技金融难点及堵点?未来,金融服务科技如何增量扩面?我们在这场论坛中寻求解题之道。



01
金融与科技企业的双向奔赴


在过去一年的经济领域中,金融、科技都是高热词。科技金融不仅在五篇大文章里居首,更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和工具。


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在论坛伊始的致辞中表示,科技金融由“科技”和“金融”两个词组成,“金融科技”更关注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金融科技”不同,科技金融更强调金融服务科技。纵观百年科技史、经济发展史,不管是从0到1,还是1到10,还是10到100,金融的支持始终是科技企业生存成长的环境和养分,科技也是让金融资本快速膨胀最有力的催化剂。二者的关系鱼水相依。



随着全球化趋于碎片化,全球经济处于变局之中。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主旨演讲中预测,赤字比率会进一步提升,或会到4%的水平。明明表示,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中央财政还有一定的扩张空间。随着赤字比例提升,以及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有望进一步扩容,会支持2025年经济回升。在未来半年,或会迎来社融增速波动性回升。


就2025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来看,明明认为汇率会波动运行。他指出,从国内经济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对于人民币汇率有一定支撑,但目前仍处在强美元和美元指数高位的水平,所以对于主要的非美元货币会形成一定的压力,对于2025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总体不悲观,但汇率波动或仍较大。黄金方面,明明认为,随着未来整个美国的财政赤字比率进一步提升,发行国债进一步增加,仍然有利于黄金价格的上涨


在展望美国经济时,明明预计2025年美国仍然面临通胀压力,美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包括高通胀、高债务和高利率的并存。


在全球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时期的当下,科技创新的成本增加,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深化进一步提高了资本需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及非金融服务需求,将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促进科技的发展,另外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开拓潜在客户,增强与客户之间的黏性,进而从此前的拼价格、低水平竞争转向生态体系的竞争,构建核心的竞争能力。


同时,曾刚提出,科技金融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风险在于科技研发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科技、技术不断高速迭代过程当中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风险,实践中要把风险分成两个部分解决。一是风险的缓释,要把整个行业风险降下来,对此要大力发展政策性科技保险;二是风险的分担,可以通过不同的机构参与,把各自的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小冰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徐元春从大模型出发,分析了未来企业深层次的革新和变化。“整个大模型、Agent包括数字员工应用,正从最开始面向用户的交互、面向营销获客,慢慢走向更加深度的和核心业务流程的绑定,包括企业核心数据知识的使用,甚至更多的金融企业开始使用基座大模型基于自己的数据创建自己的企业大模型,垂直的行业大模型包括场景大模型让整个AI使用效率获得极大程度地提高。”


展望未来,徐元春预测,大模型正在快速走向一个应用的时代


02
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2024年,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成绩斐然。然而,一些挑战仍然存在,如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产品同质化、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等,呼唤行业共同破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的动力相对不足,如今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科技金融格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周期长、风险高、轻资产化特征明显,单一依赖银行信贷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因此,改善科技金融格局,构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势在必行。


正如玻色量子创始人&COO马寅表示,银行投资机构在面对高风险、长周期回报的硬科技项目时显得较为谨慎,尤其是对上市预期不明朗的项目。此外,险资对营收规模和融资轮次有较高的门槛,这使得早期阶段的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相反,券商基金和产业投资方则表现出更高的活跃度,尤其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这些机构更愿意参与具有代表性的硬科技企业投资。


可以看出,核心原因依旧是科创企业自身的高风险特征和轻资产特征,使得银行传统的授信手段难以充分适配,必须进行风控模型的创新,来更好地评估科创企业风险。“希望银行体系能够跟进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马寅说道。


从银行到保险机构,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各方如何进一步打通科技金融难点及堵点?在以“如何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多家金融机构积极表态。重庆富民银行行长赵卫星提出,服务科创企业需要建立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科产融”生态圈。



保险支持方面,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骁勇表示,保险公司未来在科技保险领域要聚焦产品创新、模式创新、金融长效支持等方面共同发力,满足科技创新和科创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顾骁勇认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多样,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型已难以适应科技保险的需求。保险业必须借助与科技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共同合作制定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


在创投领域,盛景嘉成创始合伙人刘昊飞提到,年内多项政策提到发展耐心资本。当前政策的支持反映出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也说明国家意识到了创投的重要性。这表明,国家正通过政策手段对行业秩序进行重整,旨在实现良币驱逐劣币。未来,非专业机构将逐渐退出市场,而专业机构能够跨越周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支持。


当然,利用科技手段赋能,更好助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也将成为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当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真正融合时,我们才能在科技金融领域找到一条有效发展之路。”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解琦认为,从目前来看,科技赋能商业银行是毋庸置疑的事,各家商业银行聚焦产品端、业务端、流程端进行科技赋能实践。


03
财富管理风向转变


在过去的一年,“财富管理”正成为高频词汇。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意识到财富保值的重要性。



在“低利率下财富管理新方向”的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大众资产配置偏好、产品创新途径、投资市场趋势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长城人寿保险总经理王玉改提到,从全球来看,很多国家已经走过了低利率时代,这些国家在走过低利率时代时,寿险保费反而呈现了上涨的局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在低利率时代居民财富管理的风险偏好逐步从创富转向守富,财富安全是财富管理的主要目标,资产配置偏好更加稳健。


嘉实财富总经理助理张吉华同样认为,低利率环境下,家庭个人理财由关注复利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流动性安全和落袋为安,注重实现全家庭生命周期的目标达成。工具方面,客户对于跨地域、跨资产、多币种的解决方案接受度变得更高,认为这些工具和方案能够帮助分散风险,降低不确定性的冲击。


各类金融机构也在纷纷响应市场需求,加大在稳健型投资产品领域的投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技术创新等方式,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客户的投资预期呈现多元化,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我们致力构建一个科学、量化的资产配置体系,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赵忠哲在论坛中介绍了招商银行致力构建的科学、量化资产配置体系。


为了应对低利率带来的压力,财富管理机构纷纷加大对创新投资产品的开发力度。信银理财投资研究部副总经理李伟华在论坛中提到,信银理财加大了对含权产品的布局,以期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收益来源。为了应对权益市场的波动性,信银理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严格控制仓位、加强止损止盈机制、采用成本保本策略,充分利用套期保值工具来降低风险。


工银理财研究部副总经理宋玮表示,展望明年,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总体上应当坚守安全资产,控制整体风险敞口,同时平衡好风险资产内部结构。利率方面,中长期来看债市牛市仍延续,长期有利于银行理财;权益方面,A股中长期配置空间和机遇将更加突显,其中应重点关注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红利与央国企改革等主题。



“总体来看,低利率时代对财富管理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资产配置、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应对。同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秩序的重整也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宁威总结表示。


04
探索全新方法论

排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的科技金融,在全球经济变局之中,如今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与强调科技赋能金融的“金融科技”不同,当下的科技金融,更强调金融服务科技,要为科技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提供资金支持和解决方案,为科技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的多元化接力式融资服务。如何深刻理解这一议题?从监管到金融机构到科技企业,赋能科技创新发展还有哪些新可能?论坛中,北京商报重磅发布2024年度北京金融论坛特别报告《科技金融:路径与创新》。



报告提到,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科技金融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底科技金融纳入“五篇大文章”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炉,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也纷纷响应,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报告显示,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如今已基本形成,覆盖了从货币政策工具到财政支持的多层次框架。另从微观层面看,科技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和针对性逐步提高,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正如论坛现场多位嘉宾所言,报告也指出了当前科技金融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典型问题包括,多数科创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常面临经营利润与现金流为负的状况,债权融资艰难,银行传统信贷评价与科技企业实际发展易错配;直接融资在融资结构中占比不高,并面临着创新型企业债券融资受限、长期资金投入不足、民间资本活跃度不高、“募、投、管、退”渠道不通畅等问题。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看来,未来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发挥风险资本作用、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壮大耐心资本、做好外资引入工作等方面。


打破困境,呼唤行业多方参与。科技企业要“两条腿并行”;以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并深度赋能;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以创投和耐心资本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也应找到最适合的路径。


论坛最后,2024年度北京金融业十大品牌正式揭晓。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国人寿北京市分公司、新华保险北京分公司、中金公司、度小满获此殊荣。




文/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董晗萱

END






最近文章回顾:

点“知道”直接扣款,揭秘助贷平台“会员费” 猫腻

网络金融信息“拨乱”②|不断变异的“债务规划”毒瘤

【金融观察】打好量化监管牌


点个“在看”每天收到最新资讯!

财经新一线
北京商报旗下新媒体。即时、深度、专业 —— 一线报道,把握金融最前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