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基层党建触点,是提升末端双向感知力的关键所在。我们从末端组织体系布局、阵地载体建设、组织活动机制等方面分类施策,构建起末端信息获取、处理、反馈“微循环”,让基层末端毛细血管充盈“以百姓心为心”的温热血液、跳动“紧紧跟党走”的奋进脉搏。严密组织贯通“中枢点”。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理论宣讲“五进”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居、进农户、进田间、进企业、进合作社,持之以恒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引领航向。落实“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要求,扎实抓好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示范”建设,统筹镇(街道)、村(社区)、两新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10大领域,明确支部建设、组织生活、发展党员等8个方面的工作标准,分类评选推广发展富民、优化治理等100个示范支部典型案例,促进基层党组织保持自我发展、服务群众的旺盛“生命力”,激发各板块拼图叠加、美美与共的整体效应。建立领导干部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创新构建市委常委“10+2”常态化挂钩联系工作体系,建立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支部联系点109个,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全部下沉、主动跟进,“身入”更“心入”,“找题”更“解题”。做优载体提升“活跃度”。建优联系群众前沿主阵地,每年由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带动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全面提档升级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有诊疗器材、有村邮站点等“十有”微服务,试点建设乡村便民服务综合体,通过办好乡间里弄“关键小事”补足弱项短板,引导老百姓常跑村部享服务、聚在周边忙致富,在聚人气常联系中切实增强组织凝聚力、群众获得感。坚持党领导下的“多网融合、一网联动”,整合党建、政法综治、民政、城管等“一张网”,自下而上建立起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责任网络,支部建在网格、资源汇聚网格、活动融入网格,各项工作、各类资源在网格中“一网揽尽”,同心筑牢家门口的“红色哨点”。倾情关怀办好“微实事”。市县两级设立党内关爱专项资金,动态建立“暖心关怀重点对象库”,村村设立党组织关爱资金,将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困难党员群众的心坎上。落实社区党组织每年20万元为民服务专项经费,办好系列便民惠民项目,通过温馨关爱“小切口”赢得群众点赞“大拇指”。连续12年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每月20日列出活动清单、明确活动要求,村(社区)“两委”向党员群众述职,群众向组织建言献策,将基层组织生活与宣传凝聚群众、联系服务群众有机结合,面对面交流互动、心连心协力发展,实现党员教育生动化、为民服务常态化。
二、强化担当意识、聚合梯队资源,提高末端持久执行力
我们聚焦“事”的需要、做好“人”的文章,全力锻造有激情、善作为的基层队伍,持续激活末端“红色细胞”。突出激励鼓励“驱动”。积极构建村干部星级化、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两新党务工作者专业化的“三分三提”管理体系,建立分级准入、精准培育、考核管理、激励约束、动态调整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带头担当作为。探索实施“百名创业支书”培育计划,遴选103名具备一定经济实力,或掌握特色种养有一技之长,或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党员能人,到经济相对薄弱村担任村书记或第一书记,持续向基层末端最薄弱处蓄力扩容。突出沉入融入“拉动”。推进千名年轻干部下基层、到园区、进机关,市本级首批集中选派122名年轻干部进行市县双向交流任职挂职,51名两新组织年轻党员出资人到园区、镇街及涉企部门,50位名校优秀生到乡村振兴一线、产业链上挂职锻炼,同步安排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名校优秀生“青蓝结对”成长导师,选聘228名熟悉农村、关注农业、了解农民的“强村菁英”,回乡投身强村富民、参与村务管理,把更多有潜力的“新苗”嫁接到末端枝头,融合催生更多促发展惠民生的“硕果”。突出日常经常“推动”。持续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推广“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吹哨响应模式,深化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三提三知”群众工作法,常态化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打造党群共同体,编织惠民“红心圈”。
三、坚持克难求新、导入发展磁极,提优末端内生创造力
向问题叫板,才能让群众叫好。我们强化“党建+”思维,紧扣农村和城市两大基本盘,全力攻难点、破堵点,充分发挥基层党建激活、配置、优化末端要素磁力效应,探索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破题之钥”。放大政策“驱动效应”。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制定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1+6”政策体系。在总体思路上,坚持组织、项目、人才“多维用力”,进一步把职责任务细化到单位、明确到支部、分解到人头。在具体路径上,以“党建+产业”创业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统筹财税、金融、土地、人才资源,总结推广农村支部“强村十八策”、“强村十八招”,建好用好“乡村振兴·创富贷”,开展集体增收项目大赛,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放大培育“赋能效应”。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培育,既依托全市128个烈士命名镇村打造“实境课堂”,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又立足走好四个“绿色盐城”发展路径,创新设置“云端课堂”、“云端夜校”等平台,组织赴浙江湖州等地开展基层治理、实用技术等“订单式”业务培训,促进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双提升”。拓展培训教育范围,致力农民“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型,选定100个村开展网络直播培育试点,让农民成为新主播、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在共同富裕新赛道上跑出“红色加速度”。放大治理“乘数效应”。围绕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集成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创新,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先锋指数”,实施系列暖“新”行动,全面推进“红色物业”、“盐小哥”兼职网格员等工作,创树“盐路红旗飘”、盐阜快递先“蜂”、“盐阜骑士先锋”等特色党建品牌,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街道、“红色物业”示范小区、网格化党建示范社区,形成到底到边、共建共享、创新创优的融合工作格局。
四、注重塑形增效、放大导向效应,提振末端同频辐射力
我们紧扣末端关注焦点,一手抓制度刚性落实、一手抓意识内化养成,减负增效一体谋划、规范示范同向推进,铺展凝神聚力深矩阵,辐射同轴共转正能量。扎紧制度“笼子”,“立”中增动力。连续实施“基层基础强化年”、“规矩规范提升年”行动,建立“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实体化运作,完善“一肩挑”后村级领导班子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村务公开工作,严格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制度,以清朗正气融汇发展和气。协同抓好村(社区)减负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组织部门44条具体落实措施,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负面清单,打破文山会海、表来表去,让基层着上轻装、能挑重担。拉紧考核“尺子”,“比”中争一流。持续深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七一工作法”,推行各级书记抓党建“全流程督促考评”、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等方式,串起一贯到底上下链条,联起一心协力推进态势,考出一线创优价值导向。围绕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行动,以硬核担当接受实战检阅、经受重大考验。吹响示范“号子”,“晒”中树标杆。突出末端“关键少数”典型引领,搭建交流平台、比武擂台和风采晒台,在经验分享、智慧碰撞中争当创业带富“领头羊”。抢救性编撰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口述史”,深化寻找老支书精神,大力释放身边榜样示范效应,选树徐荣春、刘怀仁、李晓霞等一大批受群众认可的模范典型,努力实现用好一个、激励一批、带动一片。
欲茂其末,必深其根。实践证明,始终秉持末端落实的价值取向、末端发力的行动指向、末端求效的评价导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和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厚植党的组织优势、彰显党的政治优势,就能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先锋战斗力、抓出发展生产力,以“党建红”的鲜明底色辉映“发展美”的浓烈亮色。我们将拿出向下聚焦的长劲、向内聚合的韧劲、向前聚力的干劲,合力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出新出彩,为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为中共江苏省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来源:共产党员网 《党建研究》202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