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
作者:缴蕊 等
责任编辑:檀秋文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电影》2024年第8期
核心裂变:当代欧洲电影中家庭议题的变奏
缴蕊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中心研究员
提要:几十年来,随着欧洲社会家庭观念和婚姻形态的变化,以婚姻-血缘为核心的家庭结构已不再是绝对主流。随着独居、丁克和单亲家庭的普遍化,核心家庭逐渐裂解成更小的单元。在第四波女性主义思潮和后#MeToo时代的背景下,欧洲电影对家庭的呈现也出现了新的面貌。以《坠落的审判》为代表的影片实践了对传统性别视角的反转,在父权家庭制度消解的文化语境中重新审视婚姻困境。《晒后假日》《偶得回响》《汉娜》《道别派对》等影片则让家庭中的孩子和老人浮出水面,提供了更多刻板印象之外的生活模式和家庭图景,更新了人们对当代婚姻与亲情关系的认知与想象。
关键词:欧洲电影 核心家庭 女性电影 亲子关系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8期第89页
21世纪德国“二战”电影的叙事特征及文化属性
黄羽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
提要:“二战”题材电影在德国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21世纪的德国“二战”电影在创作视角、叙事技巧和文化内涵上均有所拓展和创新。本文从真实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三方面分析此类电影的叙事特征,从罪责审视、大屠杀和流亡记忆以及“平庸之恶”三方面剖析电影的文化属性,探讨德国“二战”电影在当今社会语境中的警示作用——战争绝非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的解药,人类应当从苦难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关键词:德国电影 “二战”题材 叙事特征 文化属性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8期第96页
现代性的“调和”与后现代化中的“博弈”
——怀旧主义视域下的“新芬兰电影”研究
蔡晓芳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刘璀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提要:1999年起始,芬兰电影业出现了一股热潮:其国产电影在当年取得史上最高票房,电影院上座率出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大增长。这批电影连同活跃在21世纪的阿基·考里斯马基等人的一些重要作品,推动了“新芬兰电影”的生成与发展。“反思性怀旧”是“新芬兰电影”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怀旧模式既传达了对现代时间概念的反叛,以个体面对历史漩涡的自我调和来反映失落的公民话语权;同时,也试图冲破后现代空间逻辑的枷锁,在国家主体的政治话语和资本主义制度之外创造一种博弈立场。
关键词:“新芬兰电影” 怀旧主义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时空表征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8期第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