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大思政课”实践风采 | 纤纤不绝“长”修复,研究不止“春”再生——对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的生态修复与再生研究

教育   2024-10-22 15:20   吉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目标之一是“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托吉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晶晶老师的指导下,2024年9月29日,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生生不息”实践团队的六名同学丁家鑫、沈泽瑞、阿娅提、孙瑜含、侯欣然、赵恩琪来到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开展调研活动。

小组成员来到水文化生态园

01

东北工业遗址的生态修复

吉林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在中国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修复与再生,也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践行具有适应性、可循环性、有效率的绿色发展理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9月29日,小组成员来到长春水文化生态园进行实地探访、随机问卷调查及现场采访。现场小组成员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关于长春市水文化生态园的调查问卷,线上收集80份问卷,线下发放80份问卷,共计160份问卷。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对工业遗址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只有15%的人了解并且参观过很多次,97%的人认为国家对于工业遗产的修复是有必要的,91%的人期望生态修复项目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由此得出结论,对长春水生态文化园改造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本小组试图通过探究水生态文化园成功改造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吉林省其他老工业基地的再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启示。

02

从净水厂遗址到水文化生态园的蝶变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的前身是长春市第一净水厂,始建于1932年。净水厂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当时的工业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其庞大的沉淀池、过滤池、厂房等设施,不仅是实用的工业建筑,更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历史遗迹。这些建筑见证了长春工业发展的历程,是不可多得的工业遗产。

长春市第一净水厂在城市供水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长春市民提供了清洁的饮用水,保障了城市的正常运转。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净水技术不断更新,但这座老净水厂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却无法被取代。

在160份问卷中,其中以18到25岁居多,30岁以上占比40%,职业以学生和退休人员居多,长春市水文化生态园在工业遗产的改造再生过程中,不仅很好地保留了历史工业文化,而且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过程中,市民表示:“从净水厂到水文化生态园的转型改造极具创新性和独特性,让人眼前一亮。”

03

水文化生态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修复

园区内的生态网络巧妙地将原有的地形如冲沟、建筑、森林、露天水池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并增设了多样的社交空间,打造了完整的游览体系。林间的空中栈桥不仅为游客提供了非凡的体验,也为野生动植物创造了栖息和迁徙的路径,构建了人与自然生物和谐共处的生态格局,成为城市生态融合的标杆。设计上,道路形式与园区的湖泊、茂密森林、斜坡等地貌特征及人们的需求相结合;在整体规划中,确保了各区域植被的持续生长,有效保护了动物栖息地,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160份问卷中,85%的人认为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的建立对保护生态文明作出贡献,90%以上的人认为应该遵循生态平衡原则,80%以上的人认为植被恢复、水体治理、土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做得很好。通过现场对市民游客的采访得知,市民们对水文化生态园的生态修复较为满意,认为水文化生态园的生态修复使整个区域的植被系统得以存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动物的居住环境,还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4

水文化生态园的活化与再生策略

随后,小组成员来到了水净化工艺博物馆,博物馆内注重对场地内净水设施和建筑群的保护与修复,保留了原有的大树、工业建筑和净水池等元素,让市民了解净水技术的同时,体验80年前的环境,加深对场地历史的认识。改造后的蓄水池成为市民与历史空间互动的焦点。场地上的废旧机械被重新利用,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引发了市民与环境的新对话。通过整体修复与局部改造的方法,既保护了历史脉络,又为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为传承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贡献。

水文化生态园有大片的草坪娱乐活动区。水文化生态园的设计巧妙结合了原有的沉淀池,其顶部变身为一处多功能草坪活动区,与建筑及艺术装置共同构成了公园的中心舞台,举办展览、音乐会等城市活动;而密林中的废弃硬化区域则改造为儿童游乐场和古树下的休息区。这些原本废弃的空间焕新为充满活力和艺术氛围的城市公共区域,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的多样化需求,为生态园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小组成员还来到了坐落在园区中的咖啡馆体验美食,咖啡馆内装饰与园区风格一致,随处可见的绿植、透过大落地窗能将园区美景尽收眼底,体验咖啡的同时还会收获园区周边,水文化生态园的商业发展也为其发展注入活力。

在160份问卷中,80%的人认为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应该增加商业项目,50%以上的人期待体验咖啡店,80%的人期待博物馆文创。由此可见,水文化生态园的商业项目目前是较为成功的,同时水文化生态园可以增加相应项目以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05

水文化生态园对历史文化的延续

“水波楼”以其保留原有结构内墙,外立面采用水波设计,巧妙呼应主题;而与之相映成趣的立体停车楼,其外立面以“树影剪裁”为设计灵感,展现了对原始生态园林的尊重,老建筑与新文化的创新性融合初见一斑。

在园区的各个角落,工业风和创意雕塑也随处可见:森林中的螺丝马、路边的轴承车、喷水的铜人、以钢铁为馅的巨型水饺……这些艺术品均由老水厂遗留下的零件制作而成。利用场地原有工业构件塑造个性鲜明的艺术装置,遍布整个园区,不但保留了供水的记忆,还营造了园区浓郁的艺术氛围。同时,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项目施工单位在改造、新建原有建筑时,用的都是老建筑拆下来的旧红砖,或是加上适当的工业元素装饰,尽可能地还原老工业建筑风貌。

在160份问卷中, 98%认为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生态与文化交融重要,80%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保持“老旧建筑”的原汁原味,传扬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因素。得出结论,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在改造过程中的“修旧如旧”原则是必要的,同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抓住时尚热点,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实践组自思政课实践项目开展以来,积极研究,精心筹备,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在思政理论课的内容基础上围绕“生态修复”进行。实践活动突出主题,展现长春特色,极大地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思政小组通过生态园的分析,切实感受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坚持绿色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贡献。


作者/丁家鑫 孙瑜含

指导教师/马晶晶

编辑/刘凌子

初审/孙慧

复审/徐明

终审/高月

出品/思政课实践教研室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大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