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大思政课实践风采 | 只此青绿,长留春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之探访长春市生态建设发展实例

教育   2024-10-16 12:44   吉林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了深入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论,思政小组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都青老师的指导下,2024年10月1日至10月2日,法学院2023级的部分同学来到了吉林省长春市水文化生态园和九台区马鞍山村开展调研活动。

思政团队来到水文化生态园

枝繁叶茂的原生态古树,设计精妙的下沉花园,工业遗址通过改造获得艺术新生。这是一个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水、利用水、善待水、亲近水的好去处……它就是地处城市中心的“世外桃源”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园内古木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前身是始建于1932年的长春市第一净水厂,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南岭水厂”,在2015年迁址后,这里就留下了全国难得一见的稀缺资源——35万平方米生态绿地和一处不可复制的净水工业文化遗址。

日伪时期南岭净水厂旧址

10月1日上午,同学们来到长春市水文化生态园:漫步园内,我们同茂密的植被共呼吸、感受涓涓水流起伏的节奏、与历史遗址共鸣、赞叹别具一格的红砖建筑和雕塑……希望从中探寻工业文明和水文化交相辉映的秘密,城市人居与自然风光和谐共生的答案。

红砖建筑——10号楼

森林长廊两旁葱郁参天的浓绿首先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据相关资料显示:水文化生态园区绿化率达80%,植物种类达51种,古树名木较多。南部主要有山丁子、油松、红松,中部主要有旱柳等。丰富植被与岭地地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生态小气候区”。秋冬之交,早红与晚绿的枝叶交叠,随着凉爽的秋风簌簌闪动,为人们带来舒爽闲适的体感——树下,三三两两的行人或周末外出放松的小家庭谈天嬉笑,或是应好友、恋人之约并肩而行、慢步无言。

思政团队漫步于森林长廊

行至下沉雨水花园——景观化的雨洪管理系统,我们惊叹于其功能性与观赏性的完美融合。这一切通过对天然地形、自然植被以及原有厂区管网、沉淀池等储水、制水系统的综合化再利用实现。花园东西向高差约28 m,土地软化面积超过90%,大量露天和隐蔽水体空间天然存在,建造者将其与原本的管网体系、新给水设施进行系统性重组,活化了原有的沉淀池、管网,便利雨水储存与流通。同时路面铺设渗水材料、植草沟,便于地表径流收集和初次过滤,创造了具有储存、净化效果的雨水花园,实现了不同时节区域水供给的自我平衡。在参观过程中,一位小朋友还兴致勃勃地向我们演示了园内输水机械装置的操作方法。

下沉雨水花园全景

小朋友们正在操作输水装置

除了自然风光,园内也不乏以工业文明为底色的、颇具现代化审美的艺术创造。原第一净水车间等11栋文保修缮建筑保留其原有红砖风格,其他建筑则根据原有空间特性以及重要性,采用了修缮修复、装饰设计以及改造扩建的三种设计方法,最大程度减少了二次开发对原生环境和历史遗迹的破坏。漫步园中,浓浓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利用工业建材打造的现代化艺术空间

与水文化生态园的发展有共通之处,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同样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基点,积极挖掘区域内生态文化资源,于发展困境中开辟新路,谋求变局,经过多年发展先后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各项荣誉。

实践团队大量查阅资料了解到:马鞍山村依山而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曾经的村庄以开山采石为主要收入来源,生态资源破坏严重。马鞍山村转变发展引擎,以生态资源为“致富密码”,实现了从“泥土村”到“鲜花村”的华丽蜕变。

实践团队乘坐大巴前往马鞍山村

马鞍山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为了揭开这个小山村的“神秘面纱”,实践团队第二天踏上了马鞍山村寻访之旅,据当地村民讲述,原先“卖资源”的路子根本行不通,村庄乘着农村土改的东风,流转耕地资源,带动了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产品的增质创收,还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建设现代智能温室,实现“南果北种”,发展起了现代生态农业。实践团队一路走访,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静谧闲适的田园民宿、充满欢声笑语的主题乐园以及红色教育基地等设施应有尽有,在去往参观当地生态乐园的街道上,村民们利用绿色农产品发展了乡间集市。

“南果馆”现代化智能温室远景

“过去的时候农产品根本不好卖啊,如今真是赶上发展的好时机了,自家农副产品自从马鞍山村火起来之后卖得越来越快了,瞧,这榛子都是自家种的,特别新鲜”,村民怀大伯脸上洋溢着笑容如是说。看到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足了起来,团队同学们对马鞍山村的生态致富密码也有了更切实的体会。

村内玉米大获丰收

乡间集市上个头饱满的榛子

马鞍山村依托生态资源建设成了一体化的国家级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漫步在这鲜花盛开的山村,团队成员们醉心于这幅诗意栖居的生态画卷,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才是发展致富的最大底气,只有这样才能着力建设“山青、地净、村靓、屋美”的生态宜居乡村,这次生态绿色之旅,实践团队感受颇丰。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发现水园和马鞍山村的发展有共通之处,它们都通过生态保护和治理,盘活自然资源打造人文景观,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思政小组通过对一城一乡发展实例的分析,切实感受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绿色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与任务,更应以青春实践投入生态文明建设,描绘祖国靓丽的生态画卷。


作者/杨诺轩 苏一欣

编辑/刘凌子

初审/都青 孙慧

复审/徐明

终审/高月

出品/思政课实践教研室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大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