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大思政课”实践风采 |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之拜谒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

教育   2024-10-18 17:10   吉林  

2024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革命烈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的设立并不意味着仅仅把纪念局限在某一天,更是为了世世代代不能忘却的纪念。在第十个国家革命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依托吉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郝玲玲老师的指导下,行政学院的部分学生来到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在抗美援朝以及所有在革命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学习抗美援朝精神。

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坐落在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占地面积80公顷,集中安葬了早期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912位。其中,无名烈士524位,朝鲜人民军烈士79位,另有较早参加革命、建国后逝世的老干部60位。

熠熠生辉行动组抵达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

长春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抗美援朝参战人数和牺牲人数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结合前期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熠熠生辉行动组全体成员先后参观了长春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其中陵园内又设有散葬烈士墓区、无名烈士墓区、朝鲜人民烈士墓区以及纪念碑,探访展馆、缅怀先烈的同时,我们进行了思政课的讲解拍摄。

散葬烈士墓迁移纪念雕像

无名烈士纪念碑

本次“场馆中行走的思政课”纪念馆内讲解部分,重点放在由长春起义的五十军以及汉江防御战上。五十军,前身为国民党六十军,抗日战场上的台儿庄一役,其英勇抗击日军,伤敌过万。解放战争中,因非中央嫡系,装备简陋,曾被贬为“熊军”。1948年10月,不满国民党政策的曾泽生将军率部在长春起义。1955年,他成为新中国唯一非党员的开国陆军中将。起义后,五十军虽装备不足,却在彭总的信任下,承担起汉江防御的重任。三次战役后,补给线的延伸成为我军面临的棘手问题。彭德怀总司令审时度势,决定调整战略,整固防线,筹备后续行动。美军趁此间隙,判断我军补给捉襟见肘,意图借机反击以图翻盘。1951年初,美军集结重兵,涵盖5个军、16个师及3个旅,配以空降团与炮、坦、航空兵,共约23万,分东西两线发起猛攻。面对这一挑战,我军采取“西顶东放”策略,以第五十军与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在西线构筑防线,诱敌深入东线,伺机包抄。面对敌我力量的显著差距,五十军利用坑道战术,采取“前轻后重”的兵力部署,以少量兵力抵御敌人,主力藏于山后,适时出击。汉江五十天的坚守,五十军以三万之众,对抗23万联合国军,成为“共和国之盾”。在白天失守的阵地,夜间即组织反击,恢复工事后,次日再次防守,如此循环,直至每一个连队都已英勇牺牲。

小组成员倪佳烨介绍第五十军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我们奋勇前进。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深刻阐述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实践团队成员在长春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献花

结语:于盛世中华之怀抱,我辈青年方能茁壮成长,与祖国并肩前行,共绘未来绚丽篇章。幸福生活似晨露晶莹,得之不易。铭记往昔烽火岁月,方能心怀敬畏,步履坚定向前方。如今我们手捧一束鲜花,绚烂如霞,尽献于烈士碑前,此花非仅草木之香,更是我辈赤子之心、涓涓之情。烈士之魂,璀璨如星,照亮历史长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铭记心间,世代传颂,永不忘怀!


作者/曲比曲哈

编辑/刘凌子

初审/郝玲玲 孙慧

复审/徐明

终审/高月

出品/思政课实践教研室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大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