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快乐语文天地初中语文资料表
(点击下面蓝字即可查看)
七上电子课本 | 八上电子课本 | 九上电子课本 |
七下电子课本 | 八下电子课本 | 九下电子课本 |
学生习作 | 初中名著 | 同步训练 |
单元作文辅导 | 中考作文 | 2023初中作文 |
七上教学视频 | 八上教学视频 | 九上教学视频 |
七下教学视频 | 八下教学视频 | 九下教学视频 |
2023中考 | 中考古诗词 | 初中文言文 |
七上朗读材料 | 八上朗读材料 | 九上朗读材料 |
七下朗读材料 | 八下朗读材料 | 九下朗读材料 |
七上图文解读 | 八上图文解读 | 九上图文解读 |
七下图文解读 | 八下图文解读 | 九下图文解读 |
往期链接
最新2024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及教材变动情况说明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
微课视频
电子课本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代表作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卖油翁》《采桑子》《踏莎行》《蝶恋花》等。
二、故事背景
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运动,遭到保守派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三、课文翻译
1.环滁 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
诸:各个,众。
尤:格外。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坐落在高处。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辄:就。
号:取别号。
意:情趣。
乎:相当于“于”。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领会。
寓:寄托。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释
而:就,连词,表顺承。
云归:云聚拢。
暝:昏暗。
晦:阴暗。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秀:草木茂盛。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水落而石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往:上山。
穷:穷尽。
译文:又如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之时,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3.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注释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应:应答。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
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
临:在……旁。
渔:钓鱼。
洌:清澈貌。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前陈:在面前摆着。前,在面前,名词作状语。
酣:尽兴地喝酒。
丝、竹:泛指音乐。
中(zhòng):射中。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
苍颜:脸色苍老。
弈:下棋。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译文: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 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已而:不久。
从:跟随。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去:离开。
乐:欢乐。
乐:乐趣。
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述:记述。
谓:为,是。
译文: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四、问题解疑
1. 开头对醉翁亭周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引出本文描写的对象;②点明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③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两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
3. 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了什么方式?
都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朝暮之景”分写的是从早到晚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的是“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四时之景”分写的是由春到冬的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的是“山间之四时也”。
4. 这幅“太守与民同乐图”可以分为几个画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其余是陪衬。
5.从滁人出游的场面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为什么先从滁人游写起?
①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政绩斐然。②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为写后面的三幅图画作铺垫,引出了下文的太守醉。
6. 结合全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①不胜酒力;②与民同乐;③陶醉山水;④为自己的政绩而陶醉。
7.“醉能同其乐”,请你谈谈醉与乐的关系。
“醉”与“乐”是统一的。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是表象,“乐”是本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五、课文主题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百姓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醉翁亭记》课件ppt
同步练习
第12课《醉翁亭记》
一、基础知识(20分)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林壑尤美:尤其,特别。
B.寓之酒也:寄托。
C.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D.苍颜白发:颜色。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山水之乐”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名之者谁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水陆草木之花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B.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D.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造。
B.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6.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⑤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A.④⑤①③② B.⑤④③②①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②③①
7.按要求默写句子。(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若夫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回答后面问题。(15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四时之景不同( )
(3)泉香而酒洌( )(4)觥筹交错( )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而”字与例句“往来而不绝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蔚然而深秀者
B.日出而林霏开
C.朝而往,暮而归
D.人知从太守游面乐,而不知人之乐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2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庐陵欧阳修也。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佳木秀而繁阴 秀:
(2)山间之四时也 时:
(3)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
(4)前人之述备矣 备: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3.请分别写出两段选文中表达观景时的感触的句子。(4分)
4.请从内容、景物特点和写作角度三个方面说说两段选文写景的不同之处。(5分)
参考答案
一、1.D
2.C
3.C
4.B
5.B
6.D
7.(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2)日出而林霏开
(3)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
(一)1.(1)命名、取名
(2)助词,译为“的”
(3)清
(4)交互错杂
2.C
3.B
4.(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5.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1.(1)茂盛
(2)季节
(3)代词,那
(4)全面,详尽
2.(1)像那太阳出来以后,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虽然如此,那么(岳阳楼)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
3.【甲】文: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乙】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内容、景物特点:【甲】文写的是琅琊山山景,秀美多变;【乙】文写的是洞庭湖水景,阔大壮观。
写作角度:【甲】文仅从时间角度写早晚、四时之景;【乙】文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写景。
微课视频
电子课本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代表作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卖油翁》《采桑子》《踏莎行》《蝶恋花》等。
二、故事背景
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运动,遭到保守派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三、课文翻译
1.环滁 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
诸:各个,众。
尤:格外。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坐落在高处。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辄:就。
号:取别号。
意:情趣。
乎:相当于“于”。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领会。
寓:寄托。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释
而:就,连词,表顺承。
云归:云聚拢。
暝:昏暗。
晦:阴暗。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秀:草木茂盛。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水落而石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往:上山。
穷:穷尽。
译文:又如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之时,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3.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注释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应:应答。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
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
临:在……旁。
渔:钓鱼。
洌:清澈貌。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前陈:在面前摆着。前,在面前,名词作状语。
酣:尽兴地喝酒。
丝、竹:泛指音乐。
中(zhòng):射中。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
苍颜:脸色苍老。
弈:下棋。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译文: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 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已而:不久。
从:跟随。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去:离开。
乐:欢乐。
乐:乐趣。
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述:记述。
谓:为,是。
译文: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四、问题解疑
1. 开头对醉翁亭周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引出本文描写的对象;②点明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③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两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
3. 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了什么方式?
都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朝暮之景”分写的是从早到晚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的是“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四时之景”分写的是由春到冬的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的是“山间之四时也”。
4. 这幅“太守与民同乐图”可以分为几个画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其余是陪衬。
5.从滁人出游的场面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为什么先从滁人游写起?
①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政绩斐然。②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为写后面的三幅图画作铺垫,引出了下文的太守醉。
6. 结合全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①不胜酒力;②与民同乐;③陶醉山水;④为自己的政绩而陶醉。
7.“醉能同其乐”,请你谈谈醉与乐的关系。
“醉”与“乐”是统一的。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是表象,“乐”是本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五、课文主题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百姓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醉翁亭记》课件ppt
同步练习
第12课《醉翁亭记》
一、基础知识(20分)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林壑尤美:尤其,特别。
B.寓之酒也:寄托。
C.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D.苍颜白发:颜色。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山水之乐”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名之者谁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水陆草木之花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B.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D.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造。
B.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6.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⑤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A.④⑤①③② B.⑤④③②①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②③①
7.按要求默写句子。(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若夫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回答后面问题。(15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四时之景不同( )
(3)泉香而酒洌( )(4)觥筹交错( )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而”字与例句“往来而不绝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蔚然而深秀者
B.日出而林霏开
C.朝而往,暮而归
D.人知从太守游面乐,而不知人之乐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2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庐陵欧阳修也。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佳木秀而繁阴 秀:
(2)山间之四时也 时:
(3)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
(4)前人之述备矣 备: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3.请分别写出两段选文中表达观景时的感触的句子。(4分)
4.请从内容、景物特点和写作角度三个方面说说两段选文写景的不同之处。(5分)
参考答案
一、1.D
2.C
3.C
4.B
5.B
6.D
7.(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2)日出而林霏开
(3)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
(一)1.(1)命名、取名
(2)助词,译为“的”
(3)清
(4)交互错杂
2.C
3.B
4.(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5.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1.(1)茂盛
(2)季节
(3)代词,那
(4)全面,详尽
2.(1)像那太阳出来以后,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虽然如此,那么(岳阳楼)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
3.【甲】文: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乙】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内容、景物特点:【甲】文写的是琅琊山山景,秀美多变;【乙】文写的是洞庭湖水景,阔大壮观。
写作角度:【甲】文仅从时间角度写早晚、四时之景;【乙】文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写景。
往期回顾
欢迎扫码关注快乐语文天地
读书三境界: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