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学术、育人:“挑战杯”与中国大学生的成长

文摘   2024-12-20 18:11   北京  


作者:刘保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4年第23期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引导促进大学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踊跃投身科研攻关第一线,加速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自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起,设立特别竞赛单元,举办“揭榜挂帅”专项赛。


如今,专项赛已经成功举办三次。今年的专项赛设置高校学生赛道和青年科技人才赛道,吸引2.7万余人参加,共有6500余件作品参赛;经过多轮比拼,56个赛题终审决赛决出“擂主”和特一二三等各奖次共1434个。


2024年第23期,《中国共青团》杂志与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合作,推出专题《“揭榜挂帅”绘就挑战的青春》邀请出题单位、高校团委、指导教师以及获奖选手,以办好“揭榜挂帅”专项赛为例,一起探讨如何培养磨砺大学生和青年科技人才科学家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高校学子和青年科技人才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卡脖子”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在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努力“挑大梁”“当主角”。本期微信公众号推出《出题者说》之《实践、学术、育人:“挑战杯”与中国大学生的成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作为本次“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发榜单位,发布榜题“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现实问题及对策机制研究”,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770余名青年学子参与“竞榜”,为广大青年塑造了敢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了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


全方位做好组织工作




高度重视、有序开展。从单位领导到具体执行的团队,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高度重视本次“挑战杯”竞赛,在选题拟定、赛事开展、答疑咨询等方面成立了相应的专班队伍,其中既包括知名的专家学者,也有相应的行政保障人员。


把握全局、做好细节。发榜单位既要有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热点与难点的高度和站位,又要有判断作品是否具有切中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具体组织过程中,既有幕后的资格审查、评审组织等比较琐碎的工作,必须一丝不苟,不能出错。同时又有台前与参赛团队的直接交流,必须耐心细致,保证团队的研究质量和参赛热情。


完善标准、严把质量。与自然科学类题目相比,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的评审标准更需要有针对性、权威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挑战杯”竞赛“实践育人”的赛事宗旨以及赛事特点,总结出了文科类好作品的“五要素”,即社会价值较大的选题、严谨扎实的社会调查、专业性的学术研究、规范的报告撰写、美观的作品设计。作品总体要体现出“三性”,即实践性、学术性、应用性。


突出“挑战杯”的育人特色




“挑战杯”竞赛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思维、沟通、实践、创新和写作能力,这些能力都是未来步入社会所必需的。


“挑战杯”竞赛是培养大学生时代精神的“沃土”。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钻研精神、学术精神是当代大学生育人的重要目的,“挑战杯”竞赛就是非常好的载体活动。“挑战杯”竞赛促使大学生研究科技、经济、社会的前沿热点,提供了认识和回答“时代之问”的舞台和机会。


“挑战杯”竞赛是照亮大学生学术启蒙的“灯塔”。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走出象牙塔。很多参与“挑战杯”竞赛活动的学生通过自身深入的思考,发现问题、开展调查、追根溯源、撰写报告,学术兴趣得到激发,学术情怀得到建立,学术能力得到提升。


“挑战杯”竞赛是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化剂”。“挑战杯”竞赛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就促使大学生能够走出校门,了解民情,关心民生,成为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心针”。大学生学术作品的最宝贵之处在于闪烁着“实践”的星光,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传达着“人民”的呼声。


进一步加强宣传交流




注重广泛参与。各级团组织可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宣介“挑战杯”竞赛的赛事活动和参赛团队的心得体会、感悟等,可以以图书或者新媒体形式持续推出“‘挑战杯’竞赛与中国大学生的成长”系列宣传报道,刊登历届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大学生心路历程、成长体会、经验总结等,发挥榜样力量。


加强组织交流。“挑战杯”竞赛育人实效与各级团组织的组织工作密不可分,因为有了在赛事筹备、选题谋划、调研开展、竞赛模拟等各个环节的“传帮带”,学校学生的作品才可能相对比较规范,涌现更多的优秀作品,形成规模优势。


 ✦

最受读者关注的文章

(2024年第47周)

编   辑  |  刘晨慧 河北地质大学

校   对  |  高振宁 张希哲

统   筹  |  胡同洲

审   定  |  杨振宇

中国共青团杂志
指导工作的载体,交流经验的平台,理论研究的阵地,干部成长的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