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医 | 官至宰相,留下千古名篇的他,差点当医生

健康   健康   2024-09-01 08:31   北京  


导读

每周日,本公众号提供中医历史、文化、人物、医案等相关文章,特别适合妈妈与孩子的亲子阅读。让我们引导孩子穿越历史,领略中医文化的魅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每一位热爱中国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孩子开始!


中国有句古话,叫“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意思就是一个读书人如果学医的话,如同在笼子里捉只鸡一样容易。

古代的儒生自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等,这也是中医文化的根源所在、魂之所系。无数莘莘学子寒窗苦读,而一朝中举入朝为官的毕竟是少数人,那些落榜的儒生,如果不想回家种田,做个济世救人凭技术吃饭的医生也不错。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也曾经抱着没有功名就做个好医生的心态,最终官至宰相,青史留名,被后世之人代代传颂。他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生于北宋初年,先祖曾为唐朝宰相。他不到2岁时父亲突然因病去世,母亲被家族抛弃,无奈改嫁。范仲淹自幼在非常贫苦的环境中成长,饭都经常吃不饱,只能喝粥充饥。他把韭菜、姜、蒜切碎,加到粥里一起吃。冬天的时候天寒地冻,煮的粥凉了之后就凝固成一大坨,他还要把这一坨粥切成四块,一天只舍得吃一块。

就这样,范仲淹怀着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也为了改变命运,在艰苦的环境下一心求学,发奋读书。某天他到祠堂求签,问自己以后是否能做宰相,签词显示不可以。他又重新祈祷求签,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做个良医。”然而签词仍然显示不可以。于是他长叹道:“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

后来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做宰相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还想当医生呢?是不是太卑微了?”范仲淹答道:“大丈夫学有所成,当然是希望辅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造福天下百姓,这只有做宰相才能实现。如果做不成宰相,还要想拯救苍生的话,莫过于当个良医了。”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做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远远比不上做官,但范仲淹考虑的不是地位和金钱,而是如何实现福泽万民的心愿。这就是后世相传“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由来,也成为胸怀大志的读书人们的座右铭。


好在这祠堂的求签一点儿也不准,范仲淹26岁就考中进士,被任命了官职。他踏实勤恳,刚正不阿,文武双全,为百姓做实事,内安民生,外御西夏入侵,赢得了朝野的广泛赞誉,官至参政知事(相当于副宰相)。同时,他也没放弃他的良医梦,他精通医理,还研究用药,帮同僚韩琦治牙痛,帮朋友尹洙清暑热,遣方用药颇有奇效。

因为范仲淹经常上书直言,针砭时弊,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初心不改。就如同他那篇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中所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一生忧国忧民,最后逝世于上任的途中。他的高风亮节名垂青史,成为代代中华儿女心中的一座丰碑。


秋天是养肺的大好时机,我们现在推出了“一对一健康服务”,扫码加顾问老师,就能得到健康方面的指导:


近期导读:

吃出健康|不是所有粗粮都健康,警惕这些被甜化的粗粮!
家庭工作难兼顾?这一“家门口的事业”让每位妈妈都能获得理想收入

妙手莲华
中医生活化,为千万家庭提供健康解决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