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对账,暴露了国企真相

楼市   2025-01-23 07:32   广东  

美东时间1月19日,TikTok发布声明称,正在恢复对美国用户的服务。TikTok「大限」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不过,由此引发的「洋悟运动」,却并没有因此终止。

自从美国人为表达抗议,纷纷涌入小红书,中美网友开启了全面「对账」,结果,美国人发现中国人的生活并没有他们的媒体宣传的那么糟,中国人也发现美国人的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


甚至还有刁钻的网友发现,原来美国也有国企,而且效率低下,连年亏损,对比之下,中国的国企其实还不错。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全世界仅有中国等极少数几个国家有国企,其他国家只是私企——特别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


美国确实是一个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但即便是美国,也是有国企的。


当然,美国的国有企业,与不少国家的国有企业形式有所不同,其国有企业主要以「政府公司」或「政府资助企业」等形式存在,通常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国家利益或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


美国联邦政府直接所有或控制的国有企业有美国邮政服务(USPS,美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国家铁路客运公司(Amtrak,负责全美范围内的铁路客运服务),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负责监管和保护银行存款),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购买银行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并打包出售,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流动性)。这其中,美国邮政服务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政府资助的企业有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这两家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政府资助企业,主要负责购买抵押贷款并将其打包成证券出售给投资者。2008年的次贷危机让这两家公司为全世界所熟知。


此外,还有州政府或地方政府控股的企业。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也会根据自身需求设立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领域,比如纽约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司,加州的电力公司等。


美国国有企业的典型特点是,主要集中在微利或投资大、回报慢的行业,如邮政、铁路、公园等。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美国政府及政府所有企业——也就是国企的生产总值占国内GDP比重为11.41%。比之前有所上升。这是因为,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也开始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弊端进行了反思,并重新介入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比有所增加。


一些表面上看是「私企」,如果深入去看可能不尽然。比如,说起波音,大部分人肯定认为它是一家纯正的私企,但其实它有着浓厚的「美国国企」属性。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以「萝卜坑」招标的方式,定向给波音输送利润丰厚的国防合同以进行扶持。比如,KC-46天马座加油机、T-7红鹰教练机这些项目,要么难度很低,要么是基于现有成熟机型,属于送钱上门。



说到国央企,很多人都能点评一番,常见的是组织层级多,官僚气息重,形式主义多,工作效率低等等。


而且,似乎只有中国的国有企业有这些问题。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美国的国企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朋友圈和网络上常能看到这样的吐槽:「通过美国邮政局寄出包裹两个月了,还没到北京!」「美国全国铁路客运公司实在太慢了,还老是晚点!」


特朗普上一任期内,就抨击亚马逊公司「蹭补贴」,据说,美国邮政公司为亚马逊每发一单货,就要损失1.5美元。以2017年为例,亚马逊的出货量是13亿件,美国邮政公司一分钱没赚到,特朗普为此抱怨:「亚马逊把邮局当成快递小哥了。邮局每年要损失数十亿美元。」


根据美国邮政公布的截至9月30日的2024财年业绩。报告期内,美国邮政总营业收入为795亿美元,比上财年增加14亿美元,增幅为1.7%。不过,美国邮政亏损情况似乎并未缓解。根据公认会计准则(GAAP),2024财年美国邮政净亏损总计95亿美元,比2023财年的净亏损增加了30亿美元。


相比之下,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完成营收7025.84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利润865.23亿元。


△来源:公司官网


去年9月30日,美国邮政发布了新的发展计划,重新审视了其2021年发布的10年转型和现代化计划。美国邮政首席财务官Joseph Corbett表示,在10年计划框架下,美国邮政已经连续第3年减少了员工的工作时长,累计减少4500万小时,预计每年可节省23亿美元,2024财年还节省了13亿美元的运输成本。


可见,提高活力和效率,是全球国有企业的共同难题。相比之下,目前中国的国企比美国的国企,效率要高得多……戳这里,助力国有资产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如果视野再放大一点,你会发现,这些问题不仅在国央企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在大型私有/民营企业同样存在。


根据管理幅度理论,任何领导人员,因受其精力、知识、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能够有效领导的下级人数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就不能做到具体、有效的领导。所以,组织一旦变得庞大,层级必然增多,由此,就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协同问题。


所以,与其说这些是国央企的问题,不如说是「大企业病」。事实上,近些年流行的对齐、颗粒度、赋能、闭环、抓手、裂变、触达、抓手、打通、复盘等,都是民营企业流出来的,绝大部分还是被视为简单、平等的互联网大企业创造出来的……




除了国企的问题,大家一对账还发现,其实美国的土地也不全是私有的。事实上,美国国土面积中私人所有的土地占58%左右,联邦政府所有的土地占32%左右,州及地方政府所有的土地占10%左右。


据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私有化,私有化是有一定上限的。


我们国家的民营经济从1979年20%左右的水平,上升到了如今的60%左右。部分地区,比如广东和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在上世纪80 年代、90 年代都是出了名的增长的快,早在2000年的时候,民营和外资等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就已达到70%多。


但到了70%左右就稳定了,因为到了天花板了。对此,黄奇帆曾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都有 20% 左右的国有经济是固化的。美国如此,德国如此,法国如此,新加坡如此,所有国家都如此。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占GDP的25%甚至30%左右的财政税收收入。


政府每年有多少财政收入,必定就会花掉多少,无论是给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发工资还是拿财政资金进行投资,最终都会产生GDP。如果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0%,花掉这些钱产生的GDP大约有20%左右。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美国GDP中的国有成分,比上面提到的11.41%还要高很多,因为11.41%只是国企的生产总值占国内GDP比重。不止美国,其他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唯有如此,才能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转。过度私有化,并非好事。因为除了追求效率,还要有公平,二者达成平衡,才能良性发展。


当然,国有企业必须要不断提质增效。


回顾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


无论是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重组,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是分类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其核心都落在提高活力和效率上。


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近年来,围绕「员工能进能出」,国企加快实施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市场化用工制度;围绕「收入能增能减」,推动完善了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这一系列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举措,目的还是增强国央企的活力、提高国央企效率,而且,取得了显著效果。

点击了解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
明源地产研究院新媒体平台,每天为地产人提供原创深度干货。商务合作请联系:1868208265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