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楼市销售困难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
据相关数据预测,现有库存去化周期约30个月,当前不少库存项目甚至月均0流速。新房销售面临的核心难题有市场预期整体下行、买房即赔钱的魔咒、周边楼盘价格大幅度下降等等。
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对地产营销应该有一些新的思考。
品牌影响力
品牌是一个产品或者说公司的形象传达,这个形象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而这个形象是一个多重属性的综合体。品牌,是市场对商品的感知。但是考虑到期房的预售性质,即客户购买的是半成品,那么,房企的品牌则应该是对产品和企业的感知。
产品的外在表现就是产品力,而对企业的感知则是企业的履约能力,能否保证合同条款的落地,尤其是交付时间、交付标准。
房地产集团以项目开发为主营业务,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属地特征。房企必须重视对每个项目的履约能力,在当地市场形成良好的口碑。
尤其是当下暴雷房企引起的交付问题,市场对房企的品牌愈加关注。若是房企在本地有一个口碑差的项目,那么一定会对下一个项目的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房企各个项目之间基本是相互独立的,针对单个的项目,房企也有机会通过一些措施来重新营造好的口碑,比如和品牌代建公司合作,进行工地开放或者直播展现工地实况,严格执行资金监管制度,加大项目权益资金确保不因去化慢影响按时交房等。
供需不均衡
分析商品市场交易活跃度,供需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企业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向市场提供新产品并且销售库存商品。而市场对于商品的需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当下地产供需有五种范式,现有商品(开发商库存)稳定去化,新商品(高品质住宅)重新构建供需关系,现有商品(开发商库存)降价挤出一部分新需求,潜在顾客成本的变化(比如取消四限、降首付、降利率)形成新需求,市场对现有商品价值变化的预期(比如止跌回稳)刺激需求。根据当下市场现状和行业特点,我们构建以下供需模型。
图1是当下行业的供需情况,直观反映出去库存面临的难题。当下的供给是饱和的,市场需求有限,那么在供需平衡点后面的就是库存,意味着不能快速去化。
图2则是当下产品力迭代,高品质住宅形成的供需关系。可以看出,迎合新的市场需求,重新形成供需平衡模型,此种产品开发模式是对开发商最有利的。
图3则是业主成本降低所形成的供需模型。当下市场供给是充足的,随着成交价格的下降,新的供需平衡点不断向右下后移,即市场成交量是不断增加的。
图4则是稳预期形成的供需模型。业主对未来预期向好,即使当下价格不变,对于需求也是增加的,供需平衡点向右平移,即开发商价格没有损失,销售量变大。但是预期是薄弱的,不断变化的,此种新需求是暂时性的,最后还会回归。
住宅对于业主来说是一个长期持有的商品,持有后短期内基本不会有新需求,除非是新产品,叠加现有人均住房的提升和大部分子女父母的多套房产,现有情况下市场需求是逐渐减少的。
那么对于库存或者同质品来说,短时间内市场销售的增加意味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求量是减少的,不像其他快消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可以重新释放需求。
理性重视产品力
随着去金融化,住宅不再作为看多投资的凭证而重新回归到居住属性。当房子回归居住属性,不论是建设高品质住宅,还是说建造好房子,产品力在项目全周期建设中被愈加重视。李强总理提出,好房子有四个标准,分别是安全、舒适、绿色、智慧。
好房子价值的含金量在本次地产下行周期阶段也得到了检验,高品质的住宅不仅比普通住宅去化更快,价格也相对坚挺。只有开发商的产品按照投资预期实现稳定的去化流速和价格,才能保障项目正常经营,并且有足够的现金流按时交付,最终实现开发商权益资金的增值。
产品力也不是万能的,过了成本效用平衡点之后,提升产品力需要的成本对于价格的边际效用就会递减。同时产品力只是住宅的一个属性或者说特点,不能保证按照拿地投资规划实现最终的盈利。
从产品属性进行价值输出
对于绝大部分的商品来说,当顾客购买了商品就拥有了整个商品的所有权和完整的使用权,但是对于房屋来说,购买后并没有完整的使用权。购买的是期房,最终的成品如何是个未知数,最终的使用功能也可能会出现偏差。要想保证房屋完整的使用权,还需要和其他业主共用一些设备,比如水电气电梯等。对于小区内的公建配套,也属于业主的购买部分,业主可以使用,但是也会受其他业主的影响。
每一个商品都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功能属性和情感属性。不管对于任何价格的住宅,功能属性最基本的要求必须是功能完善,质量优良。随着住宅品质的上升,由刚需到终极改善,功能属性会变的越来越优越。情感属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由功能属性提供的,包括居住体验,生活便利,个人休闲等,另外一个则是圈层提供的,包括价值社交、邻里关系等,高端住宅对第二种情感属性尤其重视。
销售不是售卖一个冷冰冰的门牌号,他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好房子,也包括情感因素的好媒介。对于住宅的产品属性刻画的越具体,价值传递的越精准,产品越容易被市场接受。
耦合获客方式
当下地产去化困难,来访或者说获客成为首要目标。为了增加来访,项目有多种方式,比如分销、内渠、平面广告、抖音直播、短视频等。在获客方面我们采用天地人网大模型(泛渠道)来进行分析。
增加来访最重要的是楼盘信息通过泛渠道进行有效传递。项目在销售阶段会释放不同的信息,对于不同的信息要采取最有效的渠道媒介。
有些库存严重的项目与分销合作,当月去化有了明显的提升。那么此时项目要做的是分析一下分销成交客群。若分销成交客群是批量项目目标客群,则要分析其他渠道是否进行了有效拓客。若分销成交客群是批量集中非目标客户人群,则要分析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客户画像分类。分销的费用是最高的,而相比较其他渠道获客,有时候分销并不应该存在明显的优势。
在项目营销费用中,泛渠道费用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引入分销后。受限于营销费用的目标红线和市场竞争环境,未来对策划职责要求更高。策划职责不仅要采取有效的获客渠道,更要严控费用。获客渠道除了保证来访量,还要保证在市场有持续影响力。
对成交均价的解读
随着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不少住宅贬值严重,对于住宅价格的下降原因,大部分的认知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对于营销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向潜在业主传递价格下跌的内在逻辑。价格下降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固定资产折旧,二是资产价值的周期波动。
房子作为一项固定资产,满足了业主的居住需求,那么就会面临折旧,就意味着房子总价值是不断减少的,这是客观规律。人们对房子的价值认知出现了偏差,认为资产的增值保值是市场价比购买价高。从实际来看,资产的增值保值是市场价不低于理论残值。
资产的价格受周期影响,在行业下行时,资产的价格会被低估,那么房子的价格就会大幅度缩水。当行业复苏时,资产的价格又回上涨。房子是一项长期持有的资产,如果放在整个周期中或者赶到上行周期,资产的价格还是坚挺的。
房子价值的变动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一个价值不断减少的过程。在市场的调节下,价格会上下波动,即使最后价值回归到正常水平,也是没有价格泡沫的公允价值,那么就意味着房子也不能有太多的泡沫,否则顾客后期必然亏损。
小结
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营销,不同的行业都有成熟先进的营销理念,营销工具和营销模型。从项目投前决策开始,营销因素就已经开始影响项目成败。而在项目销售期,营销将直接决定项目的经营质量。因此对于营销职能部门来说,必须要有一个开放、包容、不断学习的心态。
在房企经营实践中,受企业架构的影响,营销岗位职责不能解决所有营销影响因素。因此不论是在项目,还是区域或者集团,一定要有一个更高的权力岗位,统筹协调,确保营销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作者王超,地产运营专家,合作交流13708450195)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