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少年商学院
ID | youthmba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永远都是在比较。很多爸爸妈妈也会不自觉与别人比较自己的孩子。
但这样做,反而会降低孩子的“自我肯定力”(一种积极接受自己、肯定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
让孩子拥有“自我肯定力”,是教育的基础,孩子的人生会过得更快乐,无论什么时候都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自我肯定力高的孩子,不会妒忌别人的幸福,而是会为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
因此,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会向比自己厉害的人身上积极学习,也乐意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相反,如果孩子自我肯定力不够高的话,看到别人做得特别好,就会在比较中容易嫉妒,还会对没有必要自责的事情感到烦恼,给自己施加多余的心理压力。
有的孩子,甚至会通过看低或欺负比自己弱的人来获得短暂的优越感,以达到自我满足。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比较,尽量多夸奖和鼓励孩子,让孩子能对自己保持自信,接受原本的自我,更自由地发挥潜力。
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就教孩子跟自己比较——今天的我是不是做得比昨天好呢?明天我希望可以做得好一点的话,今天我应该做什么准备呢?这种比较才是正面积极的。
孩子做错事
不一定是坏事
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会不小心对孩子使用暴力,也包括精神暴力和身体暴力。
首先,别用伤害孩子的语言去骂他,比如说“谁赚钱养你的?你一定要尊敬我!”这种是不对的,孩子尊敬你是因为你的爱,因为你在保护他,你是他最亲近最爱的人,是最可以相信的人,并不是因为你赚钱养他。
当然其实很多人不是这样想的,只是说的气话,但这样往往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心灵一旦受过伤,是很难再修复的。
其实只要开诚布公的和孩子对话,耐心说清楚什么是对的错的,无论孩子多小,也会明白父母的心意。
另外,也别去打孩子。用拳头来教训孩子,绝不是有效的方法。这是一种以“权利、力量”为主导的方法,只会让孩子道歉讨饶。
而事实上他并没有彻底明白和反省,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常常还会再犯同样的错。
而且如果你经常打孩子,会使亲子之间产生不信任感,阻碍真正的沟通。等有一天,孩子长大有自己的力量以后,就会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反抗父母。
所以,孩子做错事不一定是一个坏事,因为这是你教他的一个好机会,只是需要多一点的时间,需要从小不断地解释给他听,但是不要用打骂的方式。
不要让孩子
讨厌文字
我们的文化,是通过把各种知识和思维转为“文字”开始的,所以文字是每个人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东西。
喜欢文字的孩子,自然会喜欢阅读,主动追求知识,令他们增广见闻,度过更加丰富的人生。而且也会对读书学习感兴趣,上学就会少很多困难,做功课也很快。
因此像我的儿子还是婴儿时期,我就会打开书给他们“看”,当初我也疑惑他们是不是看不明白,可是当他的小手会指的时候,他会催我快点,要我把书一遍一遍地翻下去,然后他开始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背了很多内容了。所以孩子的小脑袋真的很厉害,他们真的会记得。
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去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好感,特别是“迎合时代的未来文字”——学好程序设计。这在以后的AI时代,一定会继续发展成一种独有的语言形式。
不要期望
和孩子做朋友
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希望和孩子做朋友。他们认为,和孩子如同朋友一样相处,是亲子关系良好的证明。
但其实,孩子是具有“拥有父母”的权利的,他们需要有一个尊敬的、令人向往的大人。
因为朋友和父母不同,朋友是互相选择的、是可以忘记或者中途离开的;可是父母并不需要孩子付出,依然会一生一世爱着他们,所以这两者之间的角色和责任完全不同。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值得他尊敬的、依靠的,你也会用一生一世去爱他、保护他,让孩子获得内心真正的安全感。
不要让孩子的生活
一成不变
有些家庭,会规定好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上学、几点去课外班、几点做功课、几点洗澡睡觉,第二天又是同样的安排。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让孩子的有规律,这样对他的成长会有用。
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一般来讲,人类大脑中连接脑细胞的神经元突触越多,大脑运转速度越快。而只有受到外界新的刺激,才会产生新的神经元突触。
尤其对于3至8岁的孩子来说,让孩子的每一天过得丰富有变化,是大脑得以变得复杂更敏捷、全速运转的关键,也为以后孩子擅长和不擅长什么、喜欢和讨厌什么等选择进行定型。
还有另一个原因,如果每天都是同样的、有规则的生活,当情况一变的时候,孩子就不懂得随机应变,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一到新的环境,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会很烦躁和慌乱。可是现在的社会,未来的人生中,总有各种突发状况,每个人都要随机应变。
所以作为父母,为了赋予孩子这种能力,请一定让孩子的生活张弛有度、富于变化。
不要阻止孩子
高中时期谈恋爱
喜欢上别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会在意那个人的存在,会想要珍惜对方,这种感觉非常美好,也是一个人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体验。
但很多家长不以为然,会不断劝告孩子,“不要在读书的时候谈恋爱”、“希望集中精力在考试和学习上”。这样抑制住孩子天然的情感需求,也会让孩子误认为,谈恋爱是没有必要的、不重要的。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不断强调儿子“不要太早谈恋爱”,结果现在他的儿子已经38岁了,还没有结婚,就是因为太听话了,在感情方面还很笨拙。
所以,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爱人是非常重要的,做一个被爱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你去爱人的时候是比较脆弱的,地位是比较低一点的,这是非常好的成长机会。
另外,常常没有人去教孩子关于爱情、性方面的知识。青春期的孩子就开始有荷尔蒙了,荷尔蒙是可以帮助孩子做大人的。
可是青春期也是孩子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会很烦躁、情绪多变,因此青春期是非常特殊的。
要让孩子知道,如果青春期的时候觉得不高兴、很烦躁的话,不是自己的问题,是荷尔蒙的缘故。如果孩子知道荷尔蒙出来会控制不了自己的话,他在青春期就不会那么压抑了。
同时,告诉孩子要谈恋爱的话,也意味着要重视对方,要保护自己,要不然谈恋爱的时候可能会做错。
不要把焦虑
传递给孩子
现在日本和香港的教育压力也很大,对孩子能不能上名校也看得很重,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有勇气,去接受孩子的平凡和不完美。
因为就算是考第一的孩子,这种成功也是短暂的。毕竟人生很漫长,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长久的幸福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去发现他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事物,并鼓励他、支持他,而不是只看成绩排名,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除了帮助孩子去寻找最喜欢的是什么事之外,父母也需要去思考怎么可以帮孩子在现在教育制度下做得比较好。
比如帮助孩子找到那些能提高能力的方法,也有很多系统的练习;比如让孩子基本能力锻炼好,不至于被淘汰;比如遇到有些困难帮助他克服过去,告诉他遇到失败不成功也没关系。
所以,我们不是非得要孩子立马有结果,过度只会让孩子感觉到痛苦。因为未来人生之路是否成功没有人知道,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的童年青年是快乐有意义的,愿意学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不要替孩子决定
TA的成长道路
现在很多父母会关注虎妈的教育方法。我觉得每个人人生观不同,有些人会觉得好像读名校会弹钢琴,是成功的定义。
但是我对成功的定义没有那么高大上,我只是希望我的小孩开心顺利,希望他可以找到老婆,然后每天过得开开心心那就够了,这是我的人生观。
所以,虎妈的教育方法也是要因人而异的,可能有些小孩是可以接受的,像虎妈的女儿是可以接受的;可是有些小孩就是会受不了,严格逼迫的教育他会反抗,做不到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很失败,试想这样的孩子的人生会高兴吗?
所以选择教育,要看孩子特点和父母的人生观——你究竟希望你的小孩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关键要思考的一点是,当有的父母选择用虎妈的教育方法教孩子,而孩子最后做不成、没达到理想结果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应对?当孩子最后感觉很失败的时候,作为父母怎么办?怎么教孩子原谅自己呢?
虽然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可是孩子的成长道路应该是自己决定的,不是父母、老师和社会决定的,不可以把孩子幸福的主权交给外界。
正因如此,我也觉得虎妈的教育实际是比较危险的,并且也容易失败,毕竟这种成功是很难达到的,可是我最后还是很高兴她成功了,也很高兴她女儿现在过得很好,这对我们华人来说也是一个骄傲。
不要把工作
摆在第一位
有的妈妈会希望能同时兼顾好事业和家庭,但这样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真的很难。
作为父母,被赋予了养育的责任,就应该转换成“以小孩为先”的思考方式,才能让每一天过得更有秩序,人生更有意义。
像我这样有三个孩子的家庭更是辛苦。所以要确定好优先级,做好精力管理。
也许,学会花时间和精力在最重要的事上,就会做得好一点,那些不是最重要的事就放手一点,就不会有那么大压力。
比如当我去外面工作,一去就是两个礼拜,常常也联络不到孩子。我就会提前给我的三个小孩,准备好每天的小礼包(里面放不同吃的或者一些小玩具)。这样10天就有30个小礼包,然后叫家人朋友把它们藏起来,让孩子起床以后去找,每次他们找到小礼包就开心得不得了,好像妈妈的爱也陪伴在身边一样。
后来我把这个方法分享给我周围的朋友们,他们都说这么神奇,肯定是很特别的小礼包。但其实我准备得并不好就是一个简单的纸袋。所以教育不需要太完美的方法,只要用心尽量跟孩子保持交流互动就很好了。
当然,必要时候也可以找身边的人帮忙,为孩子建立一个安全网,在平时有什么事时,身边有人能需求帮助解决问题。
所以做父母一定要做到,学会改变教育的思维,不要总想着有完美的方法,工作生活两不误。
这样,当父母用幽默和放松的态度去看待养育孩子的时候,很多事情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不要用过去的思维
教育孩子
如今大家总是在说精英,其实现在的精英和20年钱的精英已经不同。
就像有人问比尔盖茨,如果可以回到20年前你在企业的时候,你会希望改变一件什么事?他说要是我回到那个时候,我请人的时候,我就不会选全面型的人,我只会选能把一件事做得最专业的人。
因此,现在培养孩子重点做的一件事,就是让他成为20年后最有用的人。
因为现在AI很火,到20年后,机器人已经开始做很多基础的工作,多数人在20年后会被AI淘汰的。什么样的人可以找到工作为社会做贡献?不是考试考得好的孩子、或者出身名校的人,而是有创造性、有人性的人,能做那些机器做不到的事。
所以现在我们要改变思维,要培养孩子做一个有人性的人,而这其中很多家长会焦虑不安,不安的时候怎么做?最好的办法是学习,学习多一些关于人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这样能帮助你的孩子面向未来,也就不会感到很慌乱。
作者 | 米饭
清华大学教授追踪调查30万中小学生后发现:我们的孩子普遍存在这4个现象,尤其第2个(点击图片查看👆)
“它冲上热搜,以一个孩子的生命为代价”:河北11岁男孩骑行事件背后,真相让所有父母心惊(点击图片查看👆)
长大后容易斤斤计较的孩子,父母大多有这4个行为......(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