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是个感情脆弱且敏感,富同情心的孩子。四五岁时,听大姑母为我读一篇名为鳄鱼公子的故事(其内容已经记不清了,记性坏的很,似乎是鳄鱼变成了一位人间帅公子,行侠仗义而遇害的事),我听到中途即放声大哭,大姑母亦哭。后来她对我说,她不是哭鳄鱼公子,而是为我之哭而哭,被我的表现感动,担心我长大后多情反被多情累也。所幸我长大后,生活的磨砺让我之心渐渐生成一层硬壳,似乎不那么脆弱敏感了。从减少人生痛苦来说,也算是不错的事罢。
自从知道了鳄鱼公子的故事,我便一直对世人畏惧的鳄鱼抱有好感。我觉得它缓缓浮动的身躯表现了它的处世不惊和淡然,它小小的眼睛一直含着笑意,传送着一种善良。若非存心去靠近它,它也伤不到你,不能算是害兽。有专家研究认为,所谓龙,其实就是鳄鱼。比如史学家周先生就是这么认为的,有一些外国专家也是这么认为的。不管对不对,可见鳄鱼也是一种近似于龙的高贵生物。
清代学者沈括曾在文章中说,他年轻时在福建一位做官的朋友那里,亲眼见到了该官员钓到的一条鳄鱼。我颇怀疑这个“钓”字的用法。以鳄鱼之大,如何能“钓”到呢?他说这条鳄鱼大得像一条船,就把它画了下来,并在画上题写了文字来记述捕获鳄鱼这件事。他描述鳄鱼的形状大体上像鼍(注:读音为“驼”,似蜥蜴,长丈余),但嘴巴的长度等于它身子的长度,牙像锯齿有黄绿两种颜色,偶尔还能见到白色的。鳄鱼的尾巴上有三个钩,非常的锋利,遇上鹿和野猪之类,就以尾巴袭击钩取而吞食(当代生物学家说是用牙齿攻击)。生的卵很多,孵出来或者是鱼,或者是猪婆龙大龟之类,鳄鱼很少(我估计鳄鱼是连带着把龟蛋也给孵了)。当地人把狗或者猪下了钩子,放到竹筏上漂流,鳄鱼追随筏子吃这些猪狗,就会被捕获而丧命。
现在明白了,沈括所用的这个“钓”字不是动词,应是形容词,表示是上当、中计的意思吧?可怜的鳄鱼。十多年前,我曾在家乡的饭店中见到有鳄鱼肉做菜卖。当时心下一惊,自然不会点。人们常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形容追求物质的无奈和不可避免。我倒是觉得应该断句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一种提醒和警示啊。鳄鱼不懂,人难道就懂了吗?
都说动物凶猛,可是仔细看看和想想,无论豺狼虎豹还是狮子鳄鱼大象,一旦掉到人的手里,哪个敢不俯首帖耳?人有子弹和毒药对付它们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万物”里也应该包括人。否则,人就会自鸣得意,自以为高其他生物一等而为所欲为,那就违背了天意。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