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二,是嫁出去的姑娘归宁,也就是“回门”,“回娘家”。
有首民歌专唱“回娘家”,生动体现了姑娘急于回娘家拜望父母亲友的殷切心情,写的还不是大年初二,应该是寻常的一个日子,姑娘“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若是大年初二回娘家就不仅是带鸡鸭了,大约还有酒,有水果,有海参,有大虾等等了。姑娘对自己的父母那是百分百的爱和孝心啊,要不怎么会“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不等着让女婿送呢?一定是归心似箭,等不及了。
今天早上,我边吃饭边发现,窗外不断有拎着礼包的年轻人经过,绝大多数都是一对一对的,显然是小夫妻,男方随着女方回门拜年来了。门外电梯也传来了隐约的上下升降声,仿佛在说“欢迎,欢迎”。估计那有女儿嫁出的父母们此刻都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了。
我小的时候,是很得宠的。除了上上一辈的溺爱,伯伯伯母、叔叔婶婶、姑姑姑父、舅舅舅母、姨姨父也都很宠我。平时因为忙很少见面,好不容易见面,都会逗弄我,和我玩耍一会儿。我那时记忆力好,特别能说,“小嘴叭叭的”,因为得益于听祖父讲故事,包括历史的,神话传说等等,加上我平时即使在淘气,耳朵里也能收尽大人们说的话,所以时不时会冒出几句令人吃惊的句子,说得比大人还大人,仿佛有某个大人在替我说话。比如,我会判断影视剧中人物的好坏和身边某人的好坏,也会认为怀孕的某女眷是吃多了,顺嘴冒出一些让人惊艳的评论。众亲戚便玩笑的认为我是个“半仙之体”,有好事者将某怀孕女亲属送到我面前,让我猜测怀的是男是女。平时我已经听过他们的议论,加之现场刺激,就会摇头晃脑的盯着人家肚子看一下,然后大叫一声“男的!”或“女的!”请想想,咱们也没美国九十多种性别,可不不是男的,便是女的,居然让我蒙对百分之五十以上。久而久之,连远居在外省某农村的亲戚都听说我有异能,专门赶来让我给预测某事,弄得全家人哭笑不得。这情形一直到我上学知道是非羞耻了方才停止。有的亲戚还说,他长大了,会说谎了,所以说话不灵了……不管怎么说吧,我是众人的开心果毫无疑问。
那时,每年正月初二,祖父母早上开始便有些闷闷不乐。为啥?我妈要带我回门。虽然祖父母有两个女儿也会携家带口回门,家中热闹非凡,两位老人家心中还是觉得有一处空落落的,只是说不出口罢了。我是愿意我妈带我回门的,我的外祖母家当年住在临近市郊的地质队宿舍,出门不远即是大江。彼时还有几位舅舅和姨未婚,见我回去便带我去江边滚雪球打雪仗,附近还有一大片黄沙,冬天沙子冰冰凉,他们带我滚一身沙子回家,没人怨我脏了手脸衣裤,比祖父母处自由;也没人担心我会着凉感冒摔着,听凭你上房揭瓦,我能不乐不思蜀吗?初二当天常常不能返回,会留下起码住一宿。 虽然出来时祖父母千叮咛万嘱咐早回去,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凭我妈敏感的媳妇身份,作为开明公婆的祖父母也无可奈何,只是三番五次打电话给我爸,让他“别光顾打麻将,明天早点儿带孩子回来!”
哎,时光一去不复返。如今上上一辈没了,无论是嫁出去的姑娘还是娶回的媳妇儿,她们再也无处可以归宁,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夫家过初二了,那滋味想必不敢细咂。我呢,童年的光环早已逝去,如今现出本相,不过一充满现实主义想法的中年人而已。再无人日思夜想盼我陪伴了,除非父母;再无人愿意听我胡说八道,想入非非了,除非时光倒流。想想那时,我就是个小妖儿,大人们就是众神仙吧?大家不过是制造气氛,烘托环境而已。我特别喜欢那首名叫“大王叫我去巡山”的歌,那里边有自豪自信浪漫自由和单纯的心境,可遇不可求,让我想到儿时,想到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我想,当儿子的虽无归宁之说,我还是和故乡的亲人们视频通话吧。说穿了,初二归宁的习俗无非是昔日的媳妇们平时被婆婆欺压,专门定个日子让她们放松一下,也算是精神安慰和对来年有所寄托吧。咱们的习俗真有讲究,有的还带有革命意义呢。突然想到,“红楼梦”里的元春回门为何特特叫“省亲”呢?就因为她是皇妃?“省亲”二字还真有点居高临下的意味呢。有劳诸位指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