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目击者:影像创作中的情感时差

文化   2025-01-25 21:13   山东  



|   专   |   题   |





记忆目击者:韩倩创作中的情感时差

撰文:任越

我们熟悉这样的体验:对记忆的感知来自纯粹的陌生人,或已难得时常团聚和亲昵的家人。带着某种私密的固执、对注定半掩的历史真实的模糊感受,韩倩的工作可以被概括为为这种记忆重新寻求栖身之所。她所惯用的工作方式,则是重访、拼贴、构筑和延展。


从《消失的路线》(2022)开始,直至新作《一日距离》(2024),韩倩的近期作品大体发展出两条线索:视觉明线是当下景观和档案图像的穿插、交叠和并置,意识暗线则是个体记忆的代际传递和社会性弥散,以及焕发自记忆的情感生命力在此间的转化与分型。很自然地,艺术家的家乡武汉及其周边的城乡风景、武钢建设和发展时期的历史图像、拾得文本,构成了重访的主要目的地和拼贴的核心素材,贯穿其间的,还有艺术家对祖辈生活细节满溢温情的追忆与眷恋。


我想要指出,艺术家的创作和真正的过去之间存在的时空差异,并不完全是一段不可捉摸、无从复原的静态历史,而恰是一个积极的行动空间;如果说,当下是某种默认的标准时间、是往昔与未来借以参照的动态原点,韩倩在近作中致力于处理的,则正是她自身的情感时差。早期作品《她他她他》(2020)可以在此意义上被视作一枚楔子——片中的女声旁白略带忧郁,娓娓说出以作为主语的短句;如果略知艺术家祖父母作为武钢工人的生命经验,影片中纯粹以言语表述的日常琐屑就似乎隐隐指向剧变中的历史(她听见房屋在半夜崩塌他听见轰鸣从午夜传来),但从风景片段或影片特写(房间的墙纸、插座、窗格,老人的脚掌、眉眼和小腿)中,我们无法推演出任何连贯的情节。我们猜测,作为叙述者的艺术家对祖母的记忆进行了轻微构造;对祖父的呓语般的讲述,则是女性的代际记忆在传递中演化出的、对缺席之的情念形式。


对缺席的感知是一个起点,真正的创作则要在对零落记忆的初步记录和呈现基础上再迈进一步。我在这里想提出的是情感时差的必然性和它抛给艺术家的难题:它造成无法弥补的、对获取真实在场和一手经验的缺憾,这意味着广义上的时差承载者其实是人所共有的身份。而作为艺术家、家族的年轻一代、历史中的普通人,面对记忆的线头时,韩倩所做的选择是让它在自己手中重新缠绕。我想这是为什么韩倩执着于追求具身感受,而重访正是获取这种感受的重要手段;作为记忆目击者,韩倩在作品中的重访有两层意涵,即对档案图像和历史文本(私密如日记、公开如地志)的细察,以及身体力行的、对某一特定地点的再度抵达。因此,无论是新作《一日距离》(2024)中带有展演性质的、重走祖母出嫁时的旧路(艺术家特意穿上了属于祖母的高跟鞋,在疼痛不适中完成了二十八公里的漫长路程),或是《消失的路线》(2022)中以双机位拍摄的再访祖辈旧宅的行走,这种沉浸在情感时差中对外部风景的真听真看,难免让艺术家的当下身份带有历史的克重。


在对这种情感时差的消化过程中,艺术家向前回溯的行动即是建立新的具体——这构成对记忆的再度延展。值得一提的是,在以上两部作品中,艺术家对自己的演员身份应当是有所觉知的。历经变迁的城市中唯有印象里的路线充当了行动指南,这尤其构成回忆或历史的晦暗部分:当下之人追寻记忆,同时也被记录乃至留下影像见证;然而这种嵌套,并非是对普通意义上注定流逝的过去进行确凿的双保险”——即追寻记忆同时保留追寻的当下;而是提示着岁岁年年人不同,记忆的本质或许正是相似的景物之中总有人缺席,新的时差正被制造出来。


记忆在时间向度延展,也通过艺术家的经验或偶发事件构造其外部寓所,抵达更广阔的知识和社会场景。在这一维度上,首先是某种触发物充当了艺术家处理情感时差的中介。譬如生长在艺术家祖母旧宅旁的蓝色小花,阿拉伯婆婆纳,便成为了韩倩在回忆祖母人生历程时的玛德莱娜点心”——通过作品影像(2024)中身体局部和城市影貌的闪回,艺术家祖母因工作而迁移居所的历程恰与旁白所陈说的、阿拉伯婆婆纳的植物学谱系同构。


那么,如果我们能轻易找到这样的触发物,记忆在成为记忆(进入时差)之前是否是可识别的?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日常事件的显著,历史的走向会否有些微改观?双屏影像《听到,隐隐约约地听到》(2023)中以字幕形式呈现了一名年轻武钢女工的日记片段。日记记录了这名女性与其伴侣从结识到婚嫁的三年,文字中,细密的情事、听闻的变故、厂区的日常和对人性的思考——尤其是对的思考,无声交织在双屏影像对江水波涛和历史旧照同时往复的呈现中;但对于这名女性而言,工作变动、情感起伏,乃至更深刻的、勾连着经济和历史变迁的生活变革,不过是在一天的闲暇时段记下的几行文字。


以后见之明看到的历史进程是无法对当事者显示其意义的。借用学者方慧容对“无事件境”概念的讨论,我们透过日记主人的视角看到的恰是作为日常的历史,在那里,事件通常是混杂的,哪怕是他人死亡这样的人生转折,亦混融在记录者对自身即时情感和具体经历的回溯中。而那勾连起记忆的“重要”事件,只能在“作为当下的历史”中互涵、交迭,“如同水中的水滴”[1]


向日葵结满瓜子但无人采摘是《她他她他》中的一句旁白,倒似乎很巧妙地在无意间喻示了个体在面对历史发生时的茫然状态。现代性行至今日,愈发强烈的无力感和深刻的倦怠时常让人恓惶,以至于个人只能是结构中的困兽、历史的一叶漂萍,似乎已成为无法撬动的事实。但面对恒久存在的情感时差记忆目击者是否注定束手无策或只能甘于徒劳?我们看到韩倩的创作对共有历史或私密往事的转译——由于艺术家持续的向内建构,这些作品传达出的历史观无意清晰宏伟,而是克制中有缱绻。或许,我们可以由此尝试将个体困于结构的结论颠倒过来,认为社会和历史的无限可能性正蕴含在个体对记忆的丰富创造当中。


[1]刘亚秋. (2022). 中国社会学早期口述记忆研究的特征. 社会建设, 9(1), 74–85.



上下翻阅







[ 点击进入 ]

韩倩《她 他 她 他》,2020,25分钟

Han Qian, Elle Il Elle Il, 2020, 25'

Click the link🔗 to watch






[ 点击进入 ]

韩倩消失的路线》,2022,14分19秒

Han Qian, Missing Paths  , 2022,14'19"

Click the link🔗 to watch






[ 点击进入 ]

韩倩《听到,隐隐约约地听到》,2023,13分47秒

Han Qian, But Heard, Half-Heard , 2022, 13'47"

Click the link🔗 to watch






[ 点击进入 ]

韩倩《阿拉伯婆婆纳》,2023,15分38秒

Han QianVeronica persica, 2023, 15'38"

Click the link🔗 to watch




















[ 点击进入 ]

韩倩 《一日距离》,2024,34分

Han QianOne day distance, 2024,34'

Click the link🔗 to watch






 |艺|术|家|


韩倩 | Han Qian

韩倩

艺术家,写作者 (b.1993)

 

2016年获得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艺术版画学士学位,2021年获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高等艺术造型本硕双学位。

 

韩倩的创作结合了录像、装置、行为、版画与写作等多种媒介,透过对多重时空和历史线索的重组,关注其间隐匿的微妙感知和身份记忆。她将创作作为不断往返于过去与现在的旅程,未被言说的记忆和离散的身份的寻找始终牵引她的书写。

 

近年来,她的工作围绕着个人家庭与工业迁移的线索展开,关注数代人的迁徙与定居,以及伴随于此的特定历史和诸物变迁,并对其中不断改变的地景、身份政治和地缘认同展开重新想象及感知。

 

 

HAN QIAN

Artist, Writer (b.1993)

 

Han Qian received her Bachelor's degree from the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Roma, Italy, and a dual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 France.

 

Han Qian's creative practice combines various media such as video, installation, performance, printmaking, and writing, and focuses on the subtle perceptions and identity memories hidden in the reorganization of multiple space-time and historical threads. She attempts to present her works as a constant journey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with the search for unspoken memories and diaspora identity always pulling her writing.

 

In recent years, her work has revolved around the threads of personal family and industrial migration, focusing on the migration and settlement of generations, and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material changes that accompany them, as well as re-imagining and re-perceiving the changing landscapes, identity politics, and geo-identities within them.























 |特|邀|选|片|撰|稿|人|


任越 | Ren Yue

任越,艺术评论与诗歌写作者、资深艺术编辑,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201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法学与文学双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史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21—2024年,任LEAP《艺术界》及ArtReview中文版杂志资深编辑。她关注社会参与性艺术的第一现场及其延伸,探讨历史社会学视阈下作为社会运动及其要素的艺术形式与行为、不同职能群体在单一具体事件和同类连续事件中基于条件和语境构造的互动图景。此外,她致力于探索艺术评论和学术类公共写作可被有条件试探与塑造的边界。她的艺术与评论写作见于“TightBelt”公众号、ArtReview中文版、LEAP《艺术界》、《艺术当代》、artnow、artnet、numero、ARTBBS、Art-Ba-Ba、ArtReview、798艺术、V-ART等出版物和线上平台,学术写作收录于“城市设计”线上平台及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学刊ATHANOR。


任越亦担任策展人与展览学术支持,曾策划多次展览和学术对谈,包括“焯雄个展:入舆问津”(狮语画廊,上海,2023)、“家在成立之时”(Third Street Gallery,上海,2023)、MAKE UP FOR EVER「浮生·若梦」彩妆艺术展(张园,上海,2023)、“约翰内斯·博西西奥:无以归尘“(Brownie Project,上海,2024)、“丘陇软雾”(Brownie Project,上海,2024)等。



















实验影像中心(Centre for Experimental Film,简称CEF),是一个致力于影像展映与研究的平台,也是一个专注影像实验的资料馆。通过在线电影院,实验影像中心定期上映艺术影片,邀约策展人策划和梳理展映专题,并为影像作品建立数字化的档案。与此同时,实验影像中心积极联动线下电影院,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像活动及各大电影节,促进影像展映的多重渠道交流,构建影像研究的多元文化生态。


除此之外,实验影像中心还将长期支持影像的创作、出品、制作等,包括继续对“未来未来——青年实验影像计划”、“艺术家的电影”的支持。



The Centre for Experimental Film (CEF) is a platform dedicated to art film screening and study, with an archive focusing on digital image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Through the section Online Cinema, CEF programs art film and video screenings periodically, inviting professionals to curate screening series and documenting works in the digital archive. CEF collaborates with offline cinemas and has an active presence in regional and global film festivals, promoting a multichannel exchange on film and constructing a multicultural hub in experimental film study. 


In addition, CEF is committed to supporting the production of artistic films and videos, including on-going projects such as “Future, Future - Young Artists’ Experimental Film Project” and "Film by Artist" programme.



/ 出品赞助/

在线文化艺术(深圳)有限公司

北京艺述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Presented by & Lead Sponsor /

Art Films Online [Shenzhen]

Art Films Production [Beijing]


Weibo:CEF实验影像中心

Instagram:centre_for_experimental_film

E-mail:info@artfilmonline.com



了解更多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凹凸镜DOC
从独立纪录片出发,打捞一切非虚构故事。
 最新文章